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鍼灸必修課,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穴位 鍼灸 陽痿 中風 黃疸 便祕 月經不調 早洩 睡眠 健康咱談主編 2019-09-02
"

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1、穴位名稱:(頸1椎)閉關

【作用】:清心開竅,通利機關,疏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鼻塞,頭痛,咽痛,目赤腫痛,頸項強痛,肩痛不舉,頭暈,目眩,中風不語,半身不遂。

2、穴位名稱:(頸2椎)鎖喉

【作用】:祛風散寒,溫經通絡,開闔關竅,潤肺生津。

【主治】:咳痰,氣喘,胸疼,鼻塞,咽乾,嘶啞,喉鳴,梅核氣,頸筋不舒,落枕,肩疼,肢體不遂。

"

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1、穴位名稱:(頸1椎)閉關

【作用】:清心開竅,通利機關,疏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鼻塞,頭痛,咽痛,目赤腫痛,頸項強痛,肩痛不舉,頭暈,目眩,中風不語,半身不遂。

2、穴位名稱:(頸2椎)鎖喉

【作用】:祛風散寒,溫經通絡,開闔關竅,潤肺生津。

【主治】:咳痰,氣喘,胸疼,鼻塞,咽乾,嘶啞,喉鳴,梅核氣,頸筋不舒,落枕,肩疼,肢體不遂。

中醫鍼灸必修課,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3、穴位名稱:(頸3椎)醒腦

【作用】:熄風止痙,鎮驚安神,開竅醒腦,清肺寧心。

【主治】:頭暈頭痛,耳聾耳鳴,兩眼昏花,頸項強直,肩臂沉疼,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嗜睡。

4、穴位名稱:(頸4椎)明目

【作用】:疏風通絡,驅風散熱,明目養神,開竅醒腦。

【主治】:眉稜骨疼,視物不清,迎風流淚,頸肩疼痛,後背沉緊,上肢不抬,手指麻木,活動障礙。

5、穴位名稱:(頸5椎)利咽

【作用】:疏風清熱,養陰生津,調理筋脈,滑利關節。

【主治】:咽喉腫痛,咽乾口渴,頭暈目眩,頸項僵硬,落枕,肩臂疼麻。

6、穴位名稱:(頸6椎)清風

【作用】:熄風止痙,鎮驚安神,疏風通絡,聰耳明目。

【主治】:畏寒怕冷,迎風流淚,視物模糊,口乾鼻燥,頭痛頭暈,肩臂痠疼,肢體麻木。

"

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1、穴位名稱:(頸1椎)閉關

【作用】:清心開竅,通利機關,疏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鼻塞,頭痛,咽痛,目赤腫痛,頸項強痛,肩痛不舉,頭暈,目眩,中風不語,半身不遂。

2、穴位名稱:(頸2椎)鎖喉

【作用】:祛風散寒,溫經通絡,開闔關竅,潤肺生津。

【主治】:咳痰,氣喘,胸疼,鼻塞,咽乾,嘶啞,喉鳴,梅核氣,頸筋不舒,落枕,肩疼,肢體不遂。

中醫鍼灸必修課,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3、穴位名稱:(頸3椎)醒腦

【作用】:熄風止痙,鎮驚安神,開竅醒腦,清肺寧心。

【主治】:頭暈頭痛,耳聾耳鳴,兩眼昏花,頸項強直,肩臂沉疼,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嗜睡。

