'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不完美媽媽 動物 玩具 文章 小B媽媽 2019-08-11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公園裡有許多的流浪狗或流浪貓,也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把自己帶來的小零食餵養它們,和它們嬉鬧玩耍。

可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他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一隻流浪貓往他的方向慢慢走過去。突然,這個小男孩拿起自己腳邊的一塊磚頭,砸向正在慢慢靠近他的貓。貓受驚地慌忙逃跑,我和其他人都很出乎意料,那一刻受到驚嚇。

回到家後,我不斷在想那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用磚頭砸貓?小朋友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的嗎,怎麼他對動物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才發現原來那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才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冷漠地對待小動物。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公園裡有許多的流浪狗或流浪貓,也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把自己帶來的小零食餵養它們,和它們嬉鬧玩耍。

可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他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一隻流浪貓往他的方向慢慢走過去。突然,這個小男孩拿起自己腳邊的一塊磚頭,砸向正在慢慢靠近他的貓。貓受驚地慌忙逃跑,我和其他人都很出乎意料,那一刻受到驚嚇。

回到家後,我不斷在想那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用磚頭砸貓?小朋友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的嗎,怎麼他對動物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才發現原來那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才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冷漠地對待小動物。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寶寶虐待動物的背後原因

  • 發洩自己心中的消極情緒。

人都是感性的物種,能夠去感知外界的情感。小孩子的生活也並非都是快樂無憂,同大人一樣,有時也會陷入到恐懼、害怕、自卑的消極情緒之中。有些孩子在家會受到

相關兒童心理學PRO醫師認為:

兒童虐待小動物的行為實際是小孩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孩發洩心中鬱悶、緩衝繃緊心情的一種方式。

  • 受挫時,內心的攻擊性加強。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個體遭遇心理沉重壓力和挫折境遇時,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會被激發出來。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能力對侵犯自己的人進行還擊時,他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正是如此。當孩子遭遇到挫折且無能無力時,壓力就像是一塊巨大地石頭砸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不能以正確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困難。這時,孩子內心的攻擊性會瞬間加強,將自己的情緒攻擊在比他更為弱小的動物身上。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公園裡有許多的流浪狗或流浪貓,也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把自己帶來的小零食餵養它們,和它們嬉鬧玩耍。

可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他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一隻流浪貓往他的方向慢慢走過去。突然,這個小男孩拿起自己腳邊的一塊磚頭,砸向正在慢慢靠近他的貓。貓受驚地慌忙逃跑,我和其他人都很出乎意料,那一刻受到驚嚇。

回到家後,我不斷在想那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用磚頭砸貓?小朋友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的嗎,怎麼他對動物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才發現原來那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才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冷漠地對待小動物。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寶寶虐待動物的背後原因

  • 發洩自己心中的消極情緒。

人都是感性的物種,能夠去感知外界的情感。小孩子的生活也並非都是快樂無憂,同大人一樣,有時也會陷入到恐懼、害怕、自卑的消極情緒之中。有些孩子在家會受到

相關兒童心理學PRO醫師認為:

兒童虐待小動物的行為實際是小孩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孩發洩心中鬱悶、緩衝繃緊心情的一種方式。

  • 受挫時,內心的攻擊性加強。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個體遭遇心理沉重壓力和挫折境遇時,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會被激發出來。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能力對侵犯自己的人進行還擊時,他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正是如此。當孩子遭遇到挫折且無能無力時,壓力就像是一塊巨大地石頭砸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不能以正確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困難。這時,孩子內心的攻擊性會瞬間加強,將自己的情緒攻擊在比他更為弱小的動物身上。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錯把動物當玩具。

縱觀生活,你會發現有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喜歡把玩具損壞,比如撕爛布娃娃,拆毀玩具車等等,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的內心不滿而做出來的偏激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鮑勃喬曾說:

"這就像孩子手中的變形金剛,孩子既可以跟他們說話,但同樣也會將它們拆分得亂七八糟。"

有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分不清自己手中的玩偶和有生命的動物之間的區別,所以當孩子看見有生命的動物不聽話時,就很容易對它產生暴力的衝動。

