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祛溼的最佳時機!

中醫 養生 健康 眾診健康 眾診健康 2017-08-02

長夏——祛溼的最佳時機!

長夏即陽曆的七八月份,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根據古人的記載,應讀zhǎng,音掌,長就是生長的意思。長夏,意即從夏天生長出來。夏為火,火生土,故 長夏屬土,氣候特徵為溼熱蒸騰。

長夏——祛溼的最佳時機!

溼氣當令,脾主長夏喜燥惡溼,溼氣過盛易損傷脾陽,且夏季飲食貪涼易直中脾胃,導致脾虛溼盛,出現頭部沉重、倦怠乏力、大便不成形、口中發黏、舌苔厚膩等症狀。

中醫認為,溼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溼與寒在一起,稱為溼寒;與熱在一起,被稱為溼熱;與風在一起,被稱為風溼;與暑在一起,被稱為暑溼。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溼邪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三步自查體內溼氣

體內溼氣咱們自己看不見摸不著,如何知道溼氣重不重呢?其實有個三步就能自查是否有溼氣。

1

檢查水腫用力按脛骨

按腿的內側脛骨面,三四秒鐘。這個骨頭面上沒有肉,所以摁起來不應該有坑,但如果一摁一個坑,這就是水腫的表現,一般有這個問題的人,在脫襪子的時候,襪子印也特別明顯。

2

檢查手指根看有無青筋

指根的地方,如果看到一些青筋,青色的血管,也是體內一種溼氣的表現,一般南方人的手上會比較多見。

3

檢差舌苔黏膩必痰溼

如果舌苔顏色不白,或者不薄變厚了,那麼就出問題了。嘴裡面發黏,就好像有絲兒似的,就是感覺黏糊糊的那樣子,體內80%就已經有痰溼了。

還有一點,自己早晨起來的大便是不是比較的黏,水衝不乾淨,那麼痰溼已經找上你了。

再次重申,溼是一種亞健康狀態。雖然看不出來但是影響著你的生活,與你息息相關乃至會引發嚴重的疾病。

艾灸5個穴位排溼毒

中醫方面認為,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溼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治病手段,在正確的穴位之中進行艾灸,不僅能夠有效的去除身體之中的溼邪,同時還具有預防各種各樣疾病的功效。

穴位一:足三裡

長夏——祛溼的最佳時機!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穴位二:中脘穴

長夏——祛溼的最佳時機!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穴位三:豐隆穴

長夏——祛溼的最佳時機!

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這個是祛溼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溼。

穴位四: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穴位五:解溪穴

長夏——祛溼的最佳時機!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溼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