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於氣,這些疾病都是被“氣”出來的

據人民網 編者按:生活並不盡如人意,在快節奏、高壓力的作用下,我們不知不覺變成了“炸藥包”,沾一丁點"火星"就會爆發。但你知道嗎?憤怒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引火上身”,把健康搞得一團糟。人民健康網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您的健康智庫,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

愛生氣,8種疾病找上你

中國中醫科學院內科主任醫師羅衛芳指出,生氣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進而影響免疫細胞功能的正常運轉,降低抵抗力,最終引發疾病。具體地說,生氣有8大危害。

1、色斑沉著

生氣時,大腦血液中增加的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症,從而出現色斑問題。

2、出現甲狀腺問題

生氣會搞亂內分泌系統的控制中樞,使甲狀腺分泌激素過多,久之會引發甲亢。

3、加速大腦衰老

生氣時腦血管壓力增加,血液中含有毒素最多,進一步加速腦部衰老。

4、胃潰瘍

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直接作用於心臟和血管,減少胃腸血流量,蠕動減慢,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

5、造成心肌缺血

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會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血。

6、損傷免疫系統

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醇。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運轉

7、月經不調

生氣和壓抑會導致肝氣鬱結出現月經不調、週期不規律、經量減少、血色暗紅等問題,甚至出現閉經或更年期提早到來。

8、傷害乳腺

生氣會導致肝氣不舒、氣滯血淤,發生乳腺增生等疾病。

給6種憤怒開“處方”

炸藥型一點就著勸不住

暴怒的人很難換位思考,從而可能說出事後難以解釋或彌補的話語,甚至做出讓你悔恨一生的舉動。

建議:等待怒氣消解。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鐘,控制好這12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

默數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議有規律地跳著數,比如1-4-7-10-13……在數數時做點加減法運算,更容易讓理性迴歸大腦。

掌控自己的情緒。稍稍改變表達感受的措辭,比如輕輕說一句“你的做法讓我生氣了”,比滿口髒話更有效。

自虐型一切錯誤都怪我

長期對自己宣洩憤怒,容易對自己產生失望、不滿的感覺,甚至患上抑鬱症。

建議:和自己對話。責怪自己前捫心自問:“誰說我需要為這事負責?”認清真正的責任所在,而不是不分青紅皁白就挺身而出,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找回自信。在紙上寫下自己所有的優點,培養自我價值感。

隱忍型滿腔怒火鎖心中

可能用“自毀”的方式洩憤,比如貪食、過度消費等。憤怒本是能推動問題解決的積極力量,但隱忍不發,做錯事的人就一無所知,更談不上道歉。

建議:自我質問。問自己:“同事出了錯導致我挨批,我可以毫無表示嗎?”你的內心或許會回答:“不行!這對我和他都不好!”

換個角度想問題。不妨試想,假如朋友受到傷害,他會怎麼做?沒錯,他當然有權表達不滿,那自己為何不可以?

用建設性方式溝通。壓抑憤怒往往給家庭和朋友帶來更多傷害,最好的方式是,心平氣和地與對方談談,並且提出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嘲諷型陰陽怪氣繞彎子

嘲弄是被動的攻擊性溝通,而非“機智”的幽默。刻薄的言辭和古怪的表情更容易傷人,尤其是親近的人。

建議:與其絞盡腦汁地諷刺人,倒不如找到合適的詞語,直接表達你的真實想法。

比如說“我希望你下次能守時,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這樣更能清楚傳遞信息,遠比尖銳的諷刺要好。

偷摸型悄悄搞點小動作

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讓別人也感到不爽,而不是努力爭取讓自己過得舒服些,結果就是“雙輸”。

建議:允許自己適當表達憤怒。可以拿出魄力與人交鋒,但要拒絕傷害性行為。

為自己爭取。與其採取故意不交工作報告的方式洩憤,倒不如鼓足勇氣告訴老闆,你的工作量已經長期超負荷了。這的確不容易,但總好過背上“小人”的壞名聲。

學會控制局面。覺得自己承擔太多,不妨著手改變局面。比如獨自收拾屋子很吃力,就趕緊動員室友參與進來,而不是一個人發愁。

習慣型成天一副壞臉色

總是習慣性地發脾氣,家人、朋友、同事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快就會怕了你,甚至避免與你接觸。

建議:找到問題的核心。你究竟在為什麼事情而苦惱?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深入發掘內心,你會發現,同事借剪刀、老公亂丟垃圾、室友不收拾屋子之類的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怒。

察覺憤怒的跡象。這類人常常說話衝、臉色差卻不自知,一不留神就傷害了他人。留意自己的行為和感覺,當你能夠靈敏地覺察到自己快要生氣時的種種跡象時,便可做些努力平息即將到來的怒氣。

