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是從立夏日開始,經過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直到立秋的前一天為止。

一、夏季有什麼特點:

"

夏季是從立夏日開始,經過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直到立秋的前一天為止。

一、夏季有什麼特點:

中醫夏季話養心

1.夏季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是萬物生長繁榮、茂盛的季節。氣候炎熱、高溫而多雨,多有暑溼之邪侵擾。中醫認為“暑易入心”、“暑易傷氣”。

2.溼邪又是夏天的一大邪氣,溼易困脾,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現飲食欠佳、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

3.中醫認為夏季是“火旺”,心屬於火,所以夏主心,天氣炎熱,極容易出現悶熱、睏倦、煩躁不安等心火過旺的表現。

二、夏季養生有哪些原則:

1.健脾除溼 :藿香、佩蘭、茯苓、薏米、赤小豆;

2.清熱解暑:薄荷、金銀花、連翹;

3.補養肺腎:枸杞子、百合、桑葚、烏梅、五味子;

4.冬病夏治:三伏貼。

三、夏季養心注意什麼:

夏主生長,夏主養心:要學會平心靜氣,舒暢情志

四、夏季養生有哪些方法:

1.衣:氣溫明顯升高,但是早晚溫差大,應早晚適當添衣。

2.住:保養陽氣,不過分貪涼:夏季易出汗,毛孔處於開放狀態,很多人因為避暑而過分貪涼,長期吹空調,使體內的汗液暑溼無法排出,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更容易損傷陽氣,出現頭痛,肌肉痠痛,等感冒症狀,因此夏季不宜住在潮溼的環境中,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建議26度以上,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注意室內外通風換氣;立夏後晝長夜短,為順應自然氣候應該晚睡早起,但是晚睡早起會造成睡眠不足,所以建議增加午休時間,午睡的時間因人而異,建議0.5-1小時為宜。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到關鍵的作用。

3.行:保持適當的運動,動則生陽,會傷及陽氣,太激烈的運動會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量大,流失大量體液。可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太極拳、繪畫、釣魚、練習書法、下棋、種花等。

4.食: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1)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綠豆性涼,具有解毒功效,因此喝中藥的人、體質偏虛弱的人、脾胃虛寒的人並不適合喝。

(2)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脾、肺經,具有祛暑滌熱,明目,解毒的功效;苦瓜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鈉、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慾,健脾開胃,對於糖尿病的患者來說,苦瓜還能減少多糖的攝入,使血糖下降。

(3)藕,味甘,性涼,主補中焦,養神,益氣力。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血。熟用微溫,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

夏季可以多吃蓮藕排骨湯,蓮藕老鴨湯,既可以清暑降溫,又可以滋陰養血。

(4)紅豆薏米水

"

夏季是從立夏日開始,經過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直到立秋的前一天為止。

一、夏季有什麼特點:

中醫夏季話養心

1.夏季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是萬物生長繁榮、茂盛的季節。氣候炎熱、高溫而多雨,多有暑溼之邪侵擾。中醫認為“暑易入心”、“暑易傷氣”。

2.溼邪又是夏天的一大邪氣,溼易困脾,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現飲食欠佳、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

3.中醫認為夏季是“火旺”,心屬於火,所以夏主心,天氣炎熱,極容易出現悶熱、睏倦、煩躁不安等心火過旺的表現。

二、夏季養生有哪些原則:

1.健脾除溼 :藿香、佩蘭、茯苓、薏米、赤小豆;

2.清熱解暑:薄荷、金銀花、連翹;

3.補養肺腎:枸杞子、百合、桑葚、烏梅、五味子;

4.冬病夏治:三伏貼。

三、夏季養心注意什麼:

夏主生長,夏主養心:要學會平心靜氣,舒暢情志

四、夏季養生有哪些方法:

1.衣:氣溫明顯升高,但是早晚溫差大,應早晚適當添衣。

2.住:保養陽氣,不過分貪涼:夏季易出汗,毛孔處於開放狀態,很多人因為避暑而過分貪涼,長期吹空調,使體內的汗液暑溼無法排出,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更容易損傷陽氣,出現頭痛,肌肉痠痛,等感冒症狀,因此夏季不宜住在潮溼的環境中,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建議26度以上,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注意室內外通風換氣;立夏後晝長夜短,為順應自然氣候應該晚睡早起,但是晚睡早起會造成睡眠不足,所以建議增加午休時間,午睡的時間因人而異,建議0.5-1小時為宜。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到關鍵的作用。

3.行:保持適當的運動,動則生陽,會傷及陽氣,太激烈的運動會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量大,流失大量體液。可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太極拳、繪畫、釣魚、練習書法、下棋、種花等。

4.食: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1)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綠豆性涼,具有解毒功效,因此喝中藥的人、體質偏虛弱的人、脾胃虛寒的人並不適合喝。

