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症狀」心火熾盛證

【中醫症狀】心火熾盛證

「中醫症狀」心火熾盛證

病症釋義

是指火熱熾盛,擾亂心神,以發熱口渴,心煩失眠,甚或狂亂,便祕尿黃,面赤,舌紅苔黃,脈滑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常見於血淋、不寐、心悸等疾病中。

病症名稱

中文名稱丨心火熾盛證

其它名稱丨心火亢盛證、心經積熱證

病病症因

多因情志抑鬱化火;或火熱之邪內侵;或過食辛辣刺激食物、溫補之品,久蘊化火,擾神迫血而成。

臨床表現

心煩失眠,發熱口渴,便祕尿黃,面紅舌赤,苔黃脈數。或狂躁譫語,神識不清;或舌赤生瘡,潰爛疼痛;或吐血,衄血;或小便短赤,灼熱澀痛。

症情分析

心火熾盛,內擾於心,神不守舍,則為發熱、心煩、失眠;火邪傷津,故口渴,便祕,尿黃;火熱炎上,則面赤,舌尖紅絳;氣血運行加速,則脈數有力。若口舌生瘡、赤爛疼痛為主者,稱為心火上炎證;兼小便赤、澀、灼、痛者,稱為心熱下移證,習成為心移熱於小腸,由於心火熾盛,灼傷津液,以致尿少色赤而排尿灼熱澀痛;若吐血、血血表現突出者,稱為心火迫血妄行證;若以狂躁譫語,神識不清為主症者,稱為熱閉擾心神證或熱擾心神證。

常用中藥

大黃、黃芩、黃連、梔子、連翹、薄荷、黃柏、生甘草。

鍼灸療法

針刺取穴大陵、心俞、神門。配穴太沖、太溪,宜瀉法,留針20分鐘,中間提插捻轉4-5次,亦可取廉泉、足三裡、合谷、曲池、頰車每次選2-3穴針刺,中等度刺激,留針5-10分鐘。

常見病

1、血尿

臨床多表現為尿血、口舌糜爛、心中煩熱、吐血衄血,舌紅苔黃,脈數,多因思慮過度,心陰被耗,陰虛則陽亢,心火亢盛,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移於小腸,火灼陰絡,血溢脈外,治宜清心瀉火,涼血止血,方用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尿血多者,宜涼血止血,導熱瀉火,方用小薊飲子(《濟生方》)。

2、不寐

臨床多見不易入寐,口舌生瘡,煩躁,頭暈耳鳴,舌紅無苔,脈細數等,多因腎陰虧損,不能上濟於心,心腎失於交濟所致,治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丸(《醫方考》)合交泰丸(《韓氏醫通》)。

3、心悸

臨床常見心悸,口乾,煩躁,心神不寧,便祕尿黃,舌紅,脈滑數等,多因心陽獨亢,心失所養,或五志化火所致,治宜清心降火,方用瀉心湯(《金匱要略》)或涼膈散。

預防調護

1、以口舌生瘡為主時,應勤漱口,晨起睡前飯後尤為重要,以便保持口腔清潔,減輕病情,亦有預防口瘡發生的作用。

2、在口舌生瘡時,進食宜緩慢咀嚼,避免咬傷口舌,形成新的潰瘍。戒食生冷酸味水果以免增加疼痛。

3、切忌過勞或熬夜,導致傷神動火,加重病情。

轉歸預後

本證的病理演變,最常見的是火盛傷及陰分,形成心陰虧損之證;心火內熾,灼爍腎液,腎陰不足,心火益甚,形成心腎不交之證;心火旺,可以煉液成痰,使痰火交結,形成痰火擾心之證;心與小腸為表裡,心有實熱,下移小腸,出現泌別失職的小腸實熱證。


聲明:內容來源於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配圖來源於網絡

編輯:代赭石

審核:蟲 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