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自古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著名的有黃山、合肥、鳳陽、安慶等,其中樅陽縣也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古縣,不僅歷史悠久,歷史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名人,現在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自古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著名的有黃山、合肥、鳳陽、安慶等,其中樅陽縣也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古縣,不僅歷史悠久,歷史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名人,現在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隸屬於安徽省地級市銅陵市。樅陽古為宗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滅楚後廣設郡縣,今樅陽縣境屬九江郡,西漢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樅陽縣,因地處樅川北岸而得名,隸屬於廬江郡,此為樅陽設縣之始,有兩千一百多年的建縣史。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自古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著名的有黃山、合肥、鳳陽、安慶等,其中樅陽縣也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古縣,不僅歷史悠久,歷史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名人,現在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隸屬於安徽省地級市銅陵市。樅陽古為宗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滅楚後廣設郡縣,今樅陽縣境屬九江郡,西漢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樅陽縣,因地處樅川北岸而得名,隸屬於廬江郡,此為樅陽設縣之始,有兩千一百多年的建縣史。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設縣後曾幾經撤廢,東漢時併入舒縣,南北朝時曾兩此撤銷但曾於此設樅陽郡,以樅陽縣為治所。隋朝時,樅陽縣改稱同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取桐鄉為名”,自此完成了樅陽到桐城的轉變,此後一千多年間僅有桐城而無樅陽,直到建國前後。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自古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著名的有黃山、合肥、鳳陽、安慶等,其中樅陽縣也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古縣,不僅歷史悠久,歷史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名人,現在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隸屬於安徽省地級市銅陵市。樅陽古為宗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滅楚後廣設郡縣,今樅陽縣境屬九江郡,西漢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樅陽縣,因地處樅川北岸而得名,隸屬於廬江郡,此為樅陽設縣之始,有兩千一百多年的建縣史。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設縣後曾幾經撤廢,東漢時併入舒縣,南北朝時曾兩此撤銷但曾於此設樅陽郡,以樅陽縣為治所。隋朝時,樅陽縣改稱同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取桐鄉為名”,自此完成了樅陽到桐城的轉變,此後一千多年間僅有桐城而無樅陽,直到建國前後。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桐城縣唐、五代及北宋時期隸屬於舒州,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1)年舒州改為德慶軍,南宋時先後改為安慶軍、安慶府,桐城縣均屬之。元朝時期,桐城縣隸屬於安慶路,明清時屬安慶府。這一時期,今樅陽縣境大部屬桐城縣,先後隨其隸屬於舒州、德慶軍、安慶軍、安慶路、安慶府等。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自古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著名的有黃山、合肥、鳳陽、安慶等,其中樅陽縣也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古縣,不僅歷史悠久,歷史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名人,現在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隸屬於安徽省地級市銅陵市。樅陽古為宗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滅楚後廣設郡縣,今樅陽縣境屬九江郡,西漢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樅陽縣,因地處樅川北岸而得名,隸屬於廬江郡,此為樅陽設縣之始,有兩千一百多年的建縣史。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設縣後曾幾經撤廢,東漢時併入舒縣,南北朝時曾兩此撤銷但曾於此設樅陽郡,以樅陽縣為治所。隋朝時,樅陽縣改稱同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取桐鄉為名”,自此完成了樅陽到桐城的轉變,此後一千多年間僅有桐城而無樅陽,直到建國前後。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桐城縣唐、五代及北宋時期隸屬於舒州,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1)年舒州改為德慶軍,南宋時先後改為安慶軍、安慶府,桐城縣均屬之。元朝時期,桐城縣隸屬於安慶路,明清時屬安慶府。這一時期,今樅陽縣境大部屬桐城縣,先後隨其隸屬於舒州、德慶軍、安慶軍、安慶路、安慶府等。