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百貨”要有“新思維”

博物館 市場營銷 民生 社會 中國經濟網 2017-04-29
留住“老百貨”要有“新思維”

走進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永安路的永安路百貨商場,時光彷彿一下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木製貨架、搪瓷臉盆、塑料底布鞋……這些在其他商場早已銷聲匿跡的物件,在這裡卻能找到。在這家開業59年的老百貨商場裡,放著用了快40年的櫃檯,售貨員至今還在用算盤。然而,撲面而來的懷舊風背後,老商場也面臨著愈發艱難的生存現狀。(4月27日中國新聞網)

在網絡商城興起、實體百貨唱衰的語境下,北京永安路這家堅持經營了近60年的“老百貨”卻似一股清流,依舊保持著“原始”的經營風格,一直滿足著顧客們的低消費需求以及懷舊情結,確實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和其他大型商場、購物中心不同,“老百貨”主營的商品是日用百貨,四塊五一盒的友誼牌護手霜、九塊錢一瓶的宮燈牌杏仁蜜、幾十元的布鞋……正如有網友表示,“琳琅滿目的現代商場讓我們告別稀缺,充滿年代感的老百貨則讓我們沉浸於懷舊”。

可見,“老百貨”賣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一種“老北京”的鄉愁,以至於不少老顧客時不時搭乘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前來“探望”:大商場買不到的商品,在這家“老百貨”的貨架上依舊在出售;別人家的商場早已更新換代成鋁合金的櫃檯,在這家“老百貨”裡還用著快40年的老式櫃檯;連小商小販都流行使用起了計算器,這家“老百貨”的售貨員還在流利地使用著算盤。在筆者看來,這已超越了傳統百貨商場本身的目的和意義,完全可視為是一個“博物館”。

當前,由於“老百貨”經營利潤低、人員年齡老化、顧客群有限等問題,無不讓其生存愈發艱難。北京其他幾家“老百貨”和永安路這家一樣,也面臨同樣困擾。如果就這樣讓它們悄然沒落,不僅這些老員工心有不甘,就是那些老顧客心裡也會有許多不捨。留住“老百貨”,就是留住“老北京”的鄉愁;走出“老百貨”經營困境,讓其煥發新活力,必須要有“新思維”。

對此,筆者提三條建議:一是不妨參照“博物館式”管理思路,政府出臺保護政策,給予適當財力支持,像保護古建築那樣,在保持原有風貌基礎上,對“老百貨”進行升級改造,使其繼續成為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和滿足市民懷舊的一道“風景線”。二是探索“景點式”經營路子,通過媒體推薦、專題宣傳等,讓更多市民參與其中,形成更大的顧客群。三是創新“融合式”營銷模式,拓展進貨渠道,打造“私人定製”,開闢線上批量銷售,同時採取志願服務的方式,吸納新鮮血液,傳承“老技藝”,讓“老百貨”經營管理與時俱進,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