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每天向市場投放兩萬斤平價菜

種植業 蔬菜 農業 小白菜 搜狐焦點網 2017-03-27
三亞每天向市場投放兩萬斤平價菜

在天涯區文門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裡,農民正在採摘蔬菜。

三亞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菜價的高低,不僅影響到本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也關係到外地遊客對三亞的看法與評價,更折射出一個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民生擔當。2016年“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考核評定結果已出爐,三亞排名領先全省。本報今日起推出專欄,探討三亞如何充分發揮政府指導作用,多管齊下讓“菜籃子”保供穩價,為市民遊客開創平價餐桌。

一筐筐新鮮喜人的紅莧菜、茄子、上海青、空心菜從田裡抬出來,又用清水澆洗過,菜葉上還帶著一股新鮮嫩爽勁,就裝上車運往市區的平價菜店。這是3月25日下午,記者在天涯區文門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看到的一幕。從去年12月起,該基地每天向市場投放2萬斤蔬菜,直供價銷售的平價菜統統裝進老百姓的“菜籃子”。

“我們是銷售平價菜的蔬菜產銷聯盟企業,賣的是自己基地種植的蔬菜,省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成本。”3月25日下午6點多,在天涯區文門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的大棚裡,說起基地平抑菜價的作用,基地負責人老鄭十分自豪,蔬菜從基地直達平價菜店,繞過收購商、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和零售攤主的層層加價,每斤蔬菜的成本能節省至少1.5元。

天涯區文門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佔地365畝,是為進一步增強政府在生產環節的調控能力,市政府投資建立的常年蔬菜應急調控保障基地,免土地租金交由蔬菜產銷聯盟企業組織“產銷一體化生產”試點。2016年12月2日,第一批近萬斤蔬菜已經上市,每天向市場供應菜心、小白菜、空心菜、上海青等瓜菜十幾個品種,近2萬斤。這項舉措,既發揮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起到精準扶貧效果,又起到保供穩價作用。

記者在基地看到,基地裡的十幾個大棚連成一片,有的大棚裡蔬菜已經成熟,工人們穿著水靴在田裡忙採摘,有的大棚裡蔬菜剛剛露芽,一個月後才會長成。老鄭告訴記者,從去年12月開始,基地每天供應近兩萬斤蔬菜,其中,七成的蔬菜會送往公益性平價市場、平價網點、超市平價專區和社區店,三成的蔬菜會送到新鴻港市場本地蔬菜自產自銷交易區,價格最貴的每斤不超過2元,最便宜的茄子才賣每斤不到1元,給老百姓提供真正實惠的平價菜。

“種菜是門大學問,我們起初沒有科學計劃還吃了虧。”老鄭說,基地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缺乏充分調研,一下子產出幾萬斤空心菜,市場消化不了,最後搞特價都賣不完。後來,在市農業局指導和市發改委提供價格信息的基礎上,基地對市場的蔬菜進行充分調研分析,實行按需輪種、分批種植、品種搭配,保證每天有8畝田地能夠採摘蔬菜,上市蔬菜品種保證在10種以上,正好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我們要求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做到常年供應,淡季也不能停,今年試點成功後,考慮繼續擴大建設300畝的基地。”市農業局種植業科科長趙小飛說,一直以來,三亞積極探索常年蔬菜基地保供模式,2016年三亞落實常年蔬菜基地種植面積1.85萬畝,落實掛牌基地31個,面積1.8525萬畝(其中示範生產面積5363畝,設施大棚1715)。“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有效降低常態時段、旅遊旺季、颱風季節、春節期間菜價的較大波動,從源頭上穩定蔬菜價格起了重要作用。”市物價局副局長陳金波告訴記者,短時間內價格較低的蔬菜,常年蔬菜應急保障基地要保證種植規模,避免農戶降低種植面積導致蔬菜供求失衡引發價格暴漲,物價部門會及時提供最新蔬菜批發價格信息供基地作參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