想象平和的畫面。在被怒火包圍之前,試著想象一下:你的呼吸是一片雲,你可以看到空氣被吸進鼻子又呼出來。做得好的話,每次呼吸都會變得深而平靜,憤怒也隨之消退。

生氣時別做8件事

1、帶“氣”入睡

帶著“氣”入睡,會讓你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導致失眠或嚴重影響睡眠質量。不妨要告訴自己,晚上生氣著急也沒用,先睡個好覺養精蓄銳,明天再說。

2、帶著憤怒開車

憤怒之時,人的視線會變得狹窄,開車時可能看不到行人和其他車輛。研究證實,人在憤怒時開車會增加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不妨聽點節奏緩慢、曲調憂傷的抒情歌曲,調節心情。

3、將怒火轉向他人

瞬間爆發的情緒確實需要轉移,但千萬別再把這個“靶標”對準他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發洩不了時,不妨出去運動,或用擊打沙袋等方式幫助平穩心情。

4、暴飲暴食

生氣時會攝入更多高油、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面對這頓突如其來又不健康的“大餐”,消化系統可能受影響,導致腹瀉或便祕等問題。吃太多還會導致營養過剩,讓你身材走樣。

5、繼續爭吵

越是生氣,越想爭個輸贏。事實上,此時的爭吵早已脫離了問題本身,變成了毫無意義又彼此傷害的指責。

不妨先壓住怒火,暫時脫離爭吵現場,花幾分鐘讓自己的頭腦和身體冷靜下來,平靜之後,再就事論事,做真正有價值的溝通。

6、喝悶酒

酒精會影響大腦額葉的功能,而額葉負責控制神經衝動,能防止我們去傷害別人或自己,酒精會讓我們變得更加不理智,行為變得更衝動,甚至犯無法彌補的過錯。

7、忽視血壓

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2小時,中風的風險會增加3倍,心臟病突發風險則會增加5倍,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史的人,風險更高。

如果你屬於高血壓患者或高血壓高危人群,一定要留意自己的血壓,儘快壓住怒火。

8、做重大決定

幾乎絕大多數囚犯都表示後悔:自己在憤怒時,做了不理智的決定和行為,才導致悲劇的發生。人在憤怒時,理智往往被情緒所取代,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雖然也有研究發現,生氣時做決定,能夠讓決定更加明確。但如果涉及到人生的重大決定或可能傷害他人的,務必要慎重考慮,以免追悔莫及。

學會正確地生氣

憤怒是一種進化而來的情緒,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它蘊含強大的能量,幫助我們適應外界環境,使我們產生勇氣去保衛家園和親人,守護一切我們在乎的東西。生氣同樣也能幫你維繫人際關係,例如你的好朋友冒犯了你,你適當地表達憤怒,他可能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就會向你道歉或彌補已造成的傷害,至少以後不會再犯。從長遠來看,這對維繫關係是有好處的。所以憤怒並不一定是壞事,關鍵是你如何對待它,換句話說,就是如何正確地生氣。

首先,要覺察自己內心的憤怒。在暴怒之前,有很多的小憤怒,花點時間覺察一下自己內心情緒。如獨自做一分鐘的深呼吸,然後閉上眼睛,和憤怒“待”一會,放下評價、譴責與排斥,帶著好奇心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例如胸腔是否有股氣要噴湧而出、心跳是否加速、全身肌肉是否緊繃等;然後再感受自己內心狀態:可能除了對他人的憤怒,也有對自己的不滿,還有受傷、委屈、害怕等。經過覺察練習,憤怒會慢慢消解,而不是被壓抑到內心深處。

然後,迴歸理性思考。探尋憤怒背後的原因,獲得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是什麼點燃了心中的怒火?(對方是有意還是無心?自己是否想太多了?)合適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對於這件事,我的目的是什麼?直接大吼大叫或者生悶氣有助於解決問題嗎?怎樣做才是真正有利的?)當你清醒地嘗試去回答這些疑問時,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隨之冒出水面。

最後,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目的是為了修復彼此關係,重新找到關係中的平衡,而不是單純地為了出口惡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表達自己的憤怒時,保持真誠的態度,以相對客觀而不帶批判的方式說出來。

生氣時最好啥都別幹!

