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閱讀丨世界讀書日

約翰·濟慈 語言 陳丹青 文化 書房記 2017-04-25

書房菌按:又到了4·23世界讀書日,陳丹青潑了一盆冷水,他說:“不要誇張讀書的作用,也不要誇張讀書的人群正在消失。”讀書其實是很私人的事情,不要過分誇大閱讀,也不要否定讀書的意義。如果,愛讀書,你就自己去讀好了,不用整得全世界都知道……

為自己閱讀丨世界讀書日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閱讀會改變我的生活,或至少會教會我如何生活。閱讀的確教會了我一些東西,可是,並不是我天真地期望的一切。在經驗的汪洋中,書生氣的一些智慧一點用也沒有。從來沒有哪位女孩為書所毀,也沒有哪個女孩為書所教。(更沒有用的是尋找虛構的人物。其中最優秀的帶著一片惶惑東奔西走,最後以壞結局做結,這正使得他們的生活值得編造。而我們作為讀者則充當了顧問角色;告訴他們應該這麼做,應該那麼做,不要忘了寄信,不要上那架飛機,跟他離婚,娶她,看在上帝的分上回頭看看。可這一切什麼用也沒有。)

打發時間是指風風火火,東奔西跑,為的是要感覺到每一刻都過得積極,確實是“活過了”——這僅僅是對生死問題的另外一搏。閱讀也是時間的一種活動,讀過書的感覺跟昨天盛宴的感覺差不多一樣模糊。但是,跟傳統的時間活動不一樣——舞蹈和體育或者性行為的活動——那些活動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過的——而在閱讀中,身體是靜止不動的。的確,讀書教會我們的,首先和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很長時間坐著不動,並與時間迎面較勁。這動力在人心裡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的鍛鍊,我們如此沉浸其中,竟然忘記了時間和生死問題,更忘記了人生輕微的苦痛,而只在永恆不息的此刻享受著。因此,最後我明白了,是否記得書中內容是無關緊要的。僅僅是信息本身,並不能與這沉默中的狂亂相提並論。思想回歸自身,以其靈巧和力量為樂;它為了那舞會回到自己的單足旋轉、跳躍並顫抖。從表面上看,我們是懶洋洋的。其實我們已經做了準備,是卡文諾在《如果冬夜有個旅人》開篇的幾頁中所勸導的:

為自己閱讀丨世界讀書日

找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坐好,伸展四肢,蜷縮起來,或者躺平……伸出腿,將兩腳放在矮沙發上,放在兩隻軟墊上,放在沙發扶手上,放在書桌上,放在座椅的兩側,放在咖啡桌上,放在鋼琴上,放在地球儀上。首先要把鞋子脫掉……調整燈光,這樣你的眼睛就不會累。現在就做,因為一旦你為讀書所吸引,你就不想動了……現在就開始預想一切有可能打攪你讀書的事情。香菸放在伸手可及之處,如果你抽菸的話,還有菸缸。別的東西呢?是不是需要撒尿?這個嘛,你最清楚。

我們盯著書頁上的符號看(那是機器印上去的),當文字辨認。每一個符號都隱含著除開學習如何表達的頭幾天以外,我們不知道,也無法按那個方式去閱讀他們。它們成組地呈現,整體的意思大於各個部分的總和。如同在人類的群體當中一樣,各個成員的行為和其同伴脫離不了關係:每一個字都代表它符合環境的某一個方面,使其中一些的外延意義放大,又切掉另外一些詞彙的聲音。它們各自的等級也必須改變。一個字在這裡很關鍵,在那裡則起一種輔助的作用,在連續的出現中,其分量更重,並有更沉重和更豐富的細節差異。所有這些,我們都以比閃電還快的速度接納下來,在每一個字飛過的時候,我們幾乎沒有注意到它最基本的部分,我們評估它的作用和位置,讓它在整體之中佔據應有的位置。

