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尼爾氏病是中青年婦女的常見病,是由內耳膜迷路水腫所引起的,突然發作的眩暈、站立不穩、活動眩暈加劇、耳鳴耳聾、噁心嘔吐、出汗等為特徵的疾病。該病屬於中醫的“眩暈”範疇,作者摸索出治療該病的中醫藥,總結為八種治法,現介紹如下:

1、活血利水法

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水溼停留和氣血瘀滯互為因果,合而致病,症見眩暈,嘔吐涎沫,頭重如裹,失眠健忘,面色黧黑,舌胖質淡邊帶瘀點,脈弱澀。方選活血利水湯(作者驗方):丹蔘30g、葛根20g、茯苓15g、豬苓15g、白朮15g、澤瀉10g、甘草5g。

2、清熱化痰法

適用於痰濁中阻,久鬱化火,痰火上擾清空發為眩暈。症見眩暈,頭目脹痛,心煩而悸,耳鳴耳聾,口乾胸悶,痰多粘稠,二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方選溫膽湯: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5g、陳皮10g、竹茹10g、膽南星10g、黃芩10g、代赭石20—30g、川連6g。

3、平肝潛陽法

適用於因肝腎陰虧,不能養肝,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發為眩暈證,見有眩暈如坐舟車,顴紅面熱,耳鳴耳聾,腰膝痠軟,口燥咽乾,失眠健忘,手足心熱等,舌紅苔薄,脈弦細數。方選天麻鉤藤飲:天麻10g、鉤藤10g、石決明、磁石(先煎)各15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杜仲10g、黃芩10g、生龍骨、生牡蠣各30g。

4、活血化瘀法

適用於因肝鬱氣滯或因寒凝血滯,日久致瘀,瘀隨氣逆,瘀阻脈絡而發熱互結,阻於耳絡而發眩暈。見眩暈,頭痛,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面色紫黯,口乾不欲飲,舌見有瘀點,脈弦澀。方選通竅活血湯:生地15g、川芎10g、紅花10g、澤瀉10g、天麻10g、丹蔘30g、桃仁10g、當歸尾15g、石決明30g、白芷15g。

5、健脾化溼法

因飲食傷胃或勞倦傷脾,健運失司,水溼不化,清陽不升,聚溼生痰,上擾清竅,而致眩暈。主要見眩暈,頭重如裹,耳鳴耳聾,胸脘痞悶,食少便溏,噁心嘔吐,舌胖苔濁膩,脈滑緩。方選半夏10g、白朮10g、茯苓15g、法夏10g、澤瀉10g、苡米30g、太子參20g、代赭石30g、生薑3g、大棗5枚。

6、益氣補血法

因脾肺氣虛,生化乏源,氣血虧虛,腦失濡養,清竅不利而致眩暈,症見面色白,爪甲無華,反覆發作眩暈,神疲倦怠,氣短懶言,心煩失眠,納呆,舌淡苔薄,脈細弱。方選歸脾湯:黃芪30g、黨蔘20g、白朮、茯苓各15g、棗仁、當歸、山萸肉、天麻各10g,遠志、木香、陳皮、甘草各6g。

7、補益腎精法

腎精不足,無以生髓,腦髓空虛,或腎陽虛衰,精虛無以昇陽,故致眩暈,見眩暝、耳鳴耳聾,精神萎靡,膝腰痠軟,性慾淡漠,月經不調等,腎陽虛伴有顴紅,咽乾口燥,五心煩熱或盜汗,舌淡紅苔薄黃,脈細數。方選左歸飲:熟地15g、淮牛膝15g、山萸肉、淮山藥、枸杞、杜仲、茯苓各10g,丹皮、麥冬、甘草、補骨脂各6g,冬蟲夏草10g。

8、疏肝解鬱法

因情志拂鬱,肝氣鬱結,氣滯氣逆,清空擾亂而致眩暈。症見眩暈,頭目脹痛,煩躁易怒,胸脅脹悶,失眠多夢,心神不安,耳鳴耳聾,舌淡苔薄,脈弦細。方選柴胡疏肝散;柴胡、黃芩、鬱金、合歡皮、當歸、山梔各10g,丹蔘30g、白芍30g、薄荷、甘草各10g。

本病治療要審證求因,分清標本虛實,各法則依證選用,以上八法可獨用或數法合用,這樣靈活掌握以適應其標本虛實,藥症相符,如桴應鼓。

本文摘自《光明中醫》,1998年06期,作者薛志成




五味合劑

作者/幹祖望

方藥組成

當歸10克,山藥10克,五味子10克,酸棗仁10克,桂圓肉12個。

適應範圍

美尼爾氏綜合症。

組方原理

眩暈之作,肝陽上亢為多。所以上亢者,營血失於滋養,腎水缺乏潤涵,所以用當歸以養營補血,山藥以補脾胃陰液、益肺腎之津。但這樣遠水難救近火,故又以五味子的斂肺滋腎、生津斂澀,酸棗仁的養心安神、益陰酸斂,桂圓肉的養血益肝、補心安神相配。此三味的酸斂、鎮靜、催眠作用,合在一起,對眩暈病有“一鼓而擒之”的氣概。

全方藥僅五味,而已寓標本兼顧之意。本方在1955年第三期《新中醫藥》發表之後,35年中被廣泛採用,現為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作為常用藥,不必強調“辨證”,只要舌無厚苔,身無發燒者,俱可取用,而且來效迅速,入口味美,很易為病家所接受。


本文摘自《中國名醫名方》,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編/盧祥之,本文作者/幹祖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