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個地方看你的肝好不好!中醫養肝有4妙招

中醫 肝癌 穴位 脂肪肝 營養學 人民網 2018-11-29

我國被扣上“肝病大國”的稱號已久,肝病在我國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在我國12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肝病,我國肝病患病形勢極其嚴峻。肝臟是身體內的重要器官之一,也是較為脆弱的一個器官,不僅病毒感染可以導致肝病,飲食不當乃至休息不當都會導致肝病的發生。但肝又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出問題時沒有太多症狀。

其實,一個人肝的好與不好,真的可以從外表看出來,比如通過手、眼睛等地方看出些端倪來。

從五個地方看肝臟健康

看眼睛

《黃帝內經》:“肝開竅於目。”肝脈從足起始,沿下肢內側上行到腹部,再由內在的脈絡進一步和眼睛聯繫起來。深藏於身體內部的肝臟通過經絡通道,將養分源源不斷地提供給眼睛,這樣我們的眼睛才會顧盼生輝、靈活有神。

肝功能正常則目光有神,視物清楚明亮;如果肝的功能失常,我們的雙目就會失去濡養,出現視物不清、眼睛乾澀、雙眼紅赤、雙眼無神等症狀。具體來看:

眼睛有血絲。肝火或風熱嚴重,眼睛的火氣比較大,則眼睛紅赤。當過旺的肝火到達眼睛時,會導致眼睛發炎,因而出現紅血絲。

眼睛發黃。鞏膜(眼白)的顏色,可間接反映肝臟的功能狀態。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幾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鞏膜黃染","鞏膜發黃"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依據。

眼睛乾澀。眼睛乾澀多為用眼過度導致的眼疲勞,《黃帝內經》的“五勞所傷”中有一傷:“久視傷血”。這裡的“血”,指的就是肝血。

看手

中醫認為,肝主筋、其華在爪。所謂“爪”今天可以理解為手、指甲。

指甲變醜。健康人的指甲是平滑的,如果指甲上有凸起或下陷的稜線,屬於肝臟不好的表現。指甲硬的人則肝火大,如果指甲軟、顏色蒼白,可能是貧血、氣血不足。

中指變細,手掌變色。中指根變細,手掌色正常:肝臟無本質性病變,但肝氣缺乏。中指根變細,手掌色暗紅:警覺脂肪肝、血脂代謝失調、內分泌失調。中指根變細,手掌色土黃色,無光澤:肝膽病變可能性較大,需高度警覺。

肝掌。雄性、雌性兩種激素髮揮完生理作用後是需要被滅活活性的,而這個過程是肝臟來完成的。如果肝細胞受到損傷,無法及時滅活體內的雌激素導致體內雌激素蓄積,就會導致體內的小動脈擴張,表現在手掌上就是肝掌。

具體表現就是,在大拇指至小拇指的根部之間的大小魚際處的皮膚出現了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手指按壓後變成蒼白色,抬手後立即恢復。

精力狀態

體力的產生均以氣血為物質基礎,以經絡為通道,通過五臟功能的相互協調而實現。肝主疏洩,調暢氣機,可保證臟腑氣血的運行正常。肝失疏洩必然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臟腑、筋脈失養,從而產生疲勞。因此,肝臟功能失常,容易出現疲勞症狀,主要表現為肢體無力、運動能力下降、或經常性關節疼痛、腰背僵滯、腿腳抽筋。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腹部外科主任醫師畢新宇提醒大家,如果總感覺累,同時伴有食慾不振等情況,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排查一下是不是肝癌。

與其他原因導致的勞累相比,肝部病變尤其是肝癌引起的疲憊,即使是患者躺下來靜靜的休息也感覺不解乏。肝部病變所產生的疲憊主要跟肝臟功能有關。長期如此便會容易出現疲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頭昏耳鳴等現象。