為自己閱讀丨世界讀書日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墨跡會生成情緒,甚至會產生包含情緒的錯覺,而促成這情緒的正是我們自身。可是,它早先就已經存在於作家心裡。那是多麼壯麗的一種傳遞啊:書中所負的感情的力量,無地域之別,從作家那裡安全地傳遞至讀者,印刷和包裝以及運送都沒有搞壞它,每當我們打開書的時候都能再生並重獲那種情緒。

語言學者已經解開了這些奇蹟;哪怕稱它們為奇蹟聽起來都是率真的:畢竟,大部分美學都依賴於通過一種非動作的媒介來傳遞。除開塗在畫布上的油彩,弓在琴絃上拉過,到底什麼是油畫和室內音樂呢?不過,閱讀並不一樣。文字沒有可以像手套一樣戴進去的感覺器官,也不如圖畫正好適合我們的眼睛,亦不如音樂適合聆聽。複雜的神經傳導在文字找到它們難以掌握的目標以前就已經發生,也早於我們稱之為“作家”的幽靈找到讀者以前。

因為,不管時空多麼遙遠,在書中總有這樣虛構的靈魂,是任何讀者都還沒有看見過的。是啊,從狄更斯和王爾德的造訪,到今天各色的表演,讀者們趨之若鶩紛紛撲向作者,為了親眼見到給了他們快樂的人,也許,色情電話的消費者們也渴望見到他們的接聽者。可是,他們一定會失望的。作者“本人”再也不是書後的那個聲音,就跟那滿口淫語的僱員在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會激起我們的情慾一樣。跟色情電話的發聲者一樣,作家是應著我們的幻想而生的。讀她的書,我們會幻想她的形象,這形象的確是某種存在物,但是,她永遠也不會是使用這個名字的血肉之身。

為自己閱讀丨世界讀書日

因為,書也一樣,它並不具有獨立或者感官的存在,而必須被打開,必須讓人往深處探尋,理解它的真意,我們欣欣然於它存在著這樣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真正的書是隱於青蛙外表下的王子。我們打開它,眼睛投下再生的一吻。這就是使人陶醉的力量。別人的思想並不干擾我們自由自在的思想,但會在燦爛奪目的復生中與我們的思想水乳交融。

如果說我們讓書展現生命,書也使我們展現出自我,閱讀教會我們接受事物,是濟慈的那種消解的能力。它教我們在靜默中接納,帶著專注接納一個臨時借來的聲音。講話的人將自身出借出來,我們也做同樣的事情,這是雙向的臨時的交換,跟愛情一樣。可是,跟愛情又不一樣的是,閱讀是純粹的活動。它給予我們的只有心的迷醉。當我們慢慢習慣於在靜默和專注中接受書的時候,我們同時也慢慢習慣於接受這個暫時擁有並使人沉醉其中的世界。

為自己閱讀丨世界讀書日

閱讀給人一個體驗的情境,無數的情境。並不是說時機一到我們就懂得該做什麼,而是說,我們不會感到張皇失措,也不會落入魂不守舍的失落感中。當我們老去,已然看清一切事物,經歷過擁有又失去的傷感,同時還會繼續為其束縛時,我們會張開滑稽而熱烈的臂膀將那一大堆枯朽的書籍緊擁在我們懷裡,這時,我們也許會想起李爾王所說的:“這一切早已發生過,我並沒有迷失在人跡罕至的蠻荒裡,只不過,在這場偉大浩蕩的行進中,輪到我獨自前往了。”

一個孩子有那麼多的生命時光為別人而活。我們學習成人要我們學習的一切,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取悅他們。我兒時的閱讀,都在緊閉的門後坐在床上讀書,一直讀到黑暗將我包圍,那是一種墾荒的行動。關於閱讀這件事,我是為自己做的。那是一條使我的生活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

書房記公號ID:shufangji2013,微信搜索關注:書房記

為自己閱讀丨世界讀書日

《讀書毀了我》琳莎·施瓦茨著, 李斯 譯;北方文藝出版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