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3》

細節一: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從年份入手,適合煮的白茶,必定有一定的年份,即茶葉要陳化多年後,才具備適合煮的特性。

有年份的茶適合煮著喝,頗有講究。

而影響白茶是否能煮著喝,是內在物質變化的結果。新白茶當中,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咖啡鹼和茶多酚物質尚且屬於活躍狀態,要是將新茶煮了,會導致茶多酚與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這些多出來的物質,將會變為苦味與澀味,茶湯喝起來濃烈而難喝。但經過陳化,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3》

細節一: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從年份入手,適合煮的白茶,必定有一定的年份,即茶葉要陳化多年後,才具備適合煮的特性。

有年份的茶適合煮著喝,頗有講究。

而影響白茶是否能煮著喝,是內在物質變化的結果。新白茶當中,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咖啡鹼和茶多酚物質尚且屬於活躍狀態,要是將新茶煮了,會導致茶多酚與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這些多出來的物質,將會變為苦味與澀味,茶湯喝起來濃烈而難喝。但經過陳化,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一生化物質的變化,決定了陳年白茶可以煮著喝的特點。在恰當的茶水比例下,茶葉即便是煮著喝,也不易苦澀。

從形態入手,散茶與餅茶,只要滿足年份的要求,都能煮著喝,不存在餅茶能煮,散茶不能煮的說法。

從品級入手,壽眉會比白毫銀針、白牡丹更適合煮著喝。粗大的茶梗,偌大的葉片,厚實的臘質層……這些硬件條件,決定了壽眉耐煮,煮後茶湯甘醇、順滑的特點。

並且對於初次煮茶的茶客而言,壽眉更容易駕馭,它的湯感也更加順滑,更容易被接受。

選對適合煮的茶,將事半功倍。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3》

細節一: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從年份入手,適合煮的白茶,必定有一定的年份,即茶葉要陳化多年後,才具備適合煮的特性。

有年份的茶適合煮著喝,頗有講究。

而影響白茶是否能煮著喝,是內在物質變化的結果。新白茶當中,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咖啡鹼和茶多酚物質尚且屬於活躍狀態,要是將新茶煮了,會導致茶多酚與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這些多出來的物質,將會變為苦味與澀味,茶湯喝起來濃烈而難喝。但經過陳化,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一生化物質的變化,決定了陳年白茶可以煮著喝的特點。在恰當的茶水比例下,茶葉即便是煮著喝,也不易苦澀。

從形態入手,散茶與餅茶,只要滿足年份的要求,都能煮著喝,不存在餅茶能煮,散茶不能煮的說法。

從品級入手,壽眉會比白毫銀針、白牡丹更適合煮著喝。粗大的茶梗,偌大的葉片,厚實的臘質層……這些硬件條件,決定了壽眉耐煮,煮後茶湯甘醇、順滑的特點。

並且對於初次煮茶的茶客而言,壽眉更容易駕馭,它的湯感也更加順滑,更容易被接受。

選對適合煮的茶,將事半功倍。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4》

細節二:茶水比例該如何控制?

決定一壺茶好喝與否,茶水比例功不可沒。

投茶量太多,茶葉在經過沸水煮後,湯水濃烈,縱使煮的是老白茶,也容易有苦味出現。而投茶量太少,容易延長煮茶時間,煮出來的茶湯醇厚度欠佳,煮不出該有的柔和與細膩。

唯有恰到好茶的比例,才能煮出濃淡適中,讓味蕾容易接受的味道。

而茶水比例,與投茶時茶葉的沖泡狀態有關,以高山老白茶位列。

第一種情況,直接煮幹茶。

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夠。這一茶水比例,適合幹茶狀態下使用。

所謂的幹茶,是茶葉還沒有浸泡後的狀態,物質尚未發掘,屬於躍躍欲試的狀態,只要給它沸水,就能不斷釋放物質。

故而,為避免湯水太濃,投茶量不宜太多。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3》

細節一: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從年份入手,適合煮的白茶,必定有一定的年份,即茶葉要陳化多年後,才具備適合煮的特性。

