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真的可怕嗎?

癌症 大腸癌 腫瘤 腹瀉 Steven醫生 Steven醫生 2017-10-13

王阿姨,55歲,剛到退休年齡,兒子就為她生了一個大胖孫子。王阿姨對退休後的生活滿懷期待。可剛剛辦理完退休手續,正準備享受天倫之樂的她,最近卻出現反覆腹瀉、而且大便顏色暗紅。兒子帶著王阿姨來到醫院,化驗大便潛血陽性,腸鏡檢查後明確是得了升結腸癌。一家人“談癌色變”,鬱鬱寡歡,認為“得了絕症,時間不長了”。經過醫生積極開導,王阿姨於三甲醫院接受了結腸癌根治的手術,術後又接受了幾個週期的化療,每年定期複查,如今已經術後4年了,恢復非常好,又恢復了以前的體重,每天抱著孫子公園遛彎,開始享受退休之後的美好生活。

結腸癌真的可怕嗎?

圖片源自網絡

像王阿姨這樣的病例臨床較為多見,因為人們對腫瘤的認知不足,“談癌色變”,很多病人一經診斷結腸癌,心理負擔較重,不配合積極治療,甚至延誤病情。實際上結腸癌如能早期發現,經過規範治療,相當一部分病人能獲得長期生存。下面就結腸癌做一介紹,以期提升大家對結腸癌的科學認知,接受規範化治療。

一、結腸癌的病因有哪些?

結腸癌的病因多樣,大致包括環境因素(高脂肪食譜與食物纖維不足,腸道菌群紊亂亦參與大腸癌的發生)、遺傳因素及其它高危因素,後者包括結腸腺瘤、炎症性腸病等。

結腸癌真的可怕嗎?

圖片源自網絡

二、結腸癌有哪些表現?

結腸癌起病較為隱匿,早期常僅見糞便隱血陽性,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血便、膿血便,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祕,大便形狀變細。部分患者出現腹痛、腹脹,較晚期患者可有貧血、低熱,晚期患者有進行性消瘦、惡病質、腹水等。因此,如有排便習慣改變(包括排便次數、大便性狀、黑便及便中帶血),應及時就醫,系統檢查。

三、結腸癌如何確診?

結腸癌患者糞便潛血多為陽性,該檢查可作為普查篩檢或早期診斷的線索。CEA、CA125和CA19-9等傳統腫瘤抗原標誌物對結腸癌診斷有提示作用,且對結腸癌手術效果的判斷與術後復發的監視有一定價值;結腸鏡能直接觀察到全部大腸腸腔的改變,並確定腫瘤的部位、大小,初步判斷浸潤範圍,同時可以直視下取活檢做病理學檢查確診;鋇灌腸行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分析用於結直腸腫瘤的輔助檢查,可間接顯示癌腫的部位和範圍;CT主要用於瞭解結直腸癌腸外浸潤及轉移情況,有助於進行臨床病理分期,以制訂治療方案。

結腸癌真的可怕嗎?

圖片源自網絡

四、結腸癌如何治療?

結腸癌治療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外科手術是結腸癌的首選治療方案,根治性的腫瘤切除是患者獲得良好預後的希望。術後輔助化療對於清除體內殘餘腫瘤細胞、抑制復發具有重要作用。對於某些不能一次性切除的腫瘤患者,可以先進行新輔助化療,使腫瘤臨床分期降低,然後行外科手術。早期發現的結腸癌,經過積極治療,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五、 結腸癌如何讓進行預防:

一)增加體育鍛煉,改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和戒菸;結直腸腫瘤的高危人群(>50歲,特別是男性、有結直腸腫瘤或其他癌家族史、吸菸者、超重、或有膽囊手術史、血吸蟲病史等),可考慮用包括阿司匹林等在內的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和選擇性環氧合酶一抑制劑進行預防。二)針對高危人群要開展篩查工作,定期腸鏡檢查,及早發現癌前疾病。三)規律的術後複查至關重要,不僅可以預防大腸癌術後復發,而且可以早期發現復發並儘早治療。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平時按照文中要求做好結腸癌的預防,降低患病機率。即使患病,也爭取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做到科學認識、擺正心態,積極接受治療,提升結腸癌治療效果。

結腸癌真的可怕嗎?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