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自殺者給親友的叮嚀

抑鬱症 藥品 睡眠 中耳炎 心理 北京心理師沈秀瓊 2018-12-15

這也是一篇我的舊文,不過非常遺憾地,總是能聽到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消息,因此再發一遍此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親愛的朋友,歌手蔡齡齡因抑鬱症自殺身亡,伴著她唱的那些優美的歌,感傷……!抑鬱症患者自殺,最痛苦的莫過於患者最親近的人,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打擊,多麼巨大的精神創傷,通常濃濃的悲傷之外還伴隨深深的憤怒。憤怒指向內,則表現為極度自責和自我傷害;指向外則表現為對外界因素的言語甚至行為的攻擊性;憤怒甚至有可能指向逝者,埋怨他/她的狠心離去。遭遇這種性質的創傷後,家屬的這種情緒表現非常普遍,是人類的正常心理反應,無論誰遭此打擊都難免痛苦,難免產生很多消極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會恢復平靜。時間是醫治一切創傷的良藥。從這點看,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是希望加速恢復平靜的進程,希望用面對而非遺忘或封存來真正促進創傷的癒合。我將一些想法整理出來,期望遭遇類似不幸的朋友可以更加平靜、客觀的看待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創傷事件本身,並期望減少對自己的傷害和對他人的傷害。

目前人們普遍對心理和精神方面疾病了解日益增長,但畢竟還不足,作為家屬,積極主動增加對疾病和治療相關的認識是一方面,發現問題難以處理時及時送專科就醫是另一方面,兩方面都很重要。如果親友持續兩週具有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減退、自罪自責、記憶力或注意力等下降,失眠或早醒或嗜睡,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乃至性慾減退、甚至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的行為,那麼就可以初步懷疑是抑鬱症,需要及時送專科診治。大部分家屬可能在最初並不能意識到問題的性質,會期望通過親友勸說、寬慰、分心等其他方式來幫助患者,當事人本人可能也會期望通過迴避一些社交、工作來調節自己的狀態。嘗試過均無明顯效果,家屬可能才送醫。延誤時機可能會加重病情,不利於治療,也可能會增加惡性事件的發生。但這仍然涉及心理精神健康知識的普及。當事人和家屬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先行嘗試的努力透露的對當事人的愛是讓人感動的,也是不瞭解問題性質之下的大家通常會走的路。有些生理疾病發作,耽誤一分鐘可能就沒了性命。心理科、精神科的問題,當嚴重到影響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時也是極為緊急,命懸一線。大家能夠及時幫助當事人尋找專業幫助,就走出了對當事人特別有幫助的關鍵一步。

抑鬱症的治療以及自殺風險評估和預防是專科醫生根據診斷結果,需要囑咐家屬積極配合的。醫囑一般是根據診斷結果給出的,不同的診斷結果會產生不同的需要家屬配合的注意事項。輕中度抑鬱症一般自殺風險較小。重度抑鬱症自殺風險較大。具有興趣喪失,情緒低落,精力疲乏,迴避社交、無法工作,反覆出現具體明確的自殺觀念、計劃甚至行為等等一系列核心症狀,就可能診斷為重度抑鬱。下診斷應秉持嚴謹、科學的態度,不是草率確定;診斷後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應該隨著時間、治療的推移而調整。家屬及患者雙方都需要明瞭治療不是吃仙丹,不可能一次見效,所以一定要遵醫囑治療。

家屬需要反饋給醫生足夠全面詳盡的信息,當然具體診斷仍然需要醫生與當事人本人面談之後,綜合對當事人的觀察問診、家屬反饋等等信息,才可以最終得出。輕度抑鬱症更好比心靈小感冒,醫生通常不會告訴感冒患者,感冒有可能引起中耳炎、心肌炎。但是抑鬱症的話,需要信任家屬及患者的承受能力,雙方都應該增強對患者可能自殺的風險意識。抗抑鬱藥物通常數週起效。興趣減退或喪失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在服藥見效後,可能通常恢復的第一個興趣會是自殺的興趣。

目前國內精神科醫師和患者的比例嚴重失調,全國各地的患者都彙集到有限的幾家大的精神衛生醫院,龐大的患者群體等待診治,精神科醫生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每個門診的時間都非常緊張。在有限的時間內,單純依靠與精神科醫生一次兩次,每次幾分鐘的溝通,單純依靠藥物治療,可以治療抑鬱症的症狀,但是尤其患者的心理社會因素明顯地情況下,不足以從根本上進行幫助。專業的心理干預設置要求幾十分鐘一次,通過各種方法調節患者的認知、情緒、行為,無論時間、形式,對於需要耐心對待的患者都是很有幫助的。藥物治療對於心理精神疾病的生理基礎起到調節、治療的作用,在嚴重精神疾病發作期是必須的,心理干預在這一階段還只是支持性和輔助性的;在康復期,則要強化心理干預,藥物治療也需要跟上。如果有其他心理性因素一同引發疾病,就更需要藥物治療、心理干預雙管齊下。所以一方面必須要遵醫囑接受精神專科治療,另一方面,需要諮詢精神專科醫生後,在合適的階段加入必要地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更是需要過程的。

如果患者之前透露過自殺的念頭,這可能是疾病和求救的信號!陷入抑鬱症的人對己對人對世界對未來都很絕望,對治療也缺乏興趣和信心,所以很多具有程度不一的自殺風險。難以自拔,就更需要我們作為親友、作為精神科醫生、作為心理諮詢師,對周圍人更多關愛,對疾病更多瞭解,更敏感的覺察疾病徵兆、更耐心的陪伴處於抑鬱困境中的人、更細緻的做好預防自殺工作和促進治療工作。當然自殺觀念或行為是嚴重抑鬱症的症狀,但即使抑鬱症患病期間,抑鬱也並非自殺的唯一可能原因。

我們都希望能挽救親友和更多人,無論他/她有多麼痛苦,我們都願意讓他/她活著。面對一些非常煎熬的生理疾病,讓絕望的病人痛苦的活著,是不是有部分是出於減少我們自己內心的負罪感,或者我們理所當然認為他/她想活著,但其實或許未必是他/她的真實願望?而抑鬱症患者的自殺想法往往絕不是他們平靜狀態下的真實想法,而是情緒低落狀態下的想法。但是影響治療效果的有治療時間、藥物或療法本身的作用、醫生的職業素質、家屬的配合、患者本人的意志努力等。影響生死的因素也極其複雜,藥物或者心理干預甚至家屬的日夜陪伴、寸步不離都只能盡力協助降低死亡風險,卻難以逆轉命運。蔡齡齡的歌《解脫》,聽起來就彷彿代表了因抑鬱症離開的逝者對親友的叮嚀。逝者安息,生者仍需勇敢前行,勇敢去愛,愛自己、愛別人,幫助更多困境中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