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白茶 老白茶 捲心菜 小陳茶事 2019-04-06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曾經以為煮茶,總要挑個天寒地凍,陰雨連綿的時候。看窗外山雨欲來,屋中卻是暖意融融,茶香四溢,著實是一件快意事。

等到喝茶時間漸漸長了,才發現,煮茶,並非雲翻雨覆之日的獨享,便是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煮一壺好茶,同樣是一次難得的享受。

古人煮茶,是不拘於什麼時候的。

下雨可煮茶,飄雪可煮茶,暖日可煮茶,晴空亦可煮茶。

茶,從某個方面來說,是人情緒的一種寄託,而茶香與滋味,更是對於人最好的撫慰。

煮一壺水,放入適量的白茶,聽著壺中的氣泡不斷破裂,發出沸騰的聲音。

便是有壺蓋的阻擋,茶香,也是擋不住的。它是掉落在山頂岩石之間的種子,堅韌,而又頑強地從絕境之中生出了奇蹟。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壺中的茶湯被倒入杯中,暈開金黃的漣漪。

喝入嘴中,那微燙的茶湯,帶著圓潤,帶著稠和,帶著甘甜,滑入肺腑之中。

就好像沙漠中的乾渴的行人,突然遇見了一片綠洲,那一捧清泉入喉,幾近乾癟的肺腑都被迅速滋潤,不自覺就透出了幾分的放鬆。

只是,想要煮出這樣的好茶卻並不容易。

常有茶友發來私信,諮詢為何他們煮茶,卻總也煮不出白茶該有的醇厚成熟。

關於這個問題,只有一個回答,那就是,在煮茶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煮茶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這是對於為什麼煮不好茶的一個總體的回答。若是將其分類,能夠再一次分解出無數的小問題。

今天,趁著天氣晴好,倒不如將這一切細細分說。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2》

煮茶,每一點過程之中,都可能出現問題。

看似每一點都只是一些小問題,可若是綜合起來,卻恰恰能夠叫一壺上品的白茶,成為了一壺苦藥渣子。

【煮茶錯誤之一,煮了不適合的茶】

並非所有的白茶,都是能夠放入壺中進行煮茶的。

有三種茶,是絕對不能用來煮的。若是茶友非要將它們用來煮茶,那麼最終的結果,自然只有茶湯難以入口,這麼一種結果。

這三種茶,分別是:新白茶、品質不好的白茶、做舊茶。

1.新白茶

新白茶,指的是存放時間在一年之內的白茶。

這些白茶,存放的時間還不夠長,葉片內的物質還沒有來得及轉化成熟,內質還不是十分的穩定。

同時,新白茶的葉片相比老白茶,還比較鮮嫩,若是用來煮茶,並不耐煮。

因此,若是將新白茶用來煮茶,那麼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如咖啡鹼和茶多酚,就會快速而大量的釋放出來。

咖啡鹼與茶多酚,茶湯滋味苦澀的來源,如此一泡充滿了茶多酚與咖啡鹼的茶湯,又如何能夠指望它會有老白茶的醇厚甘甜?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2.品質不好的老白茶

關於“品質不好”這一點,又分為了兩種,一種是本身茶青,工藝不好的老白茶,一種則是在後期存壞的老白茶。

茶青不好,工藝不好,意味著這款老白茶在新茶時期,本身品質就不高,葉片內的營養物質不豐富。

這種茶用來煮,茶湯中很難富含充足的營養物質,因此茶香和滋味都比較寡淡,且耐煮性也較差。

而後期存壞的老白茶,本身的品質可能是過硬的。但是在後期儲藏時,由於種種原因,受到了周圍環境的摧殘。

程度輕一些的,可能只是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造成茶香和滋味的寡淡。

若是受到的影響較重的,很有可能會受潮,發黴,吸收外界的異味,導致茶香之中出現雜味,而茶湯滋味也不醇厚。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茶友都可能因為這兩種茶滋味不夠,而加長煮茶的時間,導致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大量釋放到茶湯之中,造成滋味苦澀。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3.做舊老白茶

雖然叫做“老白茶”,但它實際上年紀卻並不大。

就像許多鑑寶節目上面看見的,明明那瓷碗上面寫著“大明正德年制”,可經過仔細一查,原來就是個現代技術仿造的山寨貨。

做舊老白茶就是這樣,雖然做出了一副老白茶的樣子,內裡卻還是個小年輕。

還是個腹內空空的小年輕。

想要成為做舊老白茶,茶葉必須經過渥堆和高溫氣蒸。

在這樣的過程中,白茶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受到高溫的影響,開始大量地分解溢散。等到做舊工藝結束,能夠殘留在葉片中的,屈指可數。

葉片中的營養物質都沒了,如何還能指望能從裡面煮出什麼來呢?