有年份的茶適合煮著喝,頗有講究。

而影響白茶是否能煮著喝,是內在物質變化的結果。新白茶當中,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咖啡鹼和茶多酚物質尚且屬於活躍狀態,要是將新茶煮了,會導致茶多酚與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這些多出來的物質,將會變為苦味與澀味,茶湯喝起來濃烈而難喝。但經過陳化,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一生化物質的變化,決定了陳年白茶可以煮著喝的特點。在恰當的茶水比例下,茶葉即便是煮著喝,也不易苦澀。

從形態入手,散茶與餅茶,只要滿足年份的要求,都能煮著喝,不存在餅茶能煮,散茶不能煮的說法。

從品級入手,壽眉會比白毫銀針、白牡丹更適合煮著喝。粗大的茶梗,偌大的葉片,厚實的臘質層……這些硬件條件,決定了壽眉耐煮,煮後茶湯甘醇、順滑的特點。

並且對於初次煮茶的茶客而言,壽眉更容易駕馭,它的湯感也更加順滑,更容易被接受。

選對適合煮的茶,將事半功倍。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4》

細節二:茶水比例該如何控制?

決定一壺茶好喝與否,茶水比例功不可沒。

投茶量太多,茶葉在經過沸水煮後,湯水濃烈,縱使煮的是老白茶,也容易有苦味出現。而投茶量太少,容易延長煮茶時間,煮出來的茶湯醇厚度欠佳,煮不出該有的柔和與細膩。

唯有恰到好茶的比例,才能煮出濃淡適中,讓味蕾容易接受的味道。

而茶水比例,與投茶時茶葉的沖泡狀態有關,以高山老白茶位列。

第一種情況,直接煮幹茶。

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夠。這一茶水比例,適合幹茶狀態下使用。

所謂的幹茶,是茶葉還沒有浸泡後的狀態,物質尚未發掘,屬於躍躍欲試的狀態,只要給它沸水,就能不斷釋放物質。

故而,為避免湯水太濃,投茶量不宜太多。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第二種情況,煮沖泡後的茶葉。

還有一種情況,是先用白瓷蓋碗沖泡3-5次或者更多次後,又懶得坐杯,改用煮茶法。一般110毫升蓋碗沖泡,老白茶投茶5克。沖泡後產生的5克的葉底,搭配400毫升水。

對於初學者而言,若是不知道如何掌控煮茶時間,可以將這些葉底分次加入。第一次加入2/3的葉底,煮後倒出一壺湯,嘗一嘗味道,看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個人的口味。

若是覺得茶湯太淡,可將餘下的葉底全部倒入,如此,可以避免煮出來的茶湯太濃。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3》

細節一: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從年份入手,適合煮的白茶,必定有一定的年份,即茶葉要陳化多年後,才具備適合煮的特性。

有年份的茶適合煮著喝,頗有講究。

而影響白茶是否能煮著喝,是內在物質變化的結果。新白茶當中,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咖啡鹼和茶多酚物質尚且屬於活躍狀態,要是將新茶煮了,會導致茶多酚與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這些多出來的物質,將會變為苦味與澀味,茶湯喝起來濃烈而難喝。但經過陳化,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一生化物質的變化,決定了陳年白茶可以煮著喝的特點。在恰當的茶水比例下,茶葉即便是煮著喝,也不易苦澀。

從形態入手,散茶與餅茶,只要滿足年份的要求,都能煮著喝,不存在餅茶能煮,散茶不能煮的說法。

從品級入手,壽眉會比白毫銀針、白牡丹更適合煮著喝。粗大的茶梗,偌大的葉片,厚實的臘質層……這些硬件條件,決定了壽眉耐煮,煮後茶湯甘醇、順滑的特點。

並且對於初次煮茶的茶客而言,壽眉更容易駕馭,它的湯感也更加順滑,更容易被接受。

選對適合煮的茶,將事半功倍。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4》

細節二:茶水比例該如何控制?