肝臟主管三大物質的代謝,起激素平衡的重要作用。肝臟功能障礙,就會出現營養吸收障礙、能量不足的問題。另外,激素不平衡也會引起水鈉瀦留、腹水等各種症狀,引起疲憊。

情緒狀態

情志活動雖屬於心的功能,但也與肝關係密切。“肝喜調達而惡抑鬱”,中醫認為,肝臟與草木相似,所謂調達,就是指肝像樹一樣喜歡不受約束地生長,不喜歡受壓抑。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引導氣血從裡向外調動,排洩體內的渾濁之氣。

正常的情志活動,主要依賴精血充足和氣機調暢。肝主疏洩,可調暢氣機,氣血的功能受肝的調節。因此,若肝臟功能異常,便容易出現精神抑鬱,情緒不穩,喜歡嘆氣,還常伴有胸脅脹痛,痛無定處。

保持良好的情緒也有益於養肝。心情陰鬱或是急躁易怒引發肝臟氣血瘀滯不暢,反之,心情舒暢、心態平和,則有利於肝氣正常生髮和調節。

飲食厭肥膩

中醫理論中提到,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而脾胃升降離不開肝的疏洩功能正常。當肝功能失常時,容易出現不喜肥膩,嚴重者會出現進食較膩而嘔吐的現象。

此外,食用油炸食品易損傷肝細胞。薯條易致油脂和飽和脂肪酸的堆積,從而導致脂肪肝。脂肪肝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

用油烹製食物會產生化學性質極為活躍的自由基,破壞食物中的必需脂肪酸以及保護機體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A、E,提高血液中的轉氨酶水平。

轉氨酶是人體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當肝細胞發生炎症、壞死、中毒等,造成肝細胞受損時,轉氨酶會釋放到血液中,使血清轉氨酶升高。1%的肝細胞損害可以使血中谷丙轉氨酶(ALT)的濃度增加一倍。

當然,出現上述症狀的不一定都有肝病,應結合病史、體格檢查、肝功能、乙肝兩對半、丙肝、肝膽胰脾彩超等多項檢查後並經過綜合分析判斷,然後才能作出肝病的結論。

中醫養肝4妙招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因素都在影響我們的肝臟健康,我們要學會對肝臟的調養。到底該如何養護它?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幾點中醫養肝的小妙招:

要養肝,首先要多喝水。喝水不僅可以可補充體液,還可以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不僅如此,喝水還會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

其次,要學會制怒。常言道“氣大傷肝”,生氣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的損害可以說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

第三,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少吃辛辣食物,飲食要清淡。飲食合理,營養均衡也有利於護肝,避免因應酬飲酒過量使肝受損。

另外,再推薦幾款飲食來養肝:

食醋:醋性和平,散瘀解毒,下氣消食,入肝經。急性肝炎患者每次以15毫升醋,兌水服,每日3次。每次配合用維生素c200毫克、維生素b2片。連服2周即可。

雞肝:雞肝性味甘溫,有補肝、補腎、安胎、止血的作用。特別是用來補肝臟較其他動物肝臟作用更強,且可暖胃。服用方法:取新鮮雞肝3具,大米100克,同煮成稀粥食用。可治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乾澀或流淚。

酒:酒性甘溫,有暢通血脈、散瘀活血、祛風散寒、健脾和胃等功用。秋冬交際,寒氣較盛,肝陽難以升發。倘若少量飲點酒,可使肝中陽氣升發。

菌類食物:如黑木耳、銀耳、蘑菇等。這些菌類含有豐富的硒,硒不僅有抗衰老,增強免疫等功效,還對汞、鎘等有解毒作用,可降血壓、降膽固醇,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

蜜糖紅茶:沖泡紅茶,再根據個人口味調適量蜂蜜、紅糖。每天飯前喝1次,能溫中養胃、護肝驅寒,適合肝火旺,脾胃功能不佳者。

最後一個護肝祕方,加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中醫專家指出,運動可防脂肪肝,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已經患了脂肪肝的人,應堅持體育鍛煉,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這些都可消耗體內熱量,控制體重增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