4、穴位名稱:(頸4椎)明目

【作用】:疏風通絡,驅風散熱,明目養神,開竅醒腦。

【主治】:眉稜骨疼,視物不清,迎風流淚,頸肩疼痛,後背沉緊,上肢不抬,手指麻木,活動障礙。

5、穴位名稱:(頸5椎)利咽

【作用】:疏風清熱,養陰生津,調理筋脈,滑利關節。

【主治】:咽喉腫痛,咽乾口渴,頭暈目眩,頸項僵硬,落枕,肩臂疼麻。

6、穴位名稱:(頸6椎)清風

【作用】:熄風止痙,鎮驚安神,疏風通絡,聰耳明目。

【主治】:畏寒怕冷,迎風流淚,視物模糊,口乾鼻燥,頭痛頭暈,肩臂痠疼,肢體麻木。

中醫鍼灸必修課,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7、穴位名稱:(頸7椎)定喘穴

【作用】:解表清熱,疏風散寒,熄風止痙,肅肺寧心。

【主治】:自汗盜汗,畏寒怕冷,感冒,目赤腫痛,頭項強痛,咳喘,胸悶氣短,驚悸,肩臂疼痛。

8、穴位名稱:(胸1椎)安陽

【作用】:宣肺解表,鎮驚安神,疏調筋骨。

【主治】:發熱,咳嗽,頭痛,鼻塞,脊強,骨痛,肩、腰、骶、膝關節痛。

9、穴位名稱:(胸2椎)氣路

【作用】:宣肺解表,熄風止痙,疏風清熱。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10、穴位名稱:(胸3椎)相府

【作用】:祛風退熱,寧心鎮痙,養陰清熱,調理肺氣。

【主治】:發熱,咳嗽,咳血,盜汗,鼻塞,氣喘,毛髮脫落,脊背強痛。

11、穴位名稱:(胸4椎)熱結

【作用】:養心安神,熄風止痙,清熱通絡,寬胸理氣。

【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悶,風火牙痛。

12、穴位名稱:(胸5椎)神明

【作用】:養心安神,熄風止痙,清熱通絡,理氣止痛。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短,咳嗽,失眠,健忘,夢遺,盜汗,脊背強痛。

"

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1、穴位名稱:(頸1椎)閉關

【作用】:清心開竅,通利機關,疏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鼻塞,頭痛,咽痛,目赤腫痛,頸項強痛,肩痛不舉,頭暈,目眩,中風不語,半身不遂。

2、穴位名稱:(頸2椎)鎖喉

【作用】:祛風散寒,溫經通絡,開闔關竅,潤肺生津。

【主治】:咳痰,氣喘,胸疼,鼻塞,咽乾,嘶啞,喉鳴,梅核氣,頸筋不舒,落枕,肩疼,肢體不遂。

中醫鍼灸必修課,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3、穴位名稱:(頸3椎)醒腦

【作用】:熄風止痙,鎮驚安神,開竅醒腦,清肺寧心。

【主治】:頭暈頭痛,耳聾耳鳴,兩眼昏花,頸項強直,肩臂沉疼,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嗜睡。

4、穴位名稱:(頸4椎)明目

【作用】:疏風通絡,驅風散熱,明目養神,開竅醒腦。

【主治】:眉稜骨疼,視物不清,迎風流淚,頸肩疼痛,後背沉緊,上肢不抬,手指麻木,活動障礙。

5、穴位名稱:(頸5椎)利咽

【作用】:疏風清熱,養陰生津,調理筋脈,滑利關節。

【主治】:咽喉腫痛,咽乾口渴,頭暈目眩,頸項僵硬,落枕,肩臂疼麻。

6、穴位名稱:(頸6椎)清風

【作用】:熄風止痙,鎮驚安神,疏風通絡,聰耳明目。

【主治】:畏寒怕冷,迎風流淚,視物模糊,口乾鼻燥,頭痛頭暈,肩臂痠疼,肢體麻木。

中醫鍼灸必修課,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7、穴位名稱:(頸7椎)定喘穴

【作用】:解表清熱,疏風散寒,熄風止痙,肅肺寧心。

【主治】:自汗盜汗,畏寒怕冷,感冒,目赤腫痛,頭項強痛,咳喘,胸悶氣短,驚悸,肩臂疼痛。

8、穴位名稱:(胸1椎)安陽

【作用】:宣肺解表,鎮驚安神,疏調筋骨。

【主治】:發熱,咳嗽,頭痛,鼻塞,脊強,骨痛,肩、腰、骶、膝關節痛。

9、穴位名稱:(胸2椎)氣路

【作用】:宣肺解表,熄風止痙,疏風清熱。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10、穴位名稱:(胸3椎)相府

