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經歷了100年,作為四川人你知道你是哪裡遷來的嗎?

中國近代史 張獻忠 南明 北宋 移民 大眾觀察 2019-01-19

湖廣填川的由來

湖廣填四川經歷了100年,作為四川人你知道你是哪裡遷來的嗎?

四川有過兩次大的"湖廣填川"事件。一次是宋末元初時期四川經歷了長達50年之久的宋元戰爭,四川的土著,百姓70%至80%因戰爭而毀滅,餘下的20%至30%的土著人丁,又在元期末和明朝末年的再次大戰亂中遭到死亡。其間,全國有10餘個省相繼遷徙填川,在此次遷徙填川的人數達100萬之多,以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當時的行政區劃叫湖廣省)的移民為最多,後就被人稱之為"湖廣填川";二是明末清初農民領袖張獻忠起義同統治者爭戰,接著是清軍、地主武裝的圍巢,張獻忠的反圍巢的拉據戰;繼而是南明與清軍的混戰,以及南明將領內部之間的互相爭奪撒殺;還有吳三桂反清後,其判軍與清軍的拉據戰,又稱"三藩之亂"。這些戰爭持續了30餘年之久,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大的屠殺。由於戰爭的撕殺,屍橫遍地,長久沒有掩埋,其瘟疫災害戰亂接踵而來,其瘟疫、大旱席捲了許多城市與鄉村、致不少地方人丁嚴重死亡,出現了人自相食,人皆徙散。數百里斷了炊煙,倖存者萬分之一的景況。

在明末清初數十年的戰亂、瘟疫及天災接踵而來的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四川歷史上前後就相繼出現了六次的大的移民活動。

第一次是在秦滅蜀國、巴國之後,秦移民萬家入蜀(以一戶四五口計)約四五萬人。

第二次是從西晉末年開始,全國性的人口南遷,在這個時間,鄰近四川的陝西、甘肅移民大量從秦嶺進入四川。

第三次是在北宋初年,又發生了全國性的北民南遷,在這個時期陝甘移民大量入川。

第四次是在元末明初,南方移民進入四川,這就是經湖廣省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雖然仍有北方移民,但已為數不多。這次以湖廣居民為主的移民入川,標誌著移民來源發生了首次南方人居多的變化。

第五次是清代前十餘個省的移民入川。因為以湖北、湖南(當時行政區叫湖廣省,轄區湖北、湖南和廣西一部份)的移民最多,移民人口數達一百萬以上,後被人們稱之為"湖廣填川"。

第六次是抗日戰爭前期,江蘇、浙江等和京、津、滬、寧的學校、工廠、機關和居民疏散入蜀,據統計,在戰火中約有700萬人從北方和沿海進入四川。抗日戰爭勝利後,雖有相當一部分機關、學校、和部分工業復原返回,但有不少人定居四川。

一、移民入蜀路線

1、由長江水路或旱路入蜀。

2、由四川北部的川陝周邊旱路入蜀。

3、由貴州旱路入川。從移民高峰期的部分統計:自乾隆八年(1743年)至1748年,廣東湖南兩省由黔赴川進入四川東南和川南的移民共243000餘口,五年中平均每年近五萬人左右。

二、移民的方法

一是"奉旨入川"。即"詔入川",其方法就是由政府倡導,由移民所在地職能部門實施強制手段,不管其願意,只要一聲令下集中,便成群捆綁移民入川。在民間口碑流傳中,不少涉及關於四川人為何喜愛將雙臂反背有背上走路,為何稱解小便為"解手"呢?就是相傳"湖廣填川"時是將移民雙手反剪在背上,捆著上路的緣故。(途中小便時,只有鬆綁才能方便,於是把小便——稱之為"解手")。

二是自發移民。原因很多,有因經濟生活方面的,如災荒、住地人口膨脹難以謀生,經商等;有因政治方面的,如"避禍入蜀",避難入蜀等。有因公自願留下來的,如從軍入蜀,遊官入蜀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