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西醫和中醫只能選一樣嗎?

腫瘤 中醫 中藥 藥品 肺癌 護理 食療 北大腫瘤王興醫生 2019-06-01

關於腫瘤治療,西醫和中醫,哪個更靠譜呢?

中醫可以幫助人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進行調理,人體的營養狀態,免疫能力,都可能從中草藥當中獲益。現代的西藥大多數也是從藥草中提取的單一成分,它的副作用和作用都更侷限,更可控,同時臨床試驗的過程更為嚴謹。而中藥相當於把所有藥物按照一定的理論摻和到一起,從整體上進行調節。

這兩者本是兩套相互獨立的治療方案,在已知西醫更“靠譜兒”的時候首選西醫治療,之後在治療之後,對於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例如傷口的疼痛,肺功能的恢復不好,咳痰無力等等用一些簡單的中藥,讓病人能夠儘快從手術、化療這些打擊當中恢復過來,早日進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我們應當採用中藥的最重要目的。

簡單地說,如果是以治療腫瘤,抗癌防癌為目的用中藥,我不建議,如果以增強免疫,恢復體力這些改善症狀的目的用中藥,我是十分支持的。

西藥是以治癒率為最重要評價指標的,往往有的時候會忽略病人切身的感受。例如有一次我和病人的對話非常有意思。

“大夫我後背疼怎麼辦啊?”

“你這個不應該疼。沒事的。”我看到病人指著自己肺裡結節的大概位置,由於那個結節非常小,理論上是不會產生任何症狀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因為病人比較緊張,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肺裡有個“刺蝟”一樣讓自己鬧心。

“可大夫我這就是疼啊!”

“你不疼。”

病人被搞得也很沒趣,就不再開問了。當然我和患者都是很熟了,直接和他解釋,這些疼痛更像是肋軟骨炎或者胸膜炎導致的,和結節是沒有關係的。

但是正相反,中醫是最關心你的感受的,睡得好不好啊,吃得好不好啊,拉得好不好啊,心情好不好啊。它所有的理論都是從你自身的感受出發的,因此每一次服藥之後,你都更專注自身的體驗,另外在複診的時候,大夫也會關注你再服了中藥之後,自己的感受有沒有發生變化,然後根據你感受的變化來進行藥物的調整。

因此我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說,雖然由於醫療資源的匱乏,人口的眾多,讓很多病人在術後失去了這一塊很重要的護理和康復的機會,甚至有的時候床位緊張到,大部分病人還等不到拆線就已經出院了。

而術後護理、康復這一部分實際上是更加重要的,不僅僅是身體的恢復,更是讓病人如何能更早地認識到,自己已經康復了,自己如何要像正常人一樣,擺脫“癌”的恐懼和苦惱,更好地生活下去。

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幸運的。中國人自己所認為的中醫,就和我們中國人理解的烹飪一樣,有各種的派系,學說,理論,講究。我們甚至認為吃的五穀雜糧的調配就是中醫本身的一部分,叫做食療,任何的食物甚至都有治療的功效。

因此我們不需要像國外那樣普及中醫,我們只要引導大家認識真正的中醫,幫助大家舉報那些利用中醫招搖撞騙的人。

什麼時候看中醫比較好?

我們知道,在腫瘤方面的治療,西醫無疑是有效率更高的,我們在關注病人感受的同時,也必須承認,我們都希望病人能夠治癒腫瘤,病人能活的更長,這是我們對待腫瘤的最進本的態度。

由於中藥的成分十分不明確,究竟裡面有多少種藥,藥物之間有沒有什麼反應我們並不十分清楚。畢竟每一副中藥都會寫著“作用”一大串,“副作用”不明確。因此當你選擇了一種已知有效率很高,作用很確切的昂貴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這個時候你應該用中藥嗎?

最好不要!

正是由於中藥的副作用不明確,因此在和西藥聯用的時候,你並不知道兩種藥物碰撞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但更可能地卻是產生不可預計的毒性,造成肝功能和腎功能的下降。

毒副反應倒還其次,最重要的也是最遺憾的是,由於治療非常肯定的西醫摻了中藥進行治療,當吃了兩個月昂貴的靶向藥,重新做CT評估藥物效果的時候,發現瘤子一點也沒有縮小,你就真的不知道到底是吃的靶向藥沒有用,還是因為混雜了中藥之後讓藥物的效果大打折扣。

當然,不但你不知道,你的大夫就更不知道了。中藥裡面究竟有什麼成分會影響靶向藥的效果,是沒法用研究來證實的,因為中藥的成分並不單一。

我們都承認,全世界範圍內,靶向藥是可以大大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的,而中藥沒有任何可能。所以我就想請問各位讀者,您願意犧牲“靠譜兒”藥物的效果,來追求一個“不靠譜兒”的治療給您帶來什麼奇蹟嗎?

所以說,中醫不是不能用,不過不要把它當成一種萬能的有害無益的添加劑,就好像炒菜加點雞精提味一樣。中醫也是藥,更何況很多“藥”根本就不是正經的中醫,還是要在專業的醫囑下進行,不要把希望和金錢都押寶在那些虛無縹緲的念頭上面,相信專業的醫生。

在特定的疾病上,要相信西醫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而在西醫所不能緩解的慢性症狀上,可以適當向中醫尋求適當的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