【作用】:祛風退熱,寧心鎮痙,養陰清熱,調理肺氣。

【主治】:發熱,咳嗽,咳血,盜汗,鼻塞,氣喘,毛髮脫落,脊背強痛。

11、穴位名稱:(胸4椎)熱結

【作用】:養心安神,熄風止痙,清熱通絡,寬胸理氣。

【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悶,風火牙痛。

12、穴位名稱:(胸5椎)神明

【作用】:養心安神,熄風止痙,清熱通絡,理氣止痛。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短,咳嗽,失眠,健忘,夢遺,盜汗,脊背強痛。

中醫鍼灸必修課,胰經腧穴的主治作用

13、穴位名稱:(胸6椎)作強

【作用】:清熱解毒,滋陰壯陽,補腎益氣,利水消腫。

【主治】:遺尿,小便不利,水腫,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白帶,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腰痛,骨病,脊背強痛。

14、穴位名稱:(胸7椎)九天

【作用】:清熱利溼,健脾養胰,寬胸降逆,調氣補虛。

【主治】:胃脘痛,呃逆,噯氣,便血,咳嗽,氣喘,咽乾口渴,骨蒸盜汗,胸脅脹痛,背痛。

15、穴位名稱:(胸8椎)津泉

【作用】:止痙熄風,健脾和胃,養胰生津,清熱利水。

【主治】:腰背疼痛,多食善飢,後心沉緊,頭昏腦脹,視物模糊,肌肉酸楚,四肢無力,懶言少語,胸腹燥熱,咽乾口渴。

16、穴位名稱:(胸9椎)上將

【作用】:疏肝理氣,止痙熄風,養血明目,健脾養胰。

【主治】:脅肋疼痛,黃疸,脊背痛,胃痛,視物模糊,口乾舌燥。

17、穴位名稱:(胸10椎)中正

【作用】:健脾利溼,益腎強脊,疏肝利膽,理氣解鬱。

【主治】:黃疸,嘔吐,口苦,腹脹滿,脅痛,潮熱,腰脊強痛。

18、穴位名稱:(胸11椎)清營

【作用】:健脾利溼,益腎強脊,養胰生津,益氣和中。

【主治】:黃疸,嘔吐,腹脹,洩瀉,痢疾,水腫,口苦,咽乾,嘶啞。

19、穴位名稱:(胸12椎)和中

【作用】:溫補脾腎,強壯腰脊,健脾和胃,滋陰生津。

【主治】:肩胛疼痛,腰脊強痛,腹痛,胸腹滿悶,飲食無味,小便黃赤,便祕。

20、穴位名稱:(腰1椎)溫精

【作用】:溫補脾腎,強壯腰脊,通利三焦,疏調水道。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腹脹,腸鳴,洩瀉,腰腿疼痛,膝關節疼。

21、穴位名稱:(腰2椎)固精

【作用】:強壯腰膝,固精止帶,補腎益氣,利水消腫。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遺精,陽痿早洩,月經不調,赤白帶下,中風偏癱,腰腿疼痛,骨病。

22、穴位名稱:(腰3椎)壯陽

【作用】:強腰補腎,調經通絡,消腫利水,固精止帶。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遺精,陽痿,腰骶痛,下肢痿痺。

23、穴位名稱:(腰4椎)昇陽

【作用】:壯陽補腎,調經通絡,通腸利腑,滲水利溼。

【主治】:腹脹,洩瀉,便祕,月經不調,遺精,陽痿,腰痛,腿疼,關節不利,下肢痿痺,腳後跟疼。

24、穴位名稱:(腰5椎)髎巔

【作用】:強腰補腎,溫經通絡,通調水道,舒筋活血。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遺精,陽痿,小便頻數或不利,腰腿疼痛,下肢麻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