喜歡虐待動物的孩子存在三大弊端

  • 影響孩子感受愛,表達愛的能力。

研究表明,處於兒童階段的孩子是感受愛,學會如何愛的關鍵時期。如果在孩子兒童時期沒有感受到父母足夠的愛,而是一直處於缺愛的狀態中,孩子就很容易將缺乏的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面,包括傷害小動物。

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感受到周邊的人都是美好善良的,他們更能懂得如何將愛傳遞給別人,也更能懂得保護生命,而不會出現虐待動物這類令人詫異的行為。

  • 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孩子虐待動物,就是想將內心的不如意轉移到動物身上,把動物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殘忍地對待。孩子總是以武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時間一長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美國預防虐待兒童與動物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阿考爾曾說:"孩童時代所深入骨髓的虐待動物傾向,長大後往往會默默轉化為暴力傾向,更甚至會殺人。“

並且,該項目還調查了美國100名犯罪分子,最終發生這100名犯罪分子都在小時候有出現過虐待動物的行為。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公園裡有許多的流浪狗或流浪貓,也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把自己帶來的小零食餵養它們,和它們嬉鬧玩耍。

可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他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一隻流浪貓往他的方向慢慢走過去。突然,這個小男孩拿起自己腳邊的一塊磚頭,砸向正在慢慢靠近他的貓。貓受驚地慌忙逃跑,我和其他人都很出乎意料,那一刻受到驚嚇。

回到家後,我不斷在想那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用磚頭砸貓?小朋友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的嗎,怎麼他對動物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才發現原來那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才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冷漠地對待小動物。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寶寶虐待動物的背後原因

  • 發洩自己心中的消極情緒。

人都是感性的物種,能夠去感知外界的情感。小孩子的生活也並非都是快樂無憂,同大人一樣,有時也會陷入到恐懼、害怕、自卑的消極情緒之中。有些孩子在家會受到

相關兒童心理學PRO醫師認為:

兒童虐待小動物的行為實際是小孩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孩發洩心中鬱悶、緩衝繃緊心情的一種方式。

  • 受挫時,內心的攻擊性加強。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個體遭遇心理沉重壓力和挫折境遇時,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會被激發出來。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能力對侵犯自己的人進行還擊時,他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正是如此。當孩子遭遇到挫折且無能無力時,壓力就像是一塊巨大地石頭砸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不能以正確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困難。這時,孩子內心的攻擊性會瞬間加強,將自己的情緒攻擊在比他更為弱小的動物身上。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錯把動物當玩具。

縱觀生活,你會發現有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喜歡把玩具損壞,比如撕爛布娃娃,拆毀玩具車等等,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的內心不滿而做出來的偏激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鮑勃喬曾說:

"這就像孩子手中的變形金剛,孩子既可以跟他們說話,但同樣也會將它們拆分得亂七八糟。"

有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分不清自己手中的玩偶和有生命的動物之間的區別,所以當孩子看見有生命的動物不聽話時,就很容易對它產生暴力的衝動。

喜歡虐待動物的孩子存在三大弊端

  • 影響孩子感受愛,表達愛的能力。

研究表明,處於兒童階段的孩子是感受愛,學會如何愛的關鍵時期。如果在孩子兒童時期沒有感受到父母足夠的愛,而是一直處於缺愛的狀態中,孩子就很容易將缺乏的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面,包括傷害小動物。

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感受到周邊的人都是美好善良的,他們更能懂得如何將愛傳遞給別人,也更能懂得保護生命,而不會出現虐待動物這類令人詫異的行為。

  • 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孩子虐待動物,就是想將內心的不如意轉移到動物身上,把動物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殘忍地對待。孩子總是以武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時間一長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美國預防虐待兒童與動物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阿考爾曾說:"孩童時代所深入骨髓的虐待動物傾向,長大後往往會默默轉化為暴力傾向,更甚至會殺人。“

並且,該項目還調查了美國100名犯罪分子,最終發生這100名犯罪分子都在小時候有出現過虐待動物的行為。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孩子虐待動物,除了好奇心之外,更重要是因為孩子出現了心理障礙問題。喜歡虐待動物,把當成自己的攻擊對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對待人、事、物採用冷漠的態度,沒有同理心,不懂得去體諒別人。

