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任脈各論(五)——強化中醫腧穴基礎理論

中醫 穴位 呼吸道疾病 中藥 中醫骨科筆記 中醫骨科筆記 2017-09-16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溫故知新:任脈各論(五)——強化中醫腧穴基礎理論

中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

璇璣穴

溫故知新:任脈各論(五)——強化中醫腧穴基礎理論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天突下1寸

【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主要布有鎖骨上內側神經和胸廓內動、靜脈的穿支。

【主治】寬胸理氣,止咳利咽。①咳嗽,氣喘。②胸痛,咽喉腫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註】任脈穴  


天突穴

溫故知新:任脈各論(五)——強化中醫腧穴基礎理論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解剖】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左右為胸骨舌骨甲狀肌;布有皮下頸靜脈弓,甲狀腺下動脈分支,深層為氣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後方為無名靜脈及主動脈弓;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主治】寬胸理氣,化痰利咽。①咳嗽,氣喘,胸痛。②咽喉腫痛,暴暗,癭氣。③梅核氣,噎膈。

【配伍】配定喘、膻中、豐隆,宣肺降氣化痰,治哮喘;配內關、中脘,理氣降逆和胃,治呃逆;配湧泉、內關,降氣通絡,治失語。

【刺灸法】先直刺0.2~0.3寸,然後將針尖向下,緊靠胸骨柄後方刺入1~1.5寸。

【附註】任脈、陰維脈交會穴 


廉泉穴

溫故知新:任脈各論(五)——強化中醫腧穴基礎理論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解剖】在甲狀軟骨和舌骨之間,深部為會厭,下方為喉門,有甲狀舌骨肌、舌肌;有頸前淺靜脈,甲狀腺上動、靜脈;布有頸皮神經,深層有舌下神經分支。

【主治】清熱化痰,開竅利喉舌。舌下腫痛,舌緩流涎,舌強不語,暴暗,吞嚥困難。

【配伍】配金津穴、玉液穴、天突穴、少商穴治舌強不語、舌下腫痛、舌緩流涎、暴喑。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留針;可灸。

【附註】任脈、陰維脈交會穴  


承漿穴

溫故知新:任脈各論(五)——強化中醫腧穴基礎理論

【定位】在面部,當頦脣溝的正中凹陷處

【解剖】在口輪匝肌和頦肌之間;有下脣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及頦神經分支。

【主治】祛風通絡,疏調任督。①口眼歪斜,牙齦腫痛,流涎。②癲狂。③遺溺。

【配伍】配委中穴治衄血不止;配風府穴治頭項強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註】足陽明經、任脈之會。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溫故知新:任脈各論(五)——強化中醫腧穴基礎理論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中醫骨科筆記總目錄<=====這個是可以點擊的福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