決定一壺茶好喝與否,茶水比例功不可沒。

投茶量太多,茶葉在經過沸水煮後,湯水濃烈,縱使煮的是老白茶,也容易有苦味出現。而投茶量太少,容易延長煮茶時間,煮出來的茶湯醇厚度欠佳,煮不出該有的柔和與細膩。

唯有恰到好茶的比例,才能煮出濃淡適中,讓味蕾容易接受的味道。

而茶水比例,與投茶時茶葉的沖泡狀態有關,以高山老白茶位列。

第一種情況,直接煮幹茶。

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夠。這一茶水比例,適合幹茶狀態下使用。

所謂的幹茶,是茶葉還沒有浸泡後的狀態,物質尚未發掘,屬於躍躍欲試的狀態,只要給它沸水,就能不斷釋放物質。

故而,為避免湯水太濃,投茶量不宜太多。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第二種情況,煮沖泡後的茶葉。

還有一種情況,是先用白瓷蓋碗沖泡3-5次或者更多次後,又懶得坐杯,改用煮茶法。一般110毫升蓋碗沖泡,老白茶投茶5克。沖泡後產生的5克的葉底,搭配400毫升水。

對於初學者而言,若是不知道如何掌控煮茶時間,可以將這些葉底分次加入。第一次加入2/3的葉底,煮後倒出一壺湯,嘗一嘗味道,看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個人的口味。

若是覺得茶湯太淡,可將餘下的葉底全部倒入,如此,可以避免煮出來的茶湯太濃。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5》

細節三:先投茶還是先煮水?

如果茶壺裡,煮的是高山白茶,建議沸水後再投茶。

沸水後投茶,方便控制物質釋放的進程,更容易掌控茶湯的濃度。

投茶後,意味著茶與水已經開啟了接觸之旅,葉片在沸水的刺激下,各個氣孔打開,物質釋放開始。而這個物質釋放的過程,不方便控制。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3》

細節一: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從年份入手,適合煮的白茶,必定有一定的年份,即茶葉要陳化多年後,才具備適合煮的特性。

有年份的茶適合煮著喝,頗有講究。

而影響白茶是否能煮著喝,是內在物質變化的結果。新白茶當中,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咖啡鹼和茶多酚物質尚且屬於活躍狀態,要是將新茶煮了,會導致茶多酚與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這些多出來的物質,將會變為苦味與澀味,茶湯喝起來濃烈而難喝。但經過陳化,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一生化物質的變化,決定了陳年白茶可以煮著喝的特點。在恰當的茶水比例下,茶葉即便是煮著喝,也不易苦澀。

從形態入手,散茶與餅茶,只要滿足年份的要求,都能煮著喝,不存在餅茶能煮,散茶不能煮的說法。

從品級入手,壽眉會比白毫銀針、白牡丹更適合煮著喝。粗大的茶梗,偌大的葉片,厚實的臘質層……這些硬件條件,決定了壽眉耐煮,煮後茶湯甘醇、順滑的特點。

並且對於初次煮茶的茶客而言,壽眉更容易駕馭,它的湯感也更加順滑,更容易被接受。

選對適合煮的茶,將事半功倍。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4》

細節二:茶水比例該如何控制?

決定一壺茶好喝與否,茶水比例功不可沒。

投茶量太多,茶葉在經過沸水煮後,湯水濃烈,縱使煮的是老白茶,也容易有苦味出現。而投茶量太少,容易延長煮茶時間,煮出來的茶湯醇厚度欠佳,煮不出該有的柔和與細膩。

唯有恰到好茶的比例,才能煮出濃淡適中,讓味蕾容易接受的味道。

而茶水比例,與投茶時茶葉的沖泡狀態有關,以高山老白茶位列。

第一種情況,直接煮幹茶。

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夠。這一茶水比例,適合幹茶狀態下使用。

所謂的幹茶,是茶葉還沒有浸泡後的狀態,物質尚未發掘,屬於躍躍欲試的狀態,只要給它沸水,就能不斷釋放物質。

故而,為避免湯水太濃,投茶量不宜太多。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第二種情況,煮沖泡後的茶葉。

還有一種情況,是先用白瓷蓋碗沖泡3-5次或者更多次後,又懶得坐杯,改用煮茶法。一般110毫升蓋碗沖泡,老白茶投茶5克。沖泡後產生的5克的葉底,搭配400毫升水。

對於初學者而言,若是不知道如何掌控煮茶時間,可以將這些葉底分次加入。第一次加入2/3的葉底,煮後倒出一壺湯,嘗一嘗味道,看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個人的口味。

若是覺得茶湯太淡,可將餘下的葉底全部倒入,如此,可以避免煮出來的茶湯太濃。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5》

細節三:先投茶還是先煮水?

