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 本文由白茶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喝餅茶,免不了撬茶餅。

不過不同人撬茶,手法完全不同。

一朋友,就選擇了抽絲剝繭式的撬茶法。

只見她慢條斯理地將蓋碗放在小電子秤上,接著打開餅茶包裝,開始了她的“撬茶”大業。

說是撬茶,不如說是抽茶更為妥當,在一些鬆動的地方抽出一兩根茶葉,又在其他地方抽出一兩根,本來以為只是收集碎茶,卻不曾想她居然是打算這樣抽到5g為止。

長長的十幾分鍾過去,這位茶友忙得抬不起頭,也看得心累,這茶針一頂一抬,豈不是比現在容易許多?

更何況將茶餅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之中,只會讓茶餅更容易受潮,這般細細地抽茶不過是得不償失。

也罷,今日便來講講某些茶友忌諱莫深的餅茶,該如何喝。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2》

挑——認識餅茶、挑好白茶餅

【什麼是餅茶?】

餅茶,一般是在夏末和秋天將白茶散茶壓制成餅,即為白茶餅茶。

誕生存放到這個時間段的新茶,內物質已經得到初步的陳化,內物質摸到了壓餅的門檻。而沒有留出陳化時間,提前壓餅的餅茶往往品質較差,是一種白白耗損散茶品質的行為。

製作餅茶,需要將原本乾燥的散茶重新蒸軟,等到白茶的芽葉和茶梗吸飽水蒸氣,恢復柔韌,便可以在布袋內進行包揉。

這個過程中,葉片中的果膠物質徐徐滲出,成為茶葉之間的粘合劑,最後將壓好的茶餅再次烘乾,餅茶便製作完成。

比起散茶,餅茶多出的工序,使得茶葉的內物質損耗了些許,但這些多溢出的果膠,讓白茶餅在陳化過程中表現出不同於散茶的風情,存放時間越久,餅茶和散茶的口感差別愈大。

茶湯的稠滑程度再一次上升,包揉而出的果糖,使得茶湯愈發甜潤,入口甘滑,獨特的陳化環境,交融衍生出甜蜜的蜜餞香,甚至會出現棗香馥郁,極為難得。

要想喝到一杯淳和的餅茶茶湯,挑選一餅品質上乘的白茶餅,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步驟。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如何挑選老白茶餅?】

挑選白茶餅,先觀其外觀。

壽眉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白茶,壓制成餅,佔據了大半的餅茶河山。

壽眉餅茶,是由枝葉粗狂的壽眉散茶壓制而成,故而餅茶表面可見壽眉摻雜的葉片。

觀察這些葉片,新壽眉餅茶,葉片顏色以綠色為主,深濃淺綠紛雜,總體色澤較為深邃。

而做舊重災區的壽眉老茶餅,應該是色彩斑斕,五顏六色的,並非某些做舊茶一般整餅白茶都是黑乎乎的,黑的均勻滲人,這種餅茶沖泡飲用,不過徒傷身體。

判斷剔除掉做舊的老壽眉餅,要觀察葉片中黃片的存在,黃片是壽眉散茶中蠟質層較厚的葉片,這些葉片即使經過時間沖刷,也依舊保持自己的黃色色澤

白牡丹餅,整體可見肥壯的芽頭遍佈餅身,葉片細小,幾乎不見茶梗,整體色澤竹綠橄欖綠為主,比壽眉餅更白,這是因為芽頭所佔比例較高,整體看起來色澤較淺。

白牡丹同樣有著黃片,但它的黃片比壽眉餅小許多,經過多年陳化,同樣綠色會褪成黃褐,白毫也從雪白沉澱成銀灰。

挑選白茶餅,次聞香氣。

一餅好的白茶,它的香氣整體而言應該是清爽自然的,不會有一些強烈而刺激的氣味。

新壽眉餅,以草木清香為主,淺淡毫香為輔,老壽眉餅,則掙開了它新茶時的稚嫩沁爽,轉成了陳香藥香,甚至帶著淡淡的薄荷香。

牡丹餅的香氣是比例上與壽眉餅有所不同,它的香氣以清雅毫香為主,草木清香為輔,多年陳化後,同樣有著藥香陳香,尾調依舊可感淡淡的毫香。

但做舊茶餅,或是品質不好的白茶餅,它們的香氣便不同以上兩者清爽動人了,詭異的可可香,酸楚的梅子香,紛雜的雜味,這些黏膩不自然的香氣昭示了這餅白茶的內質——發酵、變質。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3》

撬——撬好餅茶,掌握技巧

茶友初識餅茶,面對圓圓一整餅乾茶,撬餅的方式可真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瀟灑如此,用牙撕咬扯開茶葉的,彷彿在扮演侏羅紀的霸王龍,也有生猛如此,選擇用菜刀劈碎茶餅的,一刀下去餅茶碎了,幹茶也裂成碎渣。

更有莽夫如此,打算鍛鍊肱二頭肌,用雙手生生掰開茶餅;或者如同今日的茶友,慢條斯理一一抽取茶葉,生怕碎了茶葉,卻放任茶餅受潮。

每次看新茶友的奇思妙想,都有一種開眼看世界的驚奇。

但撬餅茶,像這些茶友一般真的可以嗎?

自然不可。

茶餅怎麼經得住這樣的對待?