倘若父母沒有加以引導,導致孩子長期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之中,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

奧地利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歸屬和愛的時候,才能發展出歸屬感和價值感。"

可見,孩子之所以虐待孩子,是因為極度缺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父母的愛。

父母學會用愛撫平"殘忍"寶寶

  • 多給孩子陪伴,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只有一次,缺席了就補不回來了。孩子虐待動物,其實是心理缺愛的體現,父母應該要耐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著名精神病學家John Bowlby提出了"依戀理論":早期的父母對子女的陪伴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人際關係的"內部工作模式"。也就是說,孩子在早期教育中感受到信任和愛,就能肯定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如果沒有得到愛的陪伴,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

父母要多給孩子陪伴,多和孩子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愛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心靈。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公園裡有許多的流浪狗或流浪貓,也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把自己帶來的小零食餵養它們,和它們嬉鬧玩耍。

可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他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一隻流浪貓往他的方向慢慢走過去。突然,這個小男孩拿起自己腳邊的一塊磚頭,砸向正在慢慢靠近他的貓。貓受驚地慌忙逃跑,我和其他人都很出乎意料,那一刻受到驚嚇。

回到家後,我不斷在想那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用磚頭砸貓?小朋友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的嗎,怎麼他對動物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才發現原來那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才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冷漠地對待小動物。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寶寶虐待動物的背後原因

  • 發洩自己心中的消極情緒。

人都是感性的物種,能夠去感知外界的情感。小孩子的生活也並非都是快樂無憂,同大人一樣,有時也會陷入到恐懼、害怕、自卑的消極情緒之中。有些孩子在家會受到

相關兒童心理學PRO醫師認為:

兒童虐待小動物的行為實際是小孩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孩發洩心中鬱悶、緩衝繃緊心情的一種方式。

  • 受挫時,內心的攻擊性加強。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個體遭遇心理沉重壓力和挫折境遇時,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會被激發出來。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能力對侵犯自己的人進行還擊時,他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正是如此。當孩子遭遇到挫折且無能無力時,壓力就像是一塊巨大地石頭砸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不能以正確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困難。這時,孩子內心的攻擊性會瞬間加強,將自己的情緒攻擊在比他更為弱小的動物身上。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錯把動物當玩具。

縱觀生活,你會發現有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喜歡把玩具損壞,比如撕爛布娃娃,拆毀玩具車等等,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的內心不滿而做出來的偏激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鮑勃喬曾說:

"這就像孩子手中的變形金剛,孩子既可以跟他們說話,但同樣也會將它們拆分得亂七八糟。"

有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分不清自己手中的玩偶和有生命的動物之間的區別,所以當孩子看見有生命的動物不聽話時,就很容易對它產生暴力的衝動。

喜歡虐待動物的孩子存在三大弊端

  • 影響孩子感受愛,表達愛的能力。

研究表明,處於兒童階段的孩子是感受愛,學會如何愛的關鍵時期。如果在孩子兒童時期沒有感受到父母足夠的愛,而是一直處於缺愛的狀態中,孩子就很容易將缺乏的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面,包括傷害小動物。

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感受到周邊的人都是美好善良的,他們更能懂得如何將愛傳遞給別人,也更能懂得保護生命,而不會出現虐待動物這類令人詫異的行為。

  • 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孩子虐待動物,就是想將內心的不如意轉移到動物身上,把動物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殘忍地對待。孩子總是以武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時間一長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美國預防虐待兒童與動物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阿考爾曾說:"孩童時代所深入骨髓的虐待動物傾向,長大後往往會默默轉化為暴力傾向,更甚至會殺人。“

並且,該項目還調查了美國100名犯罪分子,最終發生這100名犯罪分子都在小時候有出現過虐待動物的行為。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孩子虐待動物,除了好奇心之外,更重要是因為孩子出現了心理障礙問題。喜歡虐待動物,把當成自己的攻擊對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對待人、事、物採用冷漠的態度,沒有同理心,不懂得去體諒別人。

倘若父母沒有加以引導,導致孩子長期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之中,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

奧地利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歸屬和愛的時候,才能發展出歸屬感和價值感。"