如果茶壺裡,煮的是高山白茶,建議沸水後再投茶。

沸水後投茶,方便控制物質釋放的進程,更容易掌控茶湯的濃度。

投茶後,意味著茶與水已經開啟了接觸之旅,葉片在沸水的刺激下,各個氣孔打開,物質釋放開始。而這個物質釋放的過程,不方便控制。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如果是從冷水開始煮茶,物質的釋放是從水與茶接觸的那一刻開始。而這一進程,只有等到了停止加熱後才會終止,但這個時候煮出來的茶湯,濃度就有可能變得太大。

尤其是對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而言,冷水煮茶反而煮不出它的真實風采。一碗濃烈而苦澀的茶湯,換作誰也不願意喝。

唯有那柔柔順順,湯清水滑的茶湯,才是第一選擇。

當然,如果您手中煮的茶,是表現平凡而普通的平地老白茶,那麼,為了確保茶湯會有適當的濃度,煮得出醇厚感,從冷水開始煮茶,倒是不錯的選擇。

"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的秋天,是多彩的。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草木黃落、碧空如洗,好似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料盤,這些錯落的色彩,灑滿大地。

說來慚愧,身為南方人,感受秋日的風景,卻只能通過網絡圖片以及山水畫去遐想。

高山茶園,茶樹綠得肆意,絲毫不受季節更替的影響,仍舊我行我素,綠得讓人挪不開眼。若不是因為逆光而看到的油潤的臘質層,你甚至會以為現在是春茶季。

就連一旁的白茅草,也不受秋風的影響,在努力綻放最後一絲綠意。說好的蒹葭蒼蒼,並未如期而至。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哪有半分的秋意?

在太姥山上要看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畫面,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怕是劉賓客當年是看到了太姥山這樣的美景,才有此感嘆吧。當季節的軌道,滑入秋季,四季已經過了一半。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

秋雨帶來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秋風起,又到了一年適合煮茶的季節。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2》

仲秋季節煮茶,喝茶的另一種調劑方式!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茶適合泡著喝,抓一把茶,用電子克秤稱出5克,投入110毫升的白瓷蓋碗當中,用沸水泡了。白茶的芽葉,在杯盞中逐漸舒展開。

密佈白毫的芽頭,逐步吸飽水,與透明無色的純淨水進行物質交換,不過幾秒,透明的水有了顏色。茶葉中的多酚、咖啡鹼、芳香物質等逐步溶解到水中,發揮作用。

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成了茶。

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泡著,可有感受到每一次出湯時的香氣變化、滋味的漸變。從剛開始的鮮爽,到之後的甘醇,蓋碗泡茶的魅力就在於此——再細膩的變化,都能被捕捉到。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但是,蓋碗泡茶,卻不是白茶的唯一沖泡法,尤其是有年份的白茶,光是沖泡,只能體會到其一,要真正全方面感受白茶的魅力,還少不了煮茶法!

煮茶法,是沖泡法的調劑!

用煮茶法,能夠獲得與蓋碗沖泡截然不同的風味。

因茶與水在不斷地接觸,持續高溫的狀態下,茶葉更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是一種能夠徹底“榨乾”白茶的做法。並且因為煮茶的關係,茶湯會變得更加甘醇,潤澤,細膩,柔和。

雖說茶湯不像沖泡法那般鮮爽,但那股柔和風味,卻是蓋碗泡法所不具備的!

