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

末伏(三伏)如何飲食?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三伏天養生一般是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當然末伏算是比較清爽的階段,不過仍舊有餘熱未散,所以養生方面還是得注意。那麼末伏吃什麼呢?

一般大家會吃用雞蛋攤的煎餅加些新鮮蔬菜,這樣美味又營養。除此之外,像蓮藕、鴨肉和黃瓜還是末伏的宜吃食物呢。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

末伏(三伏)如何飲食?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三伏天養生一般是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當然末伏算是比較清爽的階段,不過仍舊有餘熱未散,所以養生方面還是得注意。那麼末伏吃什麼呢?

一般大家會吃用雞蛋攤的煎餅加些新鮮蔬菜,這樣美味又營養。除此之外,像蓮藕、鴨肉和黃瓜還是末伏的宜吃食物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1、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營養美味最受人們喜歡。

三伏天要吃“烙餅攤雞蛋”,這樣的做法突出一個“補”字。在三伏當中,中伏的時間往往較為漫長。到了三伏的時候,人體消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該瘦的人都已經消瘦了很多。所以,這個時候要適當的補充營養。烙餅攤雞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雞蛋,很適合這時候的人來吃。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

末伏(三伏)如何飲食?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三伏天養生一般是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當然末伏算是比較清爽的階段,不過仍舊有餘熱未散,所以養生方面還是得注意。那麼末伏吃什麼呢?

一般大家會吃用雞蛋攤的煎餅加些新鮮蔬菜,這樣美味又營養。除此之外,像蓮藕、鴨肉和黃瓜還是末伏的宜吃食物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1、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營養美味最受人們喜歡。

三伏天要吃“烙餅攤雞蛋”,這樣的做法突出一個“補”字。在三伏當中,中伏的時間往往較為漫長。到了三伏的時候,人體消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該瘦的人都已經消瘦了很多。所以,這個時候要適當的補充營養。烙餅攤雞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雞蛋,很適合這時候的人來吃。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2、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夏日炎炎,不少主婦會熬一大鍋綠豆湯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對於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以選擇熬綠豆粥(在綠豆粥中加入花生、大棗等熱性食物來中和綠豆的寒性)這種消溫的吃法。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

末伏(三伏)如何飲食?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三伏天養生一般是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當然末伏算是比較清爽的階段,不過仍舊有餘熱未散,所以養生方面還是得注意。那麼末伏吃什麼呢?

一般大家會吃用雞蛋攤的煎餅加些新鮮蔬菜,這樣美味又營養。除此之外,像蓮藕、鴨肉和黃瓜還是末伏的宜吃食物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1、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營養美味最受人們喜歡。

三伏天要吃“烙餅攤雞蛋”,這樣的做法突出一個“補”字。在三伏當中,中伏的時間往往較為漫長。到了三伏的時候,人體消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該瘦的人都已經消瘦了很多。所以,這個時候要適當的補充營養。烙餅攤雞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雞蛋,很適合這時候的人來吃。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2、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夏日炎炎,不少主婦會熬一大鍋綠豆湯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對於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以選擇熬綠豆粥(在綠豆粥中加入花生、大棗等熱性食物來中和綠豆的寒性)這種消溫的吃法。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3、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

末伏(三伏)如何飲食?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三伏天養生一般是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當然末伏算是比較清爽的階段,不過仍舊有餘熱未散,所以養生方面還是得注意。那麼末伏吃什麼呢?

一般大家會吃用雞蛋攤的煎餅加些新鮮蔬菜,這樣美味又營養。除此之外,像蓮藕、鴨肉和黃瓜還是末伏的宜吃食物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1、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營養美味最受人們喜歡。

三伏天要吃“烙餅攤雞蛋”,這樣的做法突出一個“補”字。在三伏當中,中伏的時間往往較為漫長。到了三伏的時候,人體消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該瘦的人都已經消瘦了很多。所以,這個時候要適當的補充營養。烙餅攤雞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雞蛋,很適合這時候的人來吃。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2、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夏日炎炎,不少主婦會熬一大鍋綠豆湯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對於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以選擇熬綠豆粥(在綠豆粥中加入花生、大棗等熱性食物來中和綠豆的寒性)這種消溫的吃法。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3、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4、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暑熱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署溼,署溼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

末伏(三伏)如何飲食?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三伏天養生一般是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當然末伏算是比較清爽的階段,不過仍舊有餘熱未散,所以養生方面還是得注意。那麼末伏吃什麼呢?