可見,孩子之所以虐待孩子,是因為極度缺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父母的愛。

父母學會用愛撫平"殘忍"寶寶

  • 多給孩子陪伴,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只有一次,缺席了就補不回來了。孩子虐待動物,其實是心理缺愛的體現,父母應該要耐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著名精神病學家John Bowlby提出了"依戀理論":早期的父母對子女的陪伴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人際關係的"內部工作模式"。也就是說,孩子在早期教育中感受到信任和愛,就能肯定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如果沒有得到愛的陪伴,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

父母要多給孩子陪伴,多和孩子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愛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心靈。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教導孩子如何去愛,加強愛心教育。

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積極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愛是相互的,父母常常向孩子表達愛,孩子也同樣會將愛反饋給父母。其次,父母不要拒絕孩子表達愛。以前有位小女孩在母親節時給媽媽買禮物,媽媽卻勸導孩子說,家裡窮,不要亂買東西。其實,媽媽正在扼殺孩子表達愛的苗頭,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表達愛是錯誤的。最後,父母要教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潛移默化中教導孩子愛。比如攙扶盲人過馬路,隨手撿起香蕉皮,保護受傷小動物......讓孩子體驗到付出愛後得到的快樂,才更加樂意付出自己的愛。

蒙臺梭利博士說過,"幼兒是成人之父!"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大多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的關鍵期,教導孩子學會愛。

  • 進行規則教育,樹立規則意識。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父母要給孩子定下規則,明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意大利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提出管教孩子的三點黃金法則: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父母要學會將規則植入到孩子的內心中,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在做事之前懂得約束自己,而不會被消極情緒衝昏頭腦。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公園裡有許多的流浪狗或流浪貓,也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把自己帶來的小零食餵養它們,和它們嬉鬧玩耍。

可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他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一隻流浪貓往他的方向慢慢走過去。突然,這個小男孩拿起自己腳邊的一塊磚頭,砸向正在慢慢靠近他的貓。貓受驚地慌忙逃跑,我和其他人都很出乎意料,那一刻受到驚嚇。

回到家後,我不斷在想那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用磚頭砸貓?小朋友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的嗎,怎麼他對動物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才發現原來那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才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冷漠地對待小動物。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寶寶虐待動物的背後原因

  • 發洩自己心中的消極情緒。

人都是感性的物種,能夠去感知外界的情感。小孩子的生活也並非都是快樂無憂,同大人一樣,有時也會陷入到恐懼、害怕、自卑的消極情緒之中。有些孩子在家會受到

相關兒童心理學PRO醫師認為:

兒童虐待小動物的行為實際是小孩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孩發洩心中鬱悶、緩衝繃緊心情的一種方式。

  • 受挫時,內心的攻擊性加強。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個體遭遇心理沉重壓力和挫折境遇時,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會被激發出來。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能力對侵犯自己的人進行還擊時,他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正是如此。當孩子遭遇到挫折且無能無力時,壓力就像是一塊巨大地石頭砸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不能以正確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困難。這時,孩子內心的攻擊性會瞬間加強,將自己的情緒攻擊在比他更為弱小的動物身上。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錯把動物當玩具。

縱觀生活,你會發現有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喜歡把玩具損壞,比如撕爛布娃娃,拆毀玩具車等等,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的內心不滿而做出來的偏激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鮑勃喬曾說:

"這就像孩子手中的變形金剛,孩子既可以跟他們說話,但同樣也會將它們拆分得亂七八糟。"

有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分不清自己手中的玩偶和有生命的動物之間的區別,所以當孩子看見有生命的動物不聽話時,就很容易對它產生暴力的衝動。

喜歡虐待動物的孩子存在三大弊端

  • 影響孩子感受愛,表達愛的能力。

研究表明,處於兒童階段的孩子是感受愛,學會如何愛的關鍵時期。如果在孩子兒童時期沒有感受到父母足夠的愛,而是一直處於缺愛的狀態中,孩子就很容易將缺乏的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面,包括傷害小動物。

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感受到周邊的人都是美好善良的,他們更能懂得如何將愛傳遞給別人,也更能懂得保護生命,而不會出現虐待動物這類令人詫異的行為。