不要運動:易增加心臟病風險

人們常用運動來發洩怒火,但這很可能會要了你的命。日前,美國心臟病協會學術期刊《循環》指出,生氣時運動,可導致一小時內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兩倍。航空總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董鵬表示,生氣時人們的交感神經較為興奮,會讓心率加快、血壓上升,使得心臟做功增強,更易疲勞。而在生氣時再運動,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會造成心臟耗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心臟負擔,心臟病發作風險自然就會增高。

董鵬建議,在生氣時要學會讓自己放鬆、換位思考,可嘗試“深吸氣、慢呼氣”的方法,有利於自身神經的放鬆,讓心率和心臟做功降下來,緩解心臟壓力。

不要開車:易發生交通事故

“頻按喇叭、突然剎車、發生爭執、出現事故……”很多都是由於司機帶著憤怒情緒開車所致,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路怒症。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生氣時開車出車禍機率是正常開車的9.8倍。

董鵬表示,人在生氣和開車時都容易造成交感神經的興奮,二者疊加效應會使人體內分泌旺盛,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衝動行為。

帶著憤怒開車,大腦易不受理智控制,常會發生“隧道視野”,即只看前面向前衝。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技術主任唐萍表示,帶著憤怒的情緒開車,極易使司機注意力不集中,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

因此,對於暴躁情緒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時刻提醒自己氣憤開車易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當自身情緒波動較大時,不要選擇開車,儘量坐車平復心情。

不要吃飯:易消化不良

人們常說“氣得胃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閆雅更表示,這並不是空穴來風,生著氣吃飯,對健康十分有害。

伴著氣憤的情緒進餐會影響人們神經的調節,從而影響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分泌,造成食物消化吸收不完全,極易導致消化不良。同時,生氣時大吃大喝會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極易發生胃炎、胃穿孔、胃潰瘍等疾病。因此,生氣時不要勉強自己大吃大喝。

生氣這些地方很受傷

大腦和胃腸最先受損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最新一項研究表明,脾氣暴躁的人相比脾氣溫和的人早亡風險增加1.57倍。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教授研究發現,人生氣10分鐘消耗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經常生氣,會引起連鎖傷害,一步步給身心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記”。最先受傷的便是心和胃腸。

心跳加速,容易心律不齊

心臟是最先受到影響的器官,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馬志敏說,生氣時,人的心臟收縮力較強,大量血液集中在大腦和麵部,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造成心肌缺氧。此時,心臟為能補給足夠的氧氣,只能加倍工作,容易引發心律不齊。

血流量降低,胃腸蠕動困難

供血量不足,馬上引發胃腸“消極怠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醫院首席專家張聲生說,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胃腸血流量降低,蠕動減速,食慾不振,嚴重時還可引起胃潰瘍。人們常說“氣得胃痛、氣飽了”就是這個原因。

呼吸變急促,肺臟易失常

生氣時,因情緒激動,呼吸急促,會出現過度換氣,比如有的人會“急的喘不上氣”,結果造成肺泡持續擴張,得不到正常放鬆和休息,導致肺臟功能失常。

患癌風險高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免疫力差的人易生病。而僅回想一下自己生氣的經歷,免疫系統就會“罷工”6個小時,這會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刺激毛囊,容顏變醜

彭旭指出,生氣時,血液大量湧向頭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會減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症,從而出現氣色差、色斑等問題。

細胞衰老加速,大腦反應變慢

經常生氣,大腦興奮與抑制的節律就會被破壞,腦細胞衰老就會加速,使大腦反應變慢。過分憤怒還容易出現頭脹、頭痛、頭暈,面紅目赤,甚至引發腦出血。

情緒低落,導致抑鬱症

彭旭認為,生氣可導致氣機不暢,所以也常出現精神心理疾病,如情緒低落、多疑善慮等,甚至發展為抑鬱症、自殺。

張聲生指出,生氣對人的影響遠不止於此,還包括失眠、女性月經週期紊亂等健康問題。

幾個方法壓住怒火

找不重要的東西當“出氣包”

生氣時,不要在內心抱怨,不妨找個安靜或安全的地方哭出來。此外,還可以嘗試把氣撒在不重要的物體上,比如把廢報紙撕成碎片,也可以狠狠地拋沙發靠墊。

猛跑

氣到無處可發時,可以到公園或者樓下猛跑幾步,跑到累了就可以停下來了,讓藏在心裡的怒火發洩出來。同時運動還能促進身體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消除怒氣。

做深呼吸

生氣時,會感覺一股快速上升的能量,猶如“氣火攻心”。此時,先默數十下,然後閉眼做深呼吸、放慢語速,不要急於表達憤怒,給大腦一些時間清醒,調節身心狀態。

多吃疏肝氣的綠色蔬菜

可以在飲食上下些功夫,多吃些有助疏肝氣的綠色蔬菜及能去火的苦味食物,如芹菜、白菜、苦瓜、苦菜等。

彭旭提醒,生氣是人正常的情緒發洩,但儘量不要超過2分鐘。當你覺得生活中生氣的事很多,而且它們就像道坎一樣,怎麼也邁不過去時,就需要諮詢專業心理醫生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