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太祖聖明燭照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雖然讀書不多,卻為宋朝開創了一套非常先進的制度。

首先,他讓王朝致力於社會生產,一改歷代重農抑商的國策,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重視商業。他希望利用國家經濟的活躍,為自己的國家取得二百萬匹絹作為財政積蓄,以便未來對北方的遼國開戰。

其次,宋太祖改革了國家的軍事制度,成為我國曆史上罕見的僅靠募兵就可以解決軍人需求的封建王朝。軍隊分為自上而下三級:禁軍、廂兵、鄉兵。下層隊伍中優秀者進入禁軍,不合格的則淘汰到下一級,這不僅維持了中央軍隊的強大,抑制了唐末以來地方威脅中央的尷尬,且禁軍集中優質兵力,有利於強兵。

第三,宋太祖趙匡胤發誓,絕對不因為大臣與自己的意見不合而殺害他們,並且把這一誓言寫入太廟中,要求子孫遵守。從後來西方國家崛起的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看,這樣的制度照理說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國家的智力因素,繁榮思想,強大國家。

"

宋太祖聖明燭照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雖然讀書不多,卻為宋朝開創了一套非常先進的制度。

首先,他讓王朝致力於社會生產,一改歷代重農抑商的國策,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重視商業。他希望利用國家經濟的活躍,為自己的國家取得二百萬匹絹作為財政積蓄,以便未來對北方的遼國開戰。

其次,宋太祖改革了國家的軍事制度,成為我國曆史上罕見的僅靠募兵就可以解決軍人需求的封建王朝。軍隊分為自上而下三級:禁軍、廂兵、鄉兵。下層隊伍中優秀者進入禁軍,不合格的則淘汰到下一級,這不僅維持了中央軍隊的強大,抑制了唐末以來地方威脅中央的尷尬,且禁軍集中優質兵力,有利於強兵。

第三,宋太祖趙匡胤發誓,絕對不因為大臣與自己的意見不合而殺害他們,並且把這一誓言寫入太廟中,要求子孫遵守。從後來西方國家崛起的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看,這樣的制度照理說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國家的智力因素,繁榮思想,強大國家。

宋太祖留下強國制度,令後人欽佩,為何北宋積弱?

《雪夜訪普圖》

宋太祖沒像其他優秀的君王一樣,定期去聽學問家講課。但這位喜歡武術、蹴鞠的帝王,在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哲學上,走在了歷史的前列,給後世留下了一套強國的制度。

其身後的北宋也確實取得了跨時代的進步:貨幣的流通達到了封建社會巔峰;火藥、火藥武器大量使用;航海中開始使用指南針;紡織、冶煉等手工業快速發展;文化上,宋代不僅在詩詞歌賦上有大發展,在哲學思想上也有長足的發展。

北宋的財富和人口,在古代社會首屈一指。《世界經濟千年史》推斷,公元1000年(北宋鹹平三年),宋朝中國的人均GDP達到450美元,公元980年到北宋滅亡前的1124年,人口從3000多萬增長到了1億2000多萬,這種狀態超過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任何歷史時期。

歷史學家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北宋對內外所採取的策略均具有超前的視野。

宋太祖身後的北宋,積弱以致滅國

宋太祖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兩次北伐遼,第一次險些稱為遼國俘虜,第二次親自上陣指揮,身中箭傷。此後,宋進入守勢,遼進入攻勢,不斷侵犯邊境。

1004年,趙光義的兒子宋真宗趙恆在位,遼國大舉攻宋。宰相寇準好話說盡,真宗御駕親征,勝利在望的時候卻與遼國簽訂了城下之盟即《澶淵之盟》,協議與遼國約為兄弟,每年要給對方30萬歲幣。而最早提出給遼國30萬歲幣的人是認耶律德光為父的石敬瑭。

"

宋太祖聖明燭照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雖然讀書不多,卻為宋朝開創了一套非常先進的制度。

首先,他讓王朝致力於社會生產,一改歷代重農抑商的國策,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重視商業。他希望利用國家經濟的活躍,為自己的國家取得二百萬匹絹作為財政積蓄,以便未來對北方的遼國開戰。

其次,宋太祖改革了國家的軍事制度,成為我國曆史上罕見的僅靠募兵就可以解決軍人需求的封建王朝。軍隊分為自上而下三級:禁軍、廂兵、鄉兵。下層隊伍中優秀者進入禁軍,不合格的則淘汰到下一級,這不僅維持了中央軍隊的強大,抑制了唐末以來地方威脅中央的尷尬,且禁軍集中優質兵力,有利於強兵。

第三,宋太祖趙匡胤發誓,絕對不因為大臣與自己的意見不合而殺害他們,並且把這一誓言寫入太廟中,要求子孫遵守。從後來西方國家崛起的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看,這樣的制度照理說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國家的智力因素,繁榮思想,強大國家。

宋太祖留下強國制度,令後人欽佩,為何北宋積弱?