一般大家會吃用雞蛋攤的煎餅加些新鮮蔬菜,這樣美味又營養。除此之外,像蓮藕、鴨肉和黃瓜還是末伏的宜吃食物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1、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營養美味最受人們喜歡。

三伏天要吃“烙餅攤雞蛋”,這樣的做法突出一個“補”字。在三伏當中,中伏的時間往往較為漫長。到了三伏的時候,人體消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該瘦的人都已經消瘦了很多。所以,這個時候要適當的補充營養。烙餅攤雞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雞蛋,很適合這時候的人來吃。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2、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夏日炎炎,不少主婦會熬一大鍋綠豆湯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對於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以選擇熬綠豆粥(在綠豆粥中加入花生、大棗等熱性食物來中和綠豆的寒性)這種消溫的吃法。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3、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4、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暑熱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署溼,署溼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蓮藕清熱滋補

5、末伏吃蓮藕清熱滋補

秋令時節是鮮藕應市之時,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末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在飲食上應以清淡、少油膩、少刺激、易消化為主,比如:銀耳、山藥、蓮子等,也可以適當吃些肉類保持人體營養均衡。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食物在如此高溫下容易變質,不要吃不潔食物,防止並從口入。

"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與三九對應,三九天是小寒與大寒之間,是一年最嚴寒時刻。而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最炎熱時刻。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有潮溼、悶熱的日子。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干支紀日法

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艾灸的日子

每年的三伏天也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大家都會選擇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去養生調理身體。艾灸其實以每伏的第一天為效果最佳。三伏灸對於哮喘、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婦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期性鼻炎等多種疾病效果頗佳。那麼2019年三伏灸具體是什麼時間?我們又該如何艾灸?如何飲食來養生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陽氣旺盛,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這時人體皮膚鬆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施灸,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將體內的頑疾、寒氣驅除出去,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9年具體三伏灸的時間: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為初伏(初伏),共10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為中伏(中伏),共20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共10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三伏灸需要堅持至少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至少堅持三個療程,也即至少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末伏的三伏艾灸。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來鞏固療效。

“三伏灸”中,隔姜灸是常用傳統灸法之一。隔姜灸容易滲透皮膚,激發穴位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功效。隔姜灸一般需要15-2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好選好的大老薑,切成2-3毫米厚、2-3釐米大小的薑片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為了增加效果,可以用牙籤在薑片上扎一些小孔。點燃艾柱後,放在薑片上(要對應著穴位),只有這樣效果更佳。

一般情況下,艾灸皮膚會有發熱感、灼痛感,在灸的過程中,不能夠太燙,溫度要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如果感覺很燙,可以移動薑片(艾柱與薑片整體移動)至穴位周圍,周圍感覺燙了,再移動到穴位處,不斷的做這樣的一個移動規律,也可以適當的將薑片加厚。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三伏灸的功效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驅寒逐溼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痛、凍瘡、手腳冰涼、宮寒、脾胃虛弱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1、孕婦、經期禁用

2、體弱者、皮膚過敏者慎用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艾灸之外,在生活等方面也多配合

艾灸在三伏天養生中佔有很重的比例,除了艾灸外,我們還要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這樣養生效果更好。運動、晨練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熟悉和了解。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艾灸就是防病的有效武器,飲食則是養與防的結合。如果想要飲食起到健康的話,就要注重四個字“全”、“補”、“律”“巧”。

“全”,也就是營養全面,不挑食。只要是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白蘿蔔、小土豆全部吃進肚子裡,不挑食,營養全面,飲食樣式比較多,豐富全面,當然比較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身體缺什麼補什麼

“補”:也就是補充營養,這就對食物要有選擇性。身體缺什麼補什麼。如果要是有某些類的病症,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選擇對病症不利的食物和烹飪方式,選擇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口味儘量選擇清淡一些為好。

“律”:即飲食要有規律,有講究。飲食儘量細嚼慢嚥,切忌比較燙或者冷飲食物,早餐可以選擇5-7點左右進餐,此時進餐是腸胃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段。中午選擇與早餐不同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吃些水果,多補充水分。一天要規律性的飲食,少食多餐,切勿不吃或者延遲進餐。

“巧”:即對於吃法和做法的技巧。主要是如何吃更加有營養?如何吃更有利於營養吸收?怎麼去吃?對於這些吃上的講究與烹飪技巧要多加了解。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飲食?