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明清時期是桐城歷史上的一個高峰,這一時期桐城湧現出了大量有影響力的文人,其中“桐城派”是清朝影響力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明朝時期還有方以智、左光斗等名人,這些名人中有很多出自樅陽,有“樅陽出人,桐城出名”的說法。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自古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著名的有黃山、合肥、鳳陽、安慶等,其中樅陽縣也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古縣,不僅歷史悠久,歷史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名人,現在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隸屬於安徽省地級市銅陵市。樅陽古為宗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滅楚後廣設郡縣,今樅陽縣境屬九江郡,西漢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樅陽縣,因地處樅川北岸而得名,隸屬於廬江郡,此為樅陽設縣之始,有兩千一百多年的建縣史。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設縣後曾幾經撤廢,東漢時併入舒縣,南北朝時曾兩此撤銷但曾於此設樅陽郡,以樅陽縣為治所。隋朝時,樅陽縣改稱同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取桐鄉為名”,自此完成了樅陽到桐城的轉變,此後一千多年間僅有桐城而無樅陽,直到建國前後。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桐城縣唐、五代及北宋時期隸屬於舒州,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1)年舒州改為德慶軍,南宋時先後改為安慶軍、安慶府,桐城縣均屬之。元朝時期,桐城縣隸屬於安慶路,明清時屬安慶府。這一時期,今樅陽縣境大部屬桐城縣,先後隨其隸屬於舒州、德慶軍、安慶軍、安慶路、安慶府等。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明清時期是桐城歷史上的一個高峰,這一時期桐城湧現出了大量有影響力的文人,其中“桐城派”是清朝影響力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明朝時期還有方以智、左光斗等名人,這些名人中有很多出自樅陽,有“樅陽出人,桐城出名”的說法。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1949年2月,桐城縣析南鄉、東鄉及無為、廬江兩縣少量地方色桐廬縣,建國後屬皖北行署區安慶專區,1951年桐廬縣改稱湖東縣,1952年安徽省成立後屬安徽省安慶專區,1954年湖東縣人民政府遷到樅陽鎮,1955年改以西漢古縣名“樅陽”為名,隸屬於安慶專區,此後先後隸屬於安慶地區、安慶市,2016年1月樅陽縣正式劃歸銅陵市管轄,銅陵面積也超過淮北,從安徽面積最小市升為第二小市。

"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內陸,長江、淮河縱貫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形成了多彩的安徽文化,而實際上安徽設省時間也非常晚,是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南京周邊繁華地帶及其老家鳳陽等地強行捏合為直隸(朱棣遷都北京後稱南直隸),清朝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安徽自此才正式設省。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自古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著名的有黃山、合肥、鳳陽、安慶等,其中樅陽縣也是一座十分著名的古縣,不僅歷史悠久,歷史上也湧現出了眾多的名人,現在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隸屬於安徽省地級市銅陵市。樅陽古為宗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滅楚後廣設郡縣,今樅陽縣境屬九江郡,西漢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樅陽縣,因地處樅川北岸而得名,隸屬於廬江郡,此為樅陽設縣之始,有兩千一百多年的建縣史。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樅陽設縣後曾幾經撤廢,東漢時併入舒縣,南北朝時曾兩此撤銷但曾於此設樅陽郡,以樅陽縣為治所。隋朝時,樅陽縣改稱同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取桐鄉為名”,自此完成了樅陽到桐城的轉變,此後一千多年間僅有桐城而無樅陽,直到建國前後。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桐城縣唐、五代及北宋時期隸屬於舒州,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1)年舒州改為德慶軍,南宋時先後改為安慶軍、安慶府,桐城縣均屬之。元朝時期,桐城縣隸屬於安慶路,明清時屬安慶府。這一時期,今樅陽縣境大部屬桐城縣,先後隨其隸屬於舒州、德慶軍、安慶軍、安慶路、安慶府等。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明清時期是桐城歷史上的一個高峰,這一時期桐城湧現出了大量有影響力的文人,其中“桐城派”是清朝影響力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明朝時期還有方以智、左光斗等名人,這些名人中有很多出自樅陽,有“樅陽出人,桐城出名”的說法。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1949年2月,桐城縣析南鄉、東鄉及無為、廬江兩縣少量地方色桐廬縣,建國後屬皖北行署區安慶專區,1951年桐廬縣改稱湖東縣,1952年安徽省成立後屬安徽省安慶專區,1954年湖東縣人民政府遷到樅陽鎮,1955年改以西漢古縣名“樅陽”為名,隸屬於安慶專區,此後先後隸屬於安慶地區、安慶市,2016年1月樅陽縣正式劃歸銅陵市管轄,銅陵面積也超過淮北,從安徽面積最小市升為第二小市。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且為其所在地級市唯一轄縣,歷史名人眾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