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肚臍給藥,可以緩解癌症患者的多種症狀

癌症 中醫 中藥 艾灸 周志遠 周志遠 2017-08-25

臍療在中醫中屬於外治法之一,自古有之。人的肚臍,在中醫經絡學說中,又被稱為神闕穴,是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古中醫認為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根,神元歸藏之本,在人體中的作用極為顯要。

巧用肚臍給藥,可以緩解癌症患者的多種症狀

我國古代的醫學名著中,很多有臍療法的文字記載。

晉代皇甫謐的《鍼灸甲乙經》指出,臍宜灸不宜刺,並記載了運用臍療法治療不孕、水腫、腹水、臍疝、腹痛、腸鳴、奔豚氣等疾病的方法。

同為晉代的道醫之祖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記載有用鹽、人尿等填入肚臍的臍療方法。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燾的《外臺祕要》中也不乏臍療法的記載。

隋唐時期,甚至還發明瞭一些專門用於臍療的膏藥,如阿魏化痞膏、紫金膏、太乙膏等。其中的阿魏化痞膏更是腫瘤科的經典名方,是用臍療法治療腫瘤的重要用藥。我國當代名醫趙紹琴教授就常以之治療癌症患者,頗有縮小腫瘤的療效。

巧用肚臍給藥,可以緩解癌症患者的多種症狀

此後的宋金元明清各代的醫著中,臍療法等外治法日見其多,且逐漸出現了一些外治法方面的專著。如《太平惠民方》中記載“卒中不知人,四肢厥逆,附子研末置臍上,再灸之,可活人。”《鍼灸資生經》:“若灸溏瀉,臍中第一,三陰交等穴,乃其次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大量的臍療方法。茲不枚舉。

中醫外治法專著的出現,使得臍療法逐漸系統化。清朝嘉慶年間刊刻的《得生堂外治祕方》(亦名《急救廣生集),由程鵬程編撰)是我國第一部外治專著,該書中記載了大量的臍療方法。此後,吳師機的《理瀹駢文》、鄒存淦的《外治壽世方》、陸晉笙的《蜉溪外治方選》、趙學敏的《串雅外編》等,都是中醫外治法的專著。

專門的外科著作如宋代的陳自明所著的《外科精要》、元代齊德之所著的《外科精義》、明代申鬥恆所著的《外科啟玄》、明代陳實功所著的《外科正宗》、明代薛己所著的《外科發揮》、清代王維德所著的《外科證治全生集》、清代高秉鈞所著的《瘍醫心得集》、清代祁坤所著的《外科大成》、清代顧世澄所著的《瘍醫大全精要》、清代徐惪銈所著的《外科選要》等著作中,均不同程度的記載有用臍療法治療各種良惡性腫瘤的方法。

當代更是有部分學者專門撰寫了一些臍療方面的專著,如譚支紹的《中醫藥物貼臍療法》、程爵棠的《中醫鼻臍療法》、魏振裝的《中醫臍療》、李忠的《常見病藥物臍療法》、高樹中的《中醫臍療大全》等。

有心的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的翻閱相關文獻,從中學習古今中醫用臍療法等外治法治療疾病的經驗。

從現代醫學理論來說,人的肚臍是人體腹壁最後關閉和最薄處,是透皮給藥最佳位置,從肚臍透皮給藥,最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從各種醫學文獻記載來看,臍療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各種疾病中,既簡便易行又綠色環保。

近年來,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經常使用臍療法為癌症患者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效果還是可靠的。比如筆者經常囑一些便祕或者痛經的患者,用大蒜一瓣,砸碎,外敷肚臍眼上,部分患者敷一夜即可達到通便或治療痛經的效果。操作極簡單,療效明確。這種簡單易行的療法很值得推廣。

臍療法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的應用也頗為廣泛,有些患者因為放化療的副作用導致的腹瀉不止或者嘔吐等也是可以通過臍療來治療的,如筆者曾讓部分患者用黃連和肉桂各等份,研成極細末,用水調和後,外敷在肚臍眼上止瀉,效果極佳。

筆者也曾以中藥外敷肚臍的方法緩解部分癌症患者的癌痛,其療效明確且沒有阿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這也是值得推廣的。

臍療法甚至可以為患者升高白細胞起到一定的作用,腹水和盆腔積液患者,用臍療法治療,也有一定的有效率。甚至部分腫瘤,也是可以通過臍療來進行抗癌治療的。

臍療法與內服藥相比,有一定的優勢,對那些皮膚不易過敏的患者來說,臍療法可以減輕患者服用中藥的痛苦。臍療對患者腸胃系統和肝腎的傷害也小很多。

本文謹將筆者多年來收集到的各種適合癌症患者的臍療法收集在一起,供廣大癌症患者和臨床醫生參考。

最常見的臍療法就是艾灸,艾灸神闕穴和氣海穴,可以對部分放化療患者起到升高白細胞的作用,這在很多癌症患者群體中,已經成為頗為流行的保健方法了。

巧用肚臍給藥,可以緩解癌症患者的多種症狀

艾灸有普通的單純的以艾條艾灸,也有隔薑片艾灸、隔蒜灸以及隔藥餅灸等多種方法。可以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選擇不同的艾灸方式和不同的藥餅。

除艾灸外,肚臍填藥外敷也是常用的臍療法之一。筆者一般囑患者購買空白膏藥貼,將要在肚臍上外敷的藥物裝在膏藥貼內,用膏藥貼貼上,這種外敷方法更方便。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