初伏(頭伏)如何飲食?

2019年初伏是7月12日至7月21日,初伏飲食有講究,各處地方初伏吃的的食物有所不同。南方人伏天飲食習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異。

上海人講究“頭伏混沌二伏茶”;杭州人講究的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人講究“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講究頭伏吃雞,認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吃什麼,他們講究的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總結起來,頭伏主要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混沌。除了吃餃子和混沌,還有雞肉和蘿蔔也是初伏的傳統食物喲。那麼具體初伏吃什麼呢?該如何去吃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1、初伏吃大蘿蔔清火潤燥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存儲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中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候就要種白菜了。一般二伏過後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這時出苗最好。頭伏蘿蔔二伏菜,初秋吃蘿蔔,能祛除盛夏時節心中的虛火,秋冬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在這裡補充一下蘿蔔和白菜的營業價值和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白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大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經常吃白菜,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顏效果,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老百姓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2、初伏吃混沌色鮮味美開食慾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頭伏要吃混沌,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混沌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混沌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外煮混沌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要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薰料,混沌重湯料,在廣東地區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我們這邊吃混沌還常湯麵一起,稱為雲吞麵。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3、初伏吃餃子皮包餡厚味道佳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吃素餡,比如用蘑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伴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4、初伏吃雞去溼強身好食療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依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溫溼,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體內寒溼散去,可以防止秋冬發寒病。

中伏(二伏)如何飲食?

2019年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二伏)的時間。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那麼中伏吃什麼呢?頭伏餃子二伏面吃了好敗火。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麵條

1、中伏吃麵條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食物—“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中伏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西紅柿雞蛋麵、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韓鹽較高,要少喝或者清淡一點;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後拌食食用,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冰一下(起到降溫的作用),不過這樣做,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茶

2、中伏吃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混沌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考查。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未飲用,有清涼祛署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署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貼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以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雞肉與茄子

3、中伏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道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人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家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溼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吃鴨肉

4、湖南和江西:中伏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打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漲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和鴨湯,可清熱滋陰。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是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中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三伏”中以“中伏”最熱。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溼氣極盛。溼性重濁、粘滯,易於熱結,溼熱交蒸,溼揭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洩。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腦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易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

末伏(三伏)如何飲食?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為末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三伏天養生一般是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溼邪,末伏防秋老虎。當然末伏算是比較清爽的階段,不過仍舊有餘熱未散,所以養生方面還是得注意。那麼末伏吃什麼呢?

一般大家會吃用雞蛋攤的煎餅加些新鮮蔬菜,這樣美味又營養。除此之外,像蓮藕、鴨肉和黃瓜還是末伏的宜吃食物呢。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1、末伏吃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最美味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營養美味最受人們喜歡。

三伏天要吃“烙餅攤雞蛋”,這樣的做法突出一個“補”字。在三伏當中,中伏的時間往往較為漫長。到了三伏的時候,人體消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該瘦的人都已經消瘦了很多。所以,這個時候要適當的補充營養。烙餅攤雞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雞蛋,很適合這時候的人來吃。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2、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夏日炎炎,不少主婦會熬一大鍋綠豆湯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對於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以選擇熬綠豆粥(在綠豆粥中加入花生、大棗等熱性食物來中和綠豆的寒性)這種消溫的吃法。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3、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4、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暑熱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署溼,署溼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末伏吃蓮藕清熱滋補

5、末伏吃蓮藕清熱滋補

秋令時節是鮮藕應市之時,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末伏養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在飲食上應以清淡、少油膩、少刺激、易消化為主,比如:銀耳、山藥、蓮子等,也可以適當吃些肉類保持人體營養均衡。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食物在如此高溫下容易變質,不要吃不潔食物,防止並從口入。

2019年三伏艾灸、飲食有講究,做到了這些冬病也能夏治

苦瓜

適當吃點“苦”味蔬菜,如:苦瓜、芹菜等。中醫認為“苦”有瀉火、祛熱作用。多吃“苦”味食物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功效。天熱易出汗,多喝些白開水,及時補充鹽分、水分、脾胃功能弱的人尤其要避免不良食物習慣,不要急於“貼秋膘”盲目進補,禁忌生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