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此奔馳非彼奔馳

細思極恐,此奔馳非彼奔馳

心路獨舞

前一篇文章中我談了自己和美國奔馳售後打交道的親身經歷,其中貼了一張我開了16年的奔馳SLK照片,不想一些網友由此歪樓了,一是覺得開了十六年的車難道還能開,也能賣掉?應該早就強行報廢了吧;二是為啥同樣是德國製造,在美國能開16年還能像照片中的這個樣子,基本上安然無恙車況很好,為什麼大陸對奔馳質量有各種不滿,甚至剛出門不是漏油就是斷軸?

細思極恐,此奔馳非彼奔馳

開了16年賣之前拍的留念照片

其實第一個問題非常好回答,那就是在美國是沒有強制報廢年限和里程數限制的,只要通過每年一次的車檢你就可以一直開下去,即使個別指標通不過也可以修理或更換零部件之後過關,當然有的州甚至連車檢都沒有。在美國車輛報廢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事故中撞爛了,保險理賠的修理費超過車本身的價值,也就是車total(全報廢)了,於是保險不會支付修理費而只會支付給車的價值;另一種情況是車況太差了修理費太高,不如把錢投到買新車裡,於是索性報廢舊車買新車。不過我在美國見過更多的情況是,舊車開了十幾年二十幾年還不壞,我2014年買凱迪拉克的時候就曾trade in(買新車的時候舊車折價賣給車行)一輛沃爾沃就是1995年產的,丫丫爺爺生前的車,19年了還開得不錯,就是空調不怎麼好,車行給了我2000美元。

顯然,說到這裡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此奔馳不是彼奔馳,此沃爾沃不是彼沃爾沃?不是有網友留言說了嗎,有訪學美國後說在美國開的同品牌的日本車都比國內好,難道真的是一流產品銷歐美、末端次品銷中國?或者廠商因不同市場,採取了不同的產品策略?答案是:也是也不是。其實答案很明白,有的網友說到了根源,那就是過去包括像通用、豐田和大眾等汽車進入中國的時候,上面有規定製造商必須先與中國本土夥伴成立合資公司才能建廠,且外資股份在合資公司中也會受到限制,就是美其名曰的“本土化”。那麼本土化之後的結果呢,我曾談過前幾年我回國的時候的經歷,我坐過一輛三、五年的別克車裡面看著和美國的八、九年似的,用的材料肯定不是一個等級的。而我自己當時開的大卡SRX在國內算是高檔車吧,國內的SRX裡面看得見的材料就有差別,看不見的部分那就更難說了。

那麼像奔馳這樣的德國車在中國怎麼本土化呢,我搜到了2017年的一段採訪,是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平臺管理及供應商管理負責人安爾翰教授(Prof.Dr. Hans Georg Engel)的,他是這樣說的,“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不斷為中國市場開發卓越的汽車產品,這是推動戴姆勒在華業務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將中國客戶的需求置於產品研發的首要地位,通過長期深入的本土研發,為中國客戶帶來專屬的產品、服務和客戶體驗,踐行植根中國的至臻承諾。”

嗯,此奔馳已非彼奔馳,細思極恐,細思極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