《雪夜訪普圖》

宋太祖沒像其他優秀的君王一樣,定期去聽學問家講課。但這位喜歡武術、蹴鞠的帝王,在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哲學上,走在了歷史的前列,給後世留下了一套強國的制度。

其身後的北宋也確實取得了跨時代的進步:貨幣的流通達到了封建社會巔峰;火藥、火藥武器大量使用;航海中開始使用指南針;紡織、冶煉等手工業快速發展;文化上,宋代不僅在詩詞歌賦上有大發展,在哲學思想上也有長足的發展。

北宋的財富和人口,在古代社會首屈一指。《世界經濟千年史》推斷,公元1000年(北宋鹹平三年),宋朝中國的人均GDP達到450美元,公元980年到北宋滅亡前的1124年,人口從3000多萬增長到了1億2000多萬,這種狀態超過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任何歷史時期。

歷史學家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北宋對內外所採取的策略均具有超前的視野。

宋太祖身後的北宋,積弱以致滅國

宋太祖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兩次北伐遼,第一次險些稱為遼國俘虜,第二次親自上陣指揮,身中箭傷。此後,宋進入守勢,遼進入攻勢,不斷侵犯邊境。

1004年,趙光義的兒子宋真宗趙恆在位,遼國大舉攻宋。宰相寇準好話說盡,真宗御駕親征,勝利在望的時候卻與遼國簽訂了城下之盟即《澶淵之盟》,協議與遼國約為兄弟,每年要給對方30萬歲幣。而最早提出給遼國30萬歲幣的人是認耶律德光為父的石敬瑭。

宋太祖留下強國制度,令後人欽佩,為何北宋積弱?

後歷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帝,國家太平,有人認為《澶淵之盟》以30萬歲幣與遼國議和,保護了中原的發展。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期間遼國並沒有放棄威脅宋,宋將歲幣提升到50萬。同一時間,西夏的党項族首領稱帝,宋討伐失利,每年送西夏歲幣二十五萬五千兩,換對方稱臣,而對方在自己境內則照常稱帝。

本質上,和平還在於遼宋兩國國力的均勢。

而到了北宋兩位末帝宋徽宗和宋欽宗的時候,北宋遭遇了我國曆史上極為尷尬的一幕:公元1127年,崛起於東北一帶的女真族,將遼國滅掉,又對北宋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金兵攻破北宋首都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連帶一眾嬪妃、朝臣和工匠押往金國。金帝宣佈廢趙氏王朝,在北宋朝臣的推舉下,立張邦昌為帝,北宋亡。

"

宋太祖聖明燭照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雖然讀書不多,卻為宋朝開創了一套非常先進的制度。

首先,他讓王朝致力於社會生產,一改歷代重農抑商的國策,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重視商業。他希望利用國家經濟的活躍,為自己的國家取得二百萬匹絹作為財政積蓄,以便未來對北方的遼國開戰。

其次,宋太祖改革了國家的軍事制度,成為我國曆史上罕見的僅靠募兵就可以解決軍人需求的封建王朝。軍隊分為自上而下三級:禁軍、廂兵、鄉兵。下層隊伍中優秀者進入禁軍,不合格的則淘汰到下一級,這不僅維持了中央軍隊的強大,抑制了唐末以來地方威脅中央的尷尬,且禁軍集中優質兵力,有利於強兵。

第三,宋太祖趙匡胤發誓,絕對不因為大臣與自己的意見不合而殺害他們,並且把這一誓言寫入太廟中,要求子孫遵守。從後來西方國家崛起的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看,這樣的制度照理說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國家的智力因素,繁榮思想,強大國家。

宋太祖留下強國制度,令後人欽佩,為何北宋積弱?

《雪夜訪普圖》

宋太祖沒像其他優秀的君王一樣,定期去聽學問家講課。但這位喜歡武術、蹴鞠的帝王,在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哲學上,走在了歷史的前列,給後世留下了一套強國的制度。

其身後的北宋也確實取得了跨時代的進步:貨幣的流通達到了封建社會巔峰;火藥、火藥武器大量使用;航海中開始使用指南針;紡織、冶煉等手工業快速發展;文化上,宋代不僅在詩詞歌賦上有大發展,在哲學思想上也有長足的發展。

北宋的財富和人口,在古代社會首屈一指。《世界經濟千年史》推斷,公元1000年(北宋鹹平三年),宋朝中國的人均GDP達到450美元,公元980年到北宋滅亡前的1124年,人口從3000多萬增長到了1億2000多萬,這種狀態超過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任何歷史時期。