再加上製作過程中,白茶葉片中生出的種種怪味,這樣一泡煮出來的老白茶,村姑陳只恨不得捂著鼻子退避三舍,決計是不敢入口的。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4.用的是碎茶

若是喝老白茶,尤其是老白茶餅,無論撬餅技術如何,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碎茶。

這些碎茶,品質不錯,若是扔了,倒覺得有些可惜。

有些茶友捨不得這些碎茶,因此也用來煮茶。

經常做飯的茶友應該有這樣一個體會,若是做手撕包菜,往往是自己手撕出來的包菜,更加入味,滋味更好。

這是因為手撕的過程中,包菜邊緣是層次不齊的,與湯汁的接觸面更大一些。

雖然一個是吸收,一個是釋放,但是原理都是類似的。

碎茶,邊緣都較為不完整,若是與沸水接觸,相比完整的茶葉,更容易釋放出物質來。

因此,用碎茶來煮茶,往往更容易煮出苦澀滋味。

同時,碎茶由於條形較小,在出水時更容易從壺嘴中倒出,影響品茶的體驗。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煮茶錯誤之二,投茶量不對】

煮茶,和沖泡白茶時兩種喝茶的辦法,辦法不同,投茶量自然也是要因地制宜的。

有些茶友,總喜歡用沖泡白茶的投茶量,來衡量煮茶的投茶量。

沖泡白茶,一般是110毫升的蓋碗搭配5克的白茶。

這些茶友一想,不對呀,煮茶用的水比沖泡多啊,不行,這茶得多放一些。哐哐往壺裡投了10克的白茶。

300~400毫升的含水量,煮了足足10克的老白茶,這樣的茶湯,怎麼可能不苦澀?

沖泡白茶,水和茶葉的接觸時間,是很短的,因此釋放在茶湯中的營養物質也是一定的,5克的白茶,恰好能夠讓茶湯滋味達到一個平衡,既不寡淡,也不苦澀。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而煮茶,用的是煮的方式,將老白茶投入持續沸騰的壺中,出水速度也更慢一些。因此,葉片在煮茶過程中,更能在高溫的作用下,盡情釋放自己葉片內部的營養物質。

持續的高溫,能夠讓物質更好更快地釋放的。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就好像是兩塊相同質量的排骨,一塊用沸水浸泡,一塊用來煮湯。

一段時間之後,用來浸泡的排骨,水已經涼了,肉還是生的,可用來煮的那塊排骨,早就成了一鍋滋味鮮美的肉湯。

煮茶,就好像是煮排骨,短時間的高溫,能夠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大量釋放。若是投茶量過多,大量的營養物質釋放到茶湯之中,便是及時出水,只怕茶湯的滋味也變的又苦又澀,叫人躲之不及。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煮茶錯誤之三,從第一煮就長時間煮茶】

許多茶友在煮茶時,還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一開始就長時間煮茶。

按照煮茶的需要,一般來說,300~400毫升的水量,投入2~2.5克的老白茶就夠了。

但是這個投茶量,不免會讓許多茶友擔心,等到水沸之後立刻出水,會不會煮出的茶湯,滋味不夠濃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茶友選擇增加投茶量,有些茶友,則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增加煮茶的時間。

這兩個辦法,雖然是想要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問題,但是最終殊途同歸,成為了造成茶湯苦澀的元凶。

之前已經說過,白茶的葉片,在持續的高溫之下,是會大量的釋放出蘊藏在其中的營養物質的。

增長煮茶的時間,就是增加了白茶葉片中營養物質釋放的時間,茶多酚和咖啡鹼一看高興了,撒了歡手拉著手跑到了茶湯裡。

這樣煮出來的茶湯,包含了豐富的咖啡鹼和茶多酚,自然是又苦又澀的。

而且,這樣延長煮茶的時間,不僅僅會影響茶湯的滋味,也影響了茶葉的耐煮性。

畢竟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全在前幾煮裡面被煮完了,等到後面再煮,哪裡還有物質能釋放出來呢?

就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再怎麼擠壓,也不可能從中擠出水來。

煮白茶也有講究,避開這幾個煮茶誤區,煮出一壺好茶!

《3》

煮茶,看似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流程,但實際上,在過程之中的每一步,都充滿了陷阱。

若是茶友不當心,一腳踩入這陷阱之中,只怕最終煮茶的結果,只能叫茶友失望了。

煮茶,煮的是老白茶,品的是它的茶香內斂,喝的是它的溫潤成熟。

今日的福州,又是一個春和景明的好天氣。

若是能在花香圍繞,鶯啼燕舞之下,細細煮一壺老白茶,方才不辜負這如畫的春光。

雲子飯,水晶瓜。林間攜客更烹茶。君歸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兒趁晚衙。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