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冰片”真的走向世界了

中醫 中藥 藥品 動物 中科院之聲 2017-05-11

中醫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在長期與自然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通過經驗積累發現的寶貴藥物。正如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所說,“傳統中醫藥是偉大的寶庫,把現代科學和中醫藥相結合,在新藥研發領域會有更大潛力”。但是中醫藥的現代化和走向世界面臨許多障礙。國際醫學界和科學界普遍認為中醫藥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其臨床療效主要來自於歷史經驗和醫師個人的臨床觀察,而非嚴格的以安慰劑做對照、隨機分組的雙盲臨床實驗;此外,藥物作用機制也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依賴傳統中醫藥寶庫,尊重中醫藥的價值,把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在傳統中藥冰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天然冰片,又被稱為龍腦,在中醫臨床應用超過兩千年,它的一個重要臨床功效是“消腫止痛”。天然冰片為樟科植物龍腦樟樹或稱龍腦香樹的新鮮枝葉經提取加工製成的結晶,其化學成份是(+)–borneol,屬於小分子脂溶性萜類化合物。我國古代中醫典籍對冰片外用治療“目赤腫痛,喉痺口瘡,瘡瘍腫痛”多有記載,2015年版中國藥典也明確指出冰片具有“清熱止痛”的作用。

儘管近年來一些臨床研究表明冰片外用的確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作用,但這些臨床研究大多存在缺陷,例如沒有實驗對照組,或只有對療效的簡單描述而沒有量化數據的統計分析。此外,冰片的藥理學作用機制不清楚。雖然有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細胞分子機制,但是現有實驗數據並不能很好地解釋冰片的外用鎮痛作用。針對外用冰片鎮痛作用的臨床人體實驗和作用機理兩個關鍵問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上海長征醫院合作,首次開展了符合國際標準的冰片臨床研究(參加臨床實驗總人數達122人)。通過隨機分組的以安慰劑組為對照的雙盲臨床實驗,證明外用冰片對術後病人的傷口疼痛有良好的鎮痛作用。臨床實驗數據還表明,冰片外用的鎮痛效果與目前國外市場上常見的含非甾體抗炎藥、辣椒素等成分的外用鎮痛藥的療效相當,甚至更好。在明確了外用冰片的臨床效果後,研究人員對其鎮痛作用藥理學機制展開了研究。通過對疼痛信號傳導通路相關分子靶點的廣泛篩選以及它們與冰片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研究人員發現冰片能夠直接激活外周感覺神經元上的一個叫TRPM8的蛋白。TRPM8是一類細胞膜離子通道,之前被認為是生物體能夠感受“冷”的關鍵蛋白分子,因此又被稱為“冷受體”,TRPM8的激活會導致部分外周神經元的興奮和神經信號的傳導。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TRPM8是迄今為止所知的哺乳動物體內對冰片最為敏感的分子靶點。隨後研究人員通過建立不同的小鼠疼痛模型,使用基因敲除、藥理學阻斷和疼痛行為學分析等實驗方法證明外用冰片的鎮痛作用主要通過激活TRPM8。進一步實驗證據顯示,冰片激活表達有TRPM8的外周神經元,引發神經放電,導致位於脊髓的一類叫代謝型穀氨酸受體的細胞膜蛋白分子被激活,最終使得疼痛神經信號傳遞被抑制,在主觀感受上減輕疼痛,起到鎮痛作用。此外,動物實驗還表明,和同為TRPM8激動劑的薄荷醇相比,冰片鎮痛作用更專一,刺激性更小。

這一研究通過嚴格的臨床研究證實冰片的臨床療效,通過現代研究技術方法揭示其作用原理,對推動冰片這一古老中藥的現代化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此研究也表明,基於對傳統中醫藥的價值的尊重,把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用於中醫藥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現實意義。

作者王樹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者楊建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這一次,“冰片”真的走向世界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