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否快樂?

莊子 惠子 文化 璐的靴貓 2017-05-16

魚是否快樂?

莊子記敘了一個濠梁觀魚的故事,認為人即使有一定的理性,但仍不能判定遊動的魚是否快樂,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不是魚。

莊子和惠施在河堰上游玩,看到水中的游魚上上下下,自由自在。莊子指著水中的游魚對惠施說:“水裡的魚優哉遊哉地遊著,這些魚一定很快樂呀!”

惠施說:“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莊子說:“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就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快樂;但你不是魚,也不會知道魚的快樂。怎麼樣?你無話可說了吧!”

莊子說:“讓我們從頭說起吧!當你問我‘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時,你已經默認了我是知道魚的快樂的。(只是想要知道我是‘怎麼’知道的?)我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就是在這濠梁之上感悟到的。”

在莊子和惠施的這段對話中,從對話的邏輯上來看,惠施否認莊子能夠觀察到魚的快樂;莊子也否認了惠施的觀點,原因是莊子認為惠施不是自己,所以也不能體驗到自己的情感。而惠施又認為,莊子不是魚,因而也認為莊子不能夠觀魚之樂。表面上看起來,惠施是邏輯推理的勝利者,但他並沒有涉及莊子對我們人類為什麼能夠認識事物的情感、意志這個問題的回答。當莊子用“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就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來回答惠施“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這就掉進惠施預設的人與魚、人與人之間不能相互認識的圈子裡了。其實莊子的真實觀點是人與魚、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認識彼此的情感、意志的。所以,莊子最後總結性地指出:“我怎麼會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我是在濠梁之上感悟到的。”

其實這是哲學上一個很大的認識論問題,即在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之間,人類作為認識主體是否能夠認識外在事物的情感、意志,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人的認識極限的問題。莊子在這裡無疑是認識論上的相對主義者。他從最高本體“道”出發,一定程度上否認了人類的認識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