(2)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脾、肺經,具有祛暑滌熱,明目,解毒的功效;苦瓜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鈉、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慾,健脾開胃,對於糖尿病的患者來說,苦瓜還能減少多糖的攝入,使血糖下降。

(3)藕,味甘,性涼,主補中焦,養神,益氣力。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血。熟用微溫,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

夏季可以多吃蓮藕排骨湯,蓮藕老鴨湯,既可以清暑降溫,又可以滋陰養血。

(4)紅豆薏米水

中醫夏季話養心

薏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體質偏寒者可以加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失眠者就加一些蓮子、百合;關節疼痛者加些生白芍、生甘草。

(5)蓮子百合湯

"

夏季是從立夏日開始,經過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直到立秋的前一天為止。

一、夏季有什麼特點:

中醫夏季話養心

1.夏季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是萬物生長繁榮、茂盛的季節。氣候炎熱、高溫而多雨,多有暑溼之邪侵擾。中醫認為“暑易入心”、“暑易傷氣”。

2.溼邪又是夏天的一大邪氣,溼易困脾,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現飲食欠佳、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

3.中醫認為夏季是“火旺”,心屬於火,所以夏主心,天氣炎熱,極容易出現悶熱、睏倦、煩躁不安等心火過旺的表現。

二、夏季養生有哪些原則:

1.健脾除溼 :藿香、佩蘭、茯苓、薏米、赤小豆;

2.清熱解暑:薄荷、金銀花、連翹;

3.補養肺腎:枸杞子、百合、桑葚、烏梅、五味子;

4.冬病夏治:三伏貼。

三、夏季養心注意什麼:

夏主生長,夏主養心:要學會平心靜氣,舒暢情志

四、夏季養生有哪些方法:

1.衣:氣溫明顯升高,但是早晚溫差大,應早晚適當添衣。

2.住:保養陽氣,不過分貪涼:夏季易出汗,毛孔處於開放狀態,很多人因為避暑而過分貪涼,長期吹空調,使體內的汗液暑溼無法排出,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更容易損傷陽氣,出現頭痛,肌肉痠痛,等感冒症狀,因此夏季不宜住在潮溼的環境中,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建議26度以上,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注意室內外通風換氣;立夏後晝長夜短,為順應自然氣候應該晚睡早起,但是晚睡早起會造成睡眠不足,所以建議增加午休時間,午睡的時間因人而異,建議0.5-1小時為宜。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到關鍵的作用。

3.行:保持適當的運動,動則生陽,會傷及陽氣,太激烈的運動會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量大,流失大量體液。可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太極拳、繪畫、釣魚、練習書法、下棋、種花等。

4.食: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1)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綠豆性涼,具有解毒功效,因此喝中藥的人、體質偏虛弱的人、脾胃虛寒的人並不適合喝。

(2)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脾、肺經,具有祛暑滌熱,明目,解毒的功效;苦瓜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鈉、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慾,健脾開胃,對於糖尿病的患者來說,苦瓜還能減少多糖的攝入,使血糖下降。

(3)藕,味甘,性涼,主補中焦,養神,益氣力。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血。熟用微溫,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

夏季可以多吃蓮藕排骨湯,蓮藕老鴨湯,既可以清暑降溫,又可以滋陰養血。

(4)紅豆薏米水

中醫夏季話養心

薏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體質偏寒者可以加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失眠者就加一些蓮子、百合;關節疼痛者加些生白芍、生甘草。

(5)蓮子百合湯

中醫夏季話養心

蓮子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心火的作用;

百合,入心、肺經,具有寧心安神、潤肺止咳的作用。夏季,心火上炎,則會出現舌生瘡,口腔糜爛,心煩失眠,舌尖紅絳的臨床表現。

兩者搭配,既可以清心火又可以助睡眠,對於夏季暑熱心煩,失眠多夢非常有效。

(6)荷葉茯苓粥

荷葉:平苦,歸肝、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的作用。

茯苓:平甘淡,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的作用。

兩者合用: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

5.冬病夏治

《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結合夏天溫度最高,人體陽氣最旺盛,體表經絡氣血旺盛的有利契機,通過內服中藥配合鍼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或者結合三伏貼療法來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夏季養生注意什麼呢?我給大家總結一下:

1.空調房裡多喝茶,再熱每天兩身汗;

2.晚睡早起,多進行戶外運動;

3.衣服要透氣,空調溫度要適宜,少穿露臍裝;

4.多喝水,水是夏天的第一養生良方,養陰生津;

5.飲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忌過甜、鹹,辛辣油膩;

6.注意養心。夏天出汗多,易用損傷心陰,耗心陽,是心最累的時候。

《素問·上古真天論》: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簡化之: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注:圖片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