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焦慮出現時,該怎麼做?

移動互聯網 iPad 朋友圈 睡眠 敏悟正念減壓助眠 敏悟正念減壓助眠 2017-11-07

焦慮是另外一種富貴病,現代病。我認識的人中好像沒有不焦慮的,只是程度深淺的差異。完全害怕焦慮,你會同時放棄成長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逃離北上廣”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的原因。既然躲不過,不如明智的來面對。當你能心平氣和的面對自己的焦慮之時,也就是心態 ready 之日。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產生了拖延,越多任務,越無法開始,越無法開始,就越焦慮。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成為工作狂,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瘋狂攬活,把自己搞垮。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開始自暴自棄,吸菸,酗酒,吸毒,沉迷遊戲,暴飲暴食,迷戀網絡等。

有的人一旦焦慮,就開始發脾氣,身邊的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輕微的刺激就讓你爆發。

你焦慮嗎?你是上述的哪種人?

其實每個人都會焦慮。

大部分人焦慮時,就會產生失眠,頭暈,肚子不舒服,疼痛,心悸等不好的軀體反應,相對應的,不耐煩、煩躁、易怒、低落等情緒也會隨之而來。

希望這篇文字,能幫助大家認識焦慮是怎麼一回事,找到對應的方法。

當焦慮出現時,該怎麼做?

焦慮是什麼

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裡說,恐懼是我們面對著威脅,也知道威脅是什麼;而焦慮是你知道自己面對著威脅,卻不知道威脅自己的對象是什麼。焦慮是一種眩暈,一種混沌。

克爾凱郭爾認為,焦慮是我們人生的學府,焦慮在說明我們有機會去實現某種可能性,但也有可能無法實現它,焦慮讓我們學會了信仰。

提出”心流flow"的心理學家米哈伊說,我們總在焦慮和無聊當中徘徊。

那麼,焦慮究竟是什麼?

根據弗洛伊德的《抑制、症狀與焦慮》中的焦慮理論,焦慮分為三種,現實焦慮,道德焦慮,神經焦慮。

1. 現實焦慮

坐飛機時害怕飛機墜毀

一個人在家害怕被盜竊

在陌生的城市沒安全感

你有沒有過這些感受?

當我們擔心外部世界會發生一些危險時,大腦就會發出信號,提醒我們警惕,這個信號就是現實焦慮。

2. 道德焦慮

你有過一些不道德的想法嗎?

你後悔過曾經做過的錯事嗎?

我們會為此覺得內疚和羞恥,究竟為什麼呢?

從小到大,父母、老師、社會一直在教育我們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它們是我們的“道德仲裁者”,一旦我們“做錯事”,就會受到懲罰。久而久之,這些教育的內容就成為了我們心中的道德律令。

一旦我們做出,甚至只是想做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大腦就會用內疚和羞恥對我們進行自我懲罰。

我們很討厭,甚至害怕內疚和羞恥這兩種極為負面的情感,為了避免懲罰的到來,大腦會發出焦慮信號來提醒我們,這就是道德焦慮。

3. 神經焦慮

你有沒有過莫名其妙的焦慮?

你找不到源頭卻又揮之不去?

甚至你都不知道在焦慮什麼?

神經焦慮是現實焦慮的升級版,但是它藏得很深,我們根本意識不到,每個人的內心都對某些東西有強烈的慾望與恐懼(愛情,金錢,性,權利,毒品等)。

當這些慾望和恐懼被大量釋放時,很容易讓我們頻臨崩潰,此時,大腦發出的信號就是神經焦慮信號。

焦慮並不是病

很多人討厭焦慮,認為焦慮是一樣不好的東西。其實,焦慮並不是直接導致疾病的原因。

很多情況下,是為了擺脫焦慮所做的掙扎導致了疾病。

當我們採取強迫行為來減輕焦慮,就會形成強迫症。

當我們採取遲點再做來減輕焦慮,就會形成拖延症。

焦慮是一種通用的情感貨幣,任何的情感,我們都能通過焦慮感受到。

如上文所說,焦慮是大腦給我們的提醒、防禦機制,研究也表明,一定程度的焦慮能讓人表現更好。適當水平的焦慮能幫助我們更客觀地認識處境,而不是隻看到好的一面。經常焦慮的人也被證實智商更高,尤其是表達方面。

然而,如果你的焦慮已經超標,嘗試一下下面的方法吧。

如何對抗焦慮

少玩微信

“微信越來越讓一些人感到焦慮與焦躁,甚至神經質,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信息。”

看來微信帶來的焦慮遠比我們想象中嚴重,那麼,你有沒有被淹沒在未讀信息的海洋中呢?

你可以:

1. 關閉朋友圈功能

關掉朋友圈可以過濾掉絕大數可能引發焦慮的信息,重點關注的朋友,可以在聊天窗點進去看他的朋友圈,也可以一個月開幾次朋友圈,看完就關掉。

2. 關閉信息提醒功能

當你集中精神工作時,微信消息不斷的震動和響聲會打斷工作,降低效率,帶來焦慮情緒。

關掉信息提醒功能,一天統一回復1-2次微信。有人會問,如果有人找我怎麼辦?一般來講,通過微信找你的事情肯定不會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人們一般會打電話,這點請放心。

3. 手機卸載微信,用IPAD上微信

絕大多數人都在手機上用微信,如果你統計一下每天打開微信的次數,會把自己嚇一跳。

那麼,為什麼要用IPAD來上呢?

因為,IPAD的微信用戶體驗

實!在!太!差!了!

你不會特別想用它,自然就降低了使用微信的頻率。

做不動腦只動手的事情

焦慮是由大腦發出的,花時間在動手的事情上,大腦就能得到適當放鬆,可以明顯降低焦慮。

搞清潔:房間,浴室,鏡子,刷一次,立馬成就感爆棚。

運動:跑步,踢球,跳舞,跳繩,一切你愛的運動都行。

手工:木工,編制,樂高,咖啡,烘培,種植。

服務自己:按摩,塗指甲油,做個面膜。

試試這些事情,你的焦慮感會大大降低。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有很多種方法,比如數呼吸、觀察自己的思維、步行冥想、軀體掃描等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正念練習的引導語大多不復雜,但做起來卻不簡單,因為這些冥想的要求經常會挑戰我們現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而正是這些思維和行為模式導致了我們的心理情緒問題。

比如我們慣於過度思考,正念就要求覺察而不參與思考過程;我們慣於條件反射式地逃避負面體驗,正念就要求坐在那裡學習體驗、忍耐而不逃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