  • 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孩子虐待動物,就是想將內心的不如意轉移到動物身上,把動物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殘忍地對待。孩子總是以武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時間一長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美國預防虐待兒童與動物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阿考爾曾說:"孩童時代所深入骨髓的虐待動物傾向,長大後往往會默默轉化為暴力傾向,更甚至會殺人。“

並且,該項目還調查了美國100名犯罪分子,最終發生這100名犯罪分子都在小時候有出現過虐待動物的行為。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孩子虐待動物,除了好奇心之外,更重要是因為孩子出現了心理障礙問題。喜歡虐待動物,把當成自己的攻擊對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對待人、事、物採用冷漠的態度,沒有同理心,不懂得去體諒別人。

倘若父母沒有加以引導,導致孩子長期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之中,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

奧地利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歸屬和愛的時候,才能發展出歸屬感和價值感。"

可見,孩子之所以虐待孩子,是因為極度缺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父母的愛。

父母學會用愛撫平"殘忍"寶寶

  • 多給孩子陪伴,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只有一次,缺席了就補不回來了。孩子虐待動物,其實是心理缺愛的體現,父母應該要耐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著名精神病學家John Bowlby提出了"依戀理論":早期的父母對子女的陪伴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人際關係的"內部工作模式"。也就是說,孩子在早期教育中感受到信任和愛,就能肯定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如果沒有得到愛的陪伴,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

父母要多給孩子陪伴,多和孩子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愛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心靈。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教導孩子如何去愛,加強愛心教育。

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積極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愛是相互的,父母常常向孩子表達愛,孩子也同樣會將愛反饋給父母。其次,父母不要拒絕孩子表達愛。以前有位小女孩在母親節時給媽媽買禮物,媽媽卻勸導孩子說,家裡窮,不要亂買東西。其實,媽媽正在扼殺孩子表達愛的苗頭,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表達愛是錯誤的。最後,父母要教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潛移默化中教導孩子愛。比如攙扶盲人過馬路,隨手撿起香蕉皮,保護受傷小動物......讓孩子體驗到付出愛後得到的快樂,才更加樂意付出自己的愛。

蒙臺梭利博士說過,"幼兒是成人之父!"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大多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的關鍵期,教導孩子學會愛。

  • 進行規則教育,樹立規則意識。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父母要給孩子定下規則,明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意大利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提出管教孩子的三點黃金法則: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父母要學會將規則植入到孩子的內心中,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在做事之前懂得約束自己,而不會被消極情緒衝昏頭腦。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

研究表明,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孩子也有愛模仿的天性,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起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得成長環境,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才能引導孩子友善地對待這個世界。

卡爾•威特所言:"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好比製造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雛形。"面對虐待動物的"殘忍"孩子,父母更是要學會用愛去教育孩子,讓孩子以愛對待這個世界。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公園裡有許多的流浪狗或流浪貓,也總有許多的小朋友把自己帶來的小零食餵養它們,和它們嬉鬧玩耍。

可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那天,他靜靜地站在一個角落,一隻流浪貓往他的方向慢慢走過去。突然,這個小男孩拿起自己腳邊的一塊磚頭,砸向正在慢慢靠近他的貓。貓受驚地慌忙逃跑,我和其他人都很出乎意料,那一刻受到驚嚇。

回到家後,我不斷在想那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用磚頭砸貓?小朋友不是都很喜歡小動物的嗎,怎麼他對動物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才發現原來那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才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冷漠地對待小動物。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寶寶虐待動物的背後原因

  • 發洩自己心中的消極情緒。

人都是感性的物種,能夠去感知外界的情感。小孩子的生活也並非都是快樂無憂,同大人一樣,有時也會陷入到恐懼、害怕、自卑的消極情緒之中。有些孩子在家會受到

相關兒童心理學PRO醫師認為:

兒童虐待小動物的行為實際是小孩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孩發洩心中鬱悶、緩衝繃緊心情的一種方式。

  • 受挫時,內心的攻擊性加強。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類個體遭遇心理沉重壓力和挫折境遇時,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會被激發出來。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能力對侵犯自己的人進行還擊時,他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正是如此。當孩子遭遇到挫折且無能無力時,壓力就像是一塊巨大地石頭砸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不能以正確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困難。這時,孩子內心的攻擊性會瞬間加強,將自己的情緒攻擊在比他更為弱小的動物身上。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錯把動物當玩具。