但是,有一個情況卻讓人有些懊惱——並不是所有茶友,都能掌握白茶的煮茶法。尤其是這三個細節,往往決定了一壺茶煮的是否好喝。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3》

細節一: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從年份入手,適合煮的白茶,必定有一定的年份,即茶葉要陳化多年後,才具備適合煮的特性。

有年份的茶適合煮著喝,頗有講究。

而影響白茶是否能煮著喝,是內在物質變化的結果。新白茶當中,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咖啡鹼和茶多酚物質尚且屬於活躍狀態,要是將新茶煮了,會導致茶多酚與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這些多出來的物質,將會變為苦味與澀味,茶湯喝起來濃烈而難喝。但經過陳化,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這一生化物質的變化,決定了陳年白茶可以煮著喝的特點。在恰當的茶水比例下,茶葉即便是煮著喝,也不易苦澀。

從形態入手,散茶與餅茶,只要滿足年份的要求,都能煮著喝,不存在餅茶能煮,散茶不能煮的說法。

從品級入手,壽眉會比白毫銀針、白牡丹更適合煮著喝。粗大的茶梗,偌大的葉片,厚實的臘質層……這些硬件條件,決定了壽眉耐煮,煮後茶湯甘醇、順滑的特點。

並且對於初次煮茶的茶客而言,壽眉更容易駕馭,它的湯感也更加順滑,更容易被接受。

選對適合煮的茶,將事半功倍。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4》

細節二:茶水比例該如何控制?

決定一壺茶好喝與否,茶水比例功不可沒。

投茶量太多,茶葉在經過沸水煮後,湯水濃烈,縱使煮的是老白茶,也容易有苦味出現。而投茶量太少,容易延長煮茶時間,煮出來的茶湯醇厚度欠佳,煮不出該有的柔和與細膩。

唯有恰到好茶的比例,才能煮出濃淡適中,讓味蕾容易接受的味道。

而茶水比例,與投茶時茶葉的沖泡狀態有關,以高山老白茶位列。

第一種情況,直接煮幹茶。

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夠。這一茶水比例,適合幹茶狀態下使用。

所謂的幹茶,是茶葉還沒有浸泡後的狀態,物質尚未發掘,屬於躍躍欲試的狀態,只要給它沸水,就能不斷釋放物質。

故而,為避免湯水太濃,投茶量不宜太多。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第二種情況,煮沖泡後的茶葉。

還有一種情況,是先用白瓷蓋碗沖泡3-5次或者更多次後,又懶得坐杯,改用煮茶法。一般110毫升蓋碗沖泡,老白茶投茶5克。沖泡後產生的5克的葉底,搭配400毫升水。

對於初學者而言,若是不知道如何掌控煮茶時間,可以將這些葉底分次加入。第一次加入2/3的葉底,煮後倒出一壺湯,嘗一嘗味道,看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個人的口味。

若是覺得茶湯太淡,可將餘下的葉底全部倒入,如此,可以避免煮出來的茶湯太濃。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5》

細節三:先投茶還是先煮水?

如果茶壺裡,煮的是高山白茶,建議沸水後再投茶。

沸水後投茶,方便控制物質釋放的進程,更容易掌控茶湯的濃度。

投茶後,意味著茶與水已經開啟了接觸之旅,葉片在沸水的刺激下,各個氣孔打開,物質釋放開始。而這個物質釋放的過程,不方便控制。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如果是從冷水開始煮茶,物質的釋放是從水與茶接觸的那一刻開始。而這一進程,只有等到了停止加熱後才會終止,但這個時候煮出來的茶湯,濃度就有可能變得太大。

尤其是對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而言,冷水煮茶反而煮不出它的真實風采。一碗濃烈而苦澀的茶湯,換作誰也不願意喝。

唯有那柔柔順順,湯清水滑的茶湯,才是第一選擇。

當然,如果您手中煮的茶,是表現平凡而普通的平地老白茶,那麼,為了確保茶湯會有適當的濃度,煮得出醇厚感,從冷水開始煮茶,倒是不錯的選擇。

過來人提醒你,牢記煮茶的三個基本常識,學會了,煮出一壺好白茶

《6》

碼下這篇文章的時候,窗外秋風起,捲起滿地堆積的黃葉。

嗬,秋天的味道越發濃重了。

在這個秋季裡,有不少白茶滿三週歲,成為老白茶!

三年,對白茶而言是道坎,過了三年意味著它的身份已經發生改變。

待找到一個閒暇時光,都將這些老白茶煮了,用舌尖探祕一番歲月的味道。

那又將是另一場舌尖盛宴!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