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失控CEO被休假,滴滴的機會要來了嗎?

移動互聯網 滴滴打車 Uber 智能出行 互聯網共享經濟 2017-06-21

一家企業在高速擴張階段,往往一些隱患容易被掩蓋,但當速度放緩下來或急剎車時,潛在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6月14日,估值高達690億美元的全球打車巨頭優步創始人兼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宣佈無限期休假,輿論譁然。雖然並不會立刻判處“死刑”,但“被休假”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根據一份來自於優步董事會的報告顯示,卡蘭尼克將會被剝奪權力,並任命一位新的獨立董事和首席運營官,來接替卡蘭尼克的管理權。

其實,卡蘭尼克的“下課”並不偶然,之前數個月內,優步的CTO、COO、CFO已相繼離職。

有人說,這家全球瘋狂擴張了兩年的打車公司,終於開始走下神壇了。只是給出的原因有點滑稽,涉及到性騷擾、性別歧視、CEO與司機吵架、公司企業文化不正、管理能力不足等各個方面,但真正的原因可能更多來自於業務端的不濟。優步、滴滴等野蠻生長多年後,如今開始減速,人們才開始理性思考,優步的方向真的對了嗎?

優步碰到麻煩,滴滴的機會來了嗎?

優步陷入到管理層動盪期後,必然會影響其全球業務的開展,甚至會出現衰退。於是,有人猜測,這是否意味著估值僅次於優步的滴滴的機會窗口來了?滴滴雖然與優步中國在2016年從相殺走向相愛,優步也成了滴滴的單一大股東,並各自向董事會派駐了一名董事,但兩家關係微妙,似乎並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何況,2015年9月,滴滴就給優步美國的競爭對手Lyft投資了1億美元。

目前來看,即使優步在全球的業務出現萎縮,恐怕滴滴也不會貿然趁虛而入,因為優步已經在全球遭遇了歧視、出租車反抗、政府禁令等一系列難題,滴滴必然會碰到相同的問題。

更何況滴滴與優步在商業模式上趨同,優步雖說估值高達690億美元,手握72億美元的現金,但公司前景已經開始被行業唱衰。這與過去一片喝彩聲大相徑庭。2017年4月的財務數據顯示,不包括中國業務在內,優步去年的虧損額高達28億美元,距離盈利還遙遙無期。以優步在全球打車軟件市場的地位,高速擴張的週期已經過去,接下來如何盈利,會是一個大考。

很多都存在這樣的疑問,優步到底具備不具備盈利的能力?目前既看不到清晰的路徑,行業裡也沒有定論。而問題就出在共享經濟的運營模式上。優步是輕資產運營,平臺自身幾乎不提供任何自己的車輛和司機,通過私家車、司機加盟和一個平臺來完成出行服務訂單分配和調度。過去數年,優步、滴滴等燒掉了上百億元,對司機和車輛進行補貼,但只是把體量做大了,可持續性不足,也沒回答通過抽取佣金來盈利是否可行的問題。

所以說,一些評論文章將優步當下遭遇的管理層動盪,以及CEO卡蘭尼克的“被休假”,歸咎於所謂的性騷擾醜聞、企業文化,是沒看到本質問題。試想,一家前景光明、經營完善的公司,董事會才不會動不動就對創始人和CEO下“黑手”呢。

滴滴和優步都會轉型,但路可能不太好走

相比優步,滴滴在中國碰到的問題是政策監管帶來的影響。隨著各地網約車新政細則的出臺和實施,不僅對司機和車輛進行更為嚴格的准入審核,更對網約車的定位進行了“糾正”。如今,大規模的補貼早已偃旗息鼓,司機積極性不高了,乘客打車價格與出租車持平,甚至專車價格還高於出租車,打車已經不像過去那樣輕鬆了,等待的時間變長,用戶使用滴滴的頻次自然也就降低了。

那麼,怎麼突破這一現狀呢?可能優步和滴滴都在考慮換一個跑道。

今年5月17日,滴滴宣佈繼續融資55億美元,估值達到了500億美元,其中軟銀出資佔了90%,據說騰訊、蘋果也追加了投資。對於新一輪的融資,行業裡很多人大呼看不懂:滴滴受政策影響,為何還能保持如此高的估值呢?在今年1月的滴滴年會上,CEO程維的一席話讓很多人明白了,他說,滴滴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無人駕駛和新能源汽車運營商。而之前融資的55億美元的一大部分,將用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研發。看來,滴滴已經開始摘掉過去私家車加盟的C2C的帽子,給投資者講了一個新故事。

但這條路走起來可能也沒那麼順暢。首先,無人駕駛技術離真正落地還很遠,保守估計兩三年內技術難成熟,不可能應用,更難以降低司機運營成本高的現實。其次,滴滴在無人駕駛技術上並無優勢,TheInformation對當下無人駕駛發展態勢進行了一個排名,谷歌第一,滴滴第十七名墊底。再者,無人駕駛車輛恐怕很難在私家車身上實施,滴滴只有前期進行大量的投資,甚至是自主購買新能源的智能汽車,採取重資產運營的模式,才更為可行。而一旦邁出這一步,意味著滴滴業務側重點變了。

而且,最近城市裡分時租賃的共享汽車又開始火熱起來了,雖然投放量還在幾千臺的初級規模上。但長遠看,不管是5公里範圍內的共享單車出行,還是不帶司機的路邊停放的共享汽車,盯的都是出行服務,多多少少都會給原來的打車模式帶來衝擊。所以我們預測,滴滴將來肯定會在共享汽車和運營上有所動作,甚至不排除在上游造車環節上佈局。而走這條路的話,可能又要度過一個漫長的煎熬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