歷史學家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北宋對內外所採取的策略均具有超前的視野。

宋太祖身後的北宋,積弱以致滅國

宋太祖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兩次北伐遼,第一次險些稱為遼國俘虜,第二次親自上陣指揮,身中箭傷。此後,宋進入守勢,遼進入攻勢,不斷侵犯邊境。

1004年,趙光義的兒子宋真宗趙恆在位,遼國大舉攻宋。宰相寇準好話說盡,真宗御駕親征,勝利在望的時候卻與遼國簽訂了城下之盟即《澶淵之盟》,協議與遼國約為兄弟,每年要給對方30萬歲幣。而最早提出給遼國30萬歲幣的人是認耶律德光為父的石敬瑭。

宋太祖留下強國制度,令後人欽佩,為何北宋積弱?

後歷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帝,國家太平,有人認為《澶淵之盟》以30萬歲幣與遼國議和,保護了中原的發展。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期間遼國並沒有放棄威脅宋,宋將歲幣提升到50萬。同一時間,西夏的党項族首領稱帝,宋討伐失利,每年送西夏歲幣二十五萬五千兩,換對方稱臣,而對方在自己境內則照常稱帝。

本質上,和平還在於遼宋兩國國力的均勢。

而到了北宋兩位末帝宋徽宗和宋欽宗的時候,北宋遭遇了我國曆史上極為尷尬的一幕:公元1127年,崛起於東北一帶的女真族,將遼國滅掉,又對北宋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金兵攻破北宋首都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連帶一眾嬪妃、朝臣和工匠押往金國。金帝宣佈廢趙氏王朝,在北宋朝臣的推舉下,立張邦昌為帝,北宋亡。

宋太祖留下強國制度,令後人欽佩,為何北宋積弱?

是皇帝無能,還是軍隊太弱?

北宋滅亡,皇帝軟弱嗎。除了以紈絝著稱的宋徽宗之外,其餘的宋朝皇帝實際上都不失太祖的風範,實力不足時能夠務實於發展,危急關頭也算敢於擔當。

撇開成敗不論,宋太宗趙光義和他兒子宋真宗趙恆都有陣前指揮的膽量;而公元1127年,宋欽宗趙桓在開封被圍攻時,本人多次登上城樓督戰,與士兵同餐,發動皇后和嬪妃為士兵們縫製禦寒衣物。

軍隊很弱嗎?北宋軍隊或許不強,但絕對不至於弱到亡國。誠然,少數民族的騎兵擁有先天的野戰優勢,但是宋軍守城的能力很強,無論是澶淵之盟還是靖康之役,少數民族騎兵在北宋邊境上都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厚重的城牆,騎兵難以突破。

再結合北宋強大的經濟基礎,從理論上講,即便是不能像漢武帝時期向北開拓,也不至於被騎兵南下滅國。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宋太祖建立的帝國如此優秀,為何一直捱打?

遼國之所以對中原形成碾壓之勢,中原人為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官吏、文人、工匠甚至和尚都是中土人為中堅。這種“中堅”力量到了什麼程度呢?

遼景宗死後,甚至將老婆孩子託付給了漢族官吏韓德讓,韓德讓和蕭太后結成伉儷,遼聖宗也待韓德讓如父,彼此沒有什麼漢契丹之分;而遼國威脅中原的先鋒,主要是在幽雲十六州培養的漢族軍隊。

金兵南下攻宋,先鋒是遼國降將郭藥師,郭藥師本身也是一名漢族人;金國在1126年第一次圍攻開封時,北宋名將种師道奉命勤王,卻發現開封城外為金兵修建工事、修理工程設備、運輸糧草的居然都是開封周圍的百姓。

可以確定的是,假如在遼和契丹治下的漢族人能夠奮力擺脫奴役,假如敵國起兵南下,民眾有抵抗意識,那麼遼和金斷然沒有能力欺侮到北宋的頭上。可惜,百姓只是把他們之間的戰爭當作改朝換代的戰爭。

這跟趙匡胤有什麼關係?

縱觀南北宋王朝,朝廷開放航海和陸地的各種貿易,文明遠播。宋朝人生意做到了東南亞、南亞、中東甚至非洲和歐洲。宋人也頗有點“國際主義”精神,為世界各地發展做出貢獻。

​古代沒有民族主義作為國家自我保護機制,但是,漢代、唐代的中央政權會限制普通人對外的交流,對於投外族者會進行高壓,刑法上連坐。如果有人投敵,等敵人退卻後會對投敵者清算,北方騎兵深入時會進行堅壁清野。趙匡胤建立的宋朝不會,這頗為具備初步的人文主義精神,本是他們的進步之處,可惜這種進步卻不屬於那個時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