本就是重新經過包揉烘乾的茶葉,這些莽撞的方式,只會讓散出的茶葉更碎,沖泡時容易生苦生澀,更別提不正確的撬餅方式對白茶餅往後的陳化造成的不好影響。

喝餅茶,不能不講究。

貪圖方便快捷,對著茶餅生拉硬掰,只會硬生生破壞了它的狀態。如此種種撬茶行為對餅茶的傷害極大,用這些粗糙的方式沖泡白茶,豈非牛嚼牡丹?

其實,一茶針,一茶刀,便足以撬開白茶餅那神祕的結構。

備好茶針茶刀,我們細細觀察眼前的茶餅。

白茶餅並不像其他茶餅那般,壓得緊而實,難以分開,可以一一觀察它身上空隙的地方,側面,也就是空隙最多的地方,正是撬茶最好的角度。

輕輕將茶針或茶刀從側面空隙推進茶餅,大約在工具進入三分之二後,往上一抬,茶葉便褪離茶餅,輕巧地簌簌而落。

但這一推一抬之間,還蘊含著撬茶的細節。

一是茶餅要撬成薄片狀。即撬下來的茶,需輕且薄,不能從茶餅上拆分出塊狀的小餅茶。

撬出小餅狀的茶,茶葉不能沸水均勻充分地接觸,本身良好的品質受到損壞。它的香氣,沸水沖泡帶來的醇厚茶湯,都會受到形狀的限制不得而出。

茶刀或茶針,需與茶餅平行,在進入茶餅之後,也要處於平行的狀態,這樣,既不會過多影響茶餅的內部結構,亦不會撬出塊狀的碎茶餅。

二是撬茶餅,我們需要量需而行。即我們打算沖泡或煮多少茶葉,便撬出多少茶餅。

撬出太多的茶葉,多餘的可憐茶葉接觸的空氣變多了,便容易變味,一餅好茶很容易因此生出雜味,故而切記,喝多少,撬多少,這便是撬白茶餅的第二個細節。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4》

泡-蓋碗為佳,沸水比例兩手把控

白瓷蓋碗泡白茶,這般搭配幾乎說倦了,相信茶友們已然知曉白瓷蓋碗之餘白茶的重要性。

白瓷蓋碗表面光滑的釉質,可以隔絕器具和茶湯,使得白茶最為重要的香氣和滋味不會被容器所吸收;同時它的碗蓋,能夠方便快捷地調整出水口,控制出水速度,方便達到沖泡白茶快出水的要求。

沖泡餅茶,依舊是蓋碗為佳。

剛撬出來的薄片狀茶餅,往往會有茶友因茶適宜選擇了較大的蓋碗,放棄原本標準容量110ml的蓋碗,但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行為。

選擇標準容量的蓋碗,一是因為它的大小重量方便茶友拿捏,不會因為過重而增添負擔,也不會因為過少的容量不夠飲茶人分湯。

越大的蓋碗,往往要費勁糾結新的投茶比例,計算失誤,投茶過多則茶湯苦澀,投茶過少則茶湯過薄,忙忙碌碌計算完投茶比例,端起蓋碗,卻發現它沉重的分量難以做到快出水,躊躇忙碌,一杯好茶便耽擱了。

所以沖泡餅茶,依舊是以110ml容量的蓋碗,搭配5g餅茶。

用改完沖泡白茶餅茶,出水速度同樣是關鍵。

白茶的簡單工藝,使得它保留了茶葉中大部分的內物質,即使經過包揉再次烘乾也依舊保存許多,豐富的內物質所帶來的便是奢侈的苦惱。

出水時間過慢,這些內物質便過多地會溶入茶湯,尤其是白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它們主導茶湯的苦澀味因,稍不留意,便會浸出一杯苦澀加倍,鮮爽難尋的白茶。

所以沖泡白茶,無論散茶餅茶,都需要泡茶人注重出湯速度,從注水到倒出茶湯10秒之內盡數而出,這才能保證白茶的滋味天然,不會過苦。

謹記快出水、標準比例和滾燙沸水,一杯好茶豈會辜負?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喝白茶餅很難?不,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5》

回到文首,又是十幾分鍾過去,原想著客隨主便的村姑陳也按捺不住了,拿起一旁的茶餅,將剩餘的茶葉撬了出來,將蓋碗挪給她。

“阿!好可惜,你看都碎了。”茶友心疼得嘟囔。

“哪有比你把茶餅這樣放在空氣中來的可惜,你要嫌碎茶影響味道,拿個茶袋把它們收集起來泡著喝呀。”恨鐵不成鋼地包起茶餅,又把它放在鋁袋裡封好。

“哦。”茶友頗有幾分少女心性,悶悶不樂了一會,突然眼睛一亮,“要是我在小茶室裡抽溼,開著空調,可不可以這樣慢慢抽茶餅阿?”

目瞪口呆,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能連連擺手,“你的茶你自己做主,壞了可別找我。”

但別說,這般細緻抽出的白牡丹,茶葉保持的完整,即使茶友手忙腳亂地衝泡,也泡出了一杯不錯的茶湯。

或許這抽茶,也是這位茶友心中關於茶的雅事罷了。

歡迎關注【白茶課堂】,瞭解更多白茶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講堂(baichake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