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抑鬱症 藥品 便祕 心理 學醫者的文字城堡 學醫者的文字城堡 2017-09-13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抑鬱的核心症狀包括情緒低落、興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軀體症狀、自殺觀念和行為等。發作應至少持續2周,並且不同程度地損害社會功能,或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抑鬱可一生僅發作一次,也可反覆發作。

典型症狀:

1.情緒低落 患者自覺情緒低沉、苦惱憂傷、興趣索然、痛苦難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自稱“高興不起來”、“活著沒意思”等,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常有無望感、無助感和無用敢。典型病例常有晨重晚輕節律改變的特點,即情緒低落在早晨較為嚴重,而傍晚時可有所減輕。

2.興趣缺乏 患者對以往喜愛的各種活動興趣顯著減退甚至喪失,如患者以前非常喜歡參加戶外活動,現在卻連門都不願意出。

3.快感缺失 患者喪失了體驗快樂的能力,不能從平日從事的活動中獲得樂趣。部分患者也看書、看電視,但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消磨時間,或希望能從悲觀失望中解脫,毫無快樂可言。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4.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愚笨,思考困難。表現為主動語言減少,語速慢,語音低,應答及交流困難。

5.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活動減少,動作緩慢,嚴重者可表現為木僵或亞木僵狀態。激越患者表現為緊張,煩躁不安,難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6.焦慮 表現為莫名其妙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懼。抑鬱常伴發不同程度的焦慮。

7.自責自罪 患者對自己過去的一切輕微過失或錯誤痛加責備,認為給家庭、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嚴重者達到了罪惡妄想,回顧過去自感一無是處,罪孽深重。

8.自殺觀念和行為 患者感到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生活本身都沒有意義,以為死是最好的歸宿。可有自殺計劃和行動,反覆尋求自殺。自殺行為是嚴重抑鬱的一個標誌,抑鬱發作中至少有25%的人有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有的患者會出現“擴大性自殺”,患者會認為活著的親人也非常痛苦,可在殺親人後再自殺。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9.精神病性症狀 一般在抑鬱存在一段時期後可出現幻覺和妄想。如罪惡妄想,伴嘲弄性或譴責性的幻聽。

10.軀體症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食慾減退、性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祕、軀體疼痛不適,乏力、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症狀等。

兒童和老年患者的抑鬱症狀常不典型。兒童患者多表現為興趣減退,不願參與遊戲,退縮,學習成績下降等。老年患者除抑鬱心境外,焦慮、易激惹、敵意、精神運動性遲緩、軀體不適主訴等較為突出,病程較冗長,易發展成為慢性。

抑鬱發作依據症狀的數量、類型以及嚴重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抑鬱。不同程度之間的區分有賴於複雜的臨床判斷,包括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動的表現。輕度和中度抑鬱通常不會出現幻覺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但常伴有軀體症狀,工作、社交或家務活動有一定程度的困難。重度抑鬱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狀,精神病性症狀多與抑鬱心境相協調,但也可不協調,此時工作、社交或家務活動幾乎不可能。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抑鬱發作的治療

抑鬱發作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特殊情況下可使用電抽搐或改良電抽搐治療,並且心理治療應貫穿治療的始終。

1.藥物治療 以抗抑鬱藥物為主,抗抑鬱藥物能有效緩解抑鬱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症狀,有效率60%—80%。抗抑鬱藥物的維持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預防抑鬱復發,但不能防止轉向躁狂,甚至可能促發躁狂。當抗抑鬱藥物治療中出現躁狂發作時,即應按雙相情感障礙治療。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1)常用的抗抑鬱藥物: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代表藥物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

5—HT和NE再攝取抑制劑(SNRIs):代表藥物有文拉法辛,分速釋和緩釋兩種劑型。

NE和特異性5—HT能抗抑鬱藥(NaSSAs):代表藥物有米氮平。

三環類及四環類抗抑鬱藥:代表藥物有丙咪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及多塞平、馬普替林等。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代表藥物有嗎氯貝胺。

其他抗抑鬱藥:安非他酮、瑞波西汀、曲唑酮、尼法唑酮、噻奈普汀等。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2)抗抑鬱藥物治療原則:

全面考慮患者的症狀特點、年齡、軀體情況、藥物耐受性、有無合併症等,做到個體化合理用藥。

劑量逐步遞增,儘可能使用最低有效量,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服藥依從性;停藥時應逐漸減量,不要驟停,避免出現“撤藥綜合徵”。

小劑量療效不佳時,根據不良反應和耐受情況逐漸增至足量和足療程(>4—6周);如仍無效,可考慮換用同類另一種藥或作用機制不同的另一類藥。

儘可能單一用藥,足量、足療程治療;換藥無效時可考慮兩種抗抑鬱藥聯合使用,但一般不主張聯用兩種以上抗抑鬱藥。

患者及家人要主動配合,能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治療期間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並及時處理。

抗抑鬱藥治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誘發躁狂或快速循環的可能,對雙相情感障礙的抑鬱發作,同時作用於5—TH和NE的抗抑鬱藥應慎用,其他抗抑鬱藥物要與心境穩定劑聯合使用。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3)抗抑鬱藥物的選擇:各種抗抑鬱藥物的療效大體相當,又各有特點,藥物選擇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

考慮抑鬱症狀特點:伴有明顯激越的抑鬱發作可優先選用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劑;伴有強迫症狀的抑鬱發作可優先選用SSRIs和氯米帕明;非典型抑鬱可選用MAOIs或SSRIs;伴有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發作不宜選用安非他酮。

既往用藥史:如既往治療藥物有效則繼續使用,除非有禁忌症。

患者軀體狀況和耐受性。

(4)全程治療:分為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

急性期治療:控制症狀,儘量達到臨床痊癒。治療嚴重抑鬱發作時,一般藥物治療2—4周開始起效。如患者足夠劑量治療6—8周無效,改用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可能有效。

鞏固期治療:急性期治療達到症狀緩解後,應繼續治療4—6 個月。在此期間患者病情不穩定,症狀復燃的風險較大。

維持期治療:抑鬱常反覆發作,因此需要維持治療以防止復發。維持治療的時間長短和個體療效、症狀、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等因素有關。

醫學科普知識: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

2.電抽搐治療改良電抽搐治療 對於有嚴重消極自殺言行或抑鬱性木僵的患者,電抽搐或改良電抽搐治療應是首先治療;對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也可採用電抽搐治療。電抽搐治療見效快,療效好,6—12次為一療程。電抽搐治療後仍需用藥物維持治療。

3.心理治療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合併心理治療,尤其是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鬱發作患者及輕度抑鬱或恢復期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療,通過傾聽、解釋、指導、鼓勵和安慰等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自身疾病,主動配合治療。

認知療法、行為療法、人際心理治療、婚姻及家庭治療等一系列的治療技術,能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認知歪曲,矯正患者適應不良行為,改善患者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提高患者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滿意度,從而減輕或緩解患者的抑鬱症狀,調動患者的積極性,糾正其不良人格,提高患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對應激的能力,節省患者的醫療費用,促進康復,預防復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