縱觀生活,你會發現有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喜歡把玩具損壞,比如撕爛布娃娃,拆毀玩具車等等,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的內心不滿而做出來的偏激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鮑勃喬曾說:

"這就像孩子手中的變形金剛,孩子既可以跟他們說話,但同樣也會將它們拆分得亂七八糟。"

有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分不清自己手中的玩偶和有生命的動物之間的區別,所以當孩子看見有生命的動物不聽話時,就很容易對它產生暴力的衝動。

喜歡虐待動物的孩子存在三大弊端

  • 影響孩子感受愛,表達愛的能力。

研究表明,處於兒童階段的孩子是感受愛,學會如何愛的關鍵時期。如果在孩子兒童時期沒有感受到父母足夠的愛,而是一直處於缺愛的狀態中,孩子就很容易將缺乏的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面,包括傷害小動物。

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感受到周邊的人都是美好善良的,他們更能懂得如何將愛傳遞給別人,也更能懂得保護生命,而不會出現虐待動物這類令人詫異的行為。

  • 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孩子虐待動物,就是想將內心的不如意轉移到動物身上,把動物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殘忍地對待。孩子總是以武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時間一長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美國預防虐待兒童與動物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阿考爾曾說:"孩童時代所深入骨髓的虐待動物傾向,長大後往往會默默轉化為暴力傾向,更甚至會殺人。“

並且,該項目還調查了美國100名犯罪分子,最終發生這100名犯罪分子都在小時候有出現過虐待動物的行為。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孩子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孩子虐待動物,除了好奇心之外,更重要是因為孩子出現了心理障礙問題。喜歡虐待動物,把當成自己的攻擊對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對待人、事、物採用冷漠的態度,沒有同理心,不懂得去體諒別人。

倘若父母沒有加以引導,導致孩子長期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之中,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

奧地利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歸屬和愛的時候,才能發展出歸屬感和價值感。"

可見,孩子之所以虐待孩子,是因為極度缺愛。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父母的愛。

父母學會用愛撫平"殘忍"寶寶

  • 多給孩子陪伴,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只有一次,缺席了就補不回來了。孩子虐待動物,其實是心理缺愛的體現,父母應該要耐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著名精神病學家John Bowlby提出了"依戀理論":早期的父母對子女的陪伴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人際關係的"內部工作模式"。也就是說,孩子在早期教育中感受到信任和愛,就能肯定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如果沒有得到愛的陪伴,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

父母要多給孩子陪伴,多和孩子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愛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心靈。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教導孩子如何去愛,加強愛心教育。

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積極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愛是相互的,父母常常向孩子表達愛,孩子也同樣會將愛反饋給父母。其次,父母不要拒絕孩子表達愛。以前有位小女孩在母親節時給媽媽買禮物,媽媽卻勸導孩子說,家裡窮,不要亂買東西。其實,媽媽正在扼殺孩子表達愛的苗頭,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表達愛是錯誤的。最後,父母要教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潛移默化中教導孩子愛。比如攙扶盲人過馬路,隨手撿起香蕉皮,保護受傷小動物......讓孩子體驗到付出愛後得到的快樂,才更加樂意付出自己的愛。

蒙臺梭利博士說過,"幼兒是成人之父!"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大多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的關鍵期,教導孩子學會愛。

  • 進行規則教育,樹立規則意識。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父母要給孩子定下規則,明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意大利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提出管教孩子的三點黃金法則: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父母要學會將規則植入到孩子的內心中,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在做事之前懂得約束自己,而不會被消極情緒衝昏頭腦。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 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

研究表明,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孩子也有愛模仿的天性,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起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得成長環境,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才能引導孩子友善地對待這個世界。

卡爾•威特所言:"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好比製造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雛形。"面對虐待動物的"殘忍"孩子,父母更是要學會用愛去教育孩子,讓孩子以愛對待這個世界。

孩子用磚頭砸貓?虐待動物的“殘忍”寶寶,更需要家長的“愛”

我是小B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