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改變汽車行業

我們簡單定義一下未來出行:依託新能源、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汽車的駕駛屬性逐漸弱化,變成移動的第三空間;結合智慧城市,逐步成為無縫、共享的交通工具,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出行業態。

"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改變汽車行業

我們簡單定義一下未來出行:依託新能源、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汽車的駕駛屬性逐漸弱化,變成移動的第三空間;結合智慧城市,逐步成為無縫、共享的交通工具,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出行業態。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四個字始於Uber、滴滴熱鬧的共享出行,興於新能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熱潮;一時間互聯網科技行業下沉到汽車領域,汽車行業也開始了向新領域的探索,汽車突然變成科技行業,所需的人才也發生了變化;適逢汽車行業出現衰退,這一領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

"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改變汽車行業

我們簡單定義一下未來出行:依託新能源、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汽車的駕駛屬性逐漸弱化,變成移動的第三空間;結合智慧城市,逐步成為無縫、共享的交通工具,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出行業態。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四個字始於Uber、滴滴熱鬧的共享出行,興於新能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熱潮;一時間互聯網科技行業下沉到汽車領域,汽車行業也開始了向新領域的探索,汽車突然變成科技行業,所需的人才也發生了變化;適逢汽車行業出現衰退,這一領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那面對這種變化相關從業者該如何面對轉變?應屆畢業生又何去何從?

未來出行是一個逐步進化的過程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即便現在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異常火熱,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未來出行的滲透和汽車行業的轉變一定是緩慢的。畢竟面對十億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慣,考慮到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特性,真正全面大範圍的未來出行可能要在30年後才能實現。

"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改變汽車行業

我們簡單定義一下未來出行:依託新能源、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汽車的駕駛屬性逐漸弱化,變成移動的第三空間;結合智慧城市,逐步成為無縫、共享的交通工具,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出行業態。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四個字始於Uber、滴滴熱鬧的共享出行,興於新能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熱潮;一時間互聯網科技行業下沉到汽車領域,汽車行業也開始了向新領域的探索,汽車突然變成科技行業,所需的人才也發生了變化;適逢汽車行業出現衰退,這一領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那面對這種變化相關從業者該如何面對轉變?應屆畢業生又何去何從?

未來出行是一個逐步進化的過程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即便現在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異常火熱,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未來出行的滲透和汽車行業的轉變一定是緩慢的。畢竟面對十億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慣,考慮到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特性,真正全面大範圍的未來出行可能要在30年後才能實現。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出行和交通大概會是這個樣子:

2年後(2021年):

  • L2級別智能輔助駕駛普及,配置率超過80%
  • L3級別自動駕駛出現,但使用場景極其有限,且僅限於少數頂配車型
  • C-V2X開始量產(福特),部分城市開始支持車路協同式的智慧交通

5年後(2024年):

  • L4自動駕駛在部分城市出現,robotaxi成為某些區域解決出行問題的關鍵
  • 5G逐漸在汽車中普及,V2X能成熟輔助自動駕駛工作

10年後(2029年):

  • 部分城市和區域開始大力推行共享出行,並且不允許私家車進入
  • 真正的無人駕駛出現,但由於大量的非自動駕駛車輛存在,交通系統仍然複雜

30年後(2049年)

  • 絕大多數車輛和主要城市依靠自動駕駛實現共享與高效利用,私家車大幅減少,路權的概念出現

汽車公司在出行行業依舊佔據主導地位

以上還算是比較樂觀的預測,實際情況可能更晚;在這逐步又漫長的變化中,汽車公司有充足的時間應對改變與挑戰。而眾多汽車公司其實已經察覺到了轉變,並在通過自身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經濟實力作出轉型——從傳統制造企業向以服務為導向的出行公司、科技公司演進。如下表所示,全球主要的汽車巨頭都已經採取了明確的行動。

"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改變汽車行業

我們簡單定義一下未來出行:依託新能源、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汽車的駕駛屬性逐漸弱化,變成移動的第三空間;結合智慧城市,逐步成為無縫、共享的交通工具,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出行業態。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四個字始於Uber、滴滴熱鬧的共享出行,興於新能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熱潮;一時間互聯網科技行業下沉到汽車領域,汽車行業也開始了向新領域的探索,汽車突然變成科技行業,所需的人才也發生了變化;適逢汽車行業出現衰退,這一領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那面對這種變化相關從業者該如何面對轉變?應屆畢業生又何去何從?

未來出行是一個逐步進化的過程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即便現在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異常火熱,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未來出行的滲透和汽車行業的轉變一定是緩慢的。畢竟面對十億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慣,考慮到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特性,真正全面大範圍的未來出行可能要在30年後才能實現。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出行和交通大概會是這個樣子:

2年後(2021年):

  • L2級別智能輔助駕駛普及,配置率超過80%
  • L3級別自動駕駛出現,但使用場景極其有限,且僅限於少數頂配車型
  • C-V2X開始量產(福特),部分城市開始支持車路協同式的智慧交通

5年後(2024年):

  • L4自動駕駛在部分城市出現,robotaxi成為某些區域解決出行問題的關鍵
  • 5G逐漸在汽車中普及,V2X能成熟輔助自動駕駛工作

10年後(2029年):

  • 部分城市和區域開始大力推行共享出行,並且不允許私家車進入
  • 真正的無人駕駛出現,但由於大量的非自動駕駛車輛存在,交通系統仍然複雜

30年後(2049年)

  • 絕大多數車輛和主要城市依靠自動駕駛實現共享與高效利用,私家車大幅減少,路權的概念出現

汽車公司在出行行業依舊佔據主導地位

以上還算是比較樂觀的預測,實際情況可能更晚;在這逐步又漫長的變化中,汽車公司有充足的時間應對改變與挑戰。而眾多汽車公司其實已經察覺到了轉變,並在通過自身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經濟實力作出轉型——從傳統制造企業向以服務為導向的出行公司、科技公司演進。如下表所示,全球主要的汽車巨頭都已經採取了明確的行動。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所以,既然有錢、有資源的汽車公司又都主動做出了改變,那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們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前兩年那些動輒“顛覆”汽車的科技企業和新勢力,如今又在哪?面對未來出行,汽車行業應該有信心。

汽車行業從業者的機會

雖然未來出行30年後才會廣泛普及,但這漫長的30年卻伴隨了我們這一代全部的職業生涯,挑戰是當然存在的,但仔細想想其中難道就沒有機遇?

"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改變汽車行業

我們簡單定義一下未來出行:依託新能源、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汽車的駕駛屬性逐漸弱化,變成移動的第三空間;結合智慧城市,逐步成為無縫、共享的交通工具,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出行業態。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四個字始於Uber、滴滴熱鬧的共享出行,興於新能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熱潮;一時間互聯網科技行業下沉到汽車領域,汽車行業也開始了向新領域的探索,汽車突然變成科技行業,所需的人才也發生了變化;適逢汽車行業出現衰退,這一領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那面對這種變化相關從業者該如何面對轉變?應屆畢業生又何去何從?

未來出行是一個逐步進化的過程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即便現在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異常火熱,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未來出行的滲透和汽車行業的轉變一定是緩慢的。畢竟面對十億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慣,考慮到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特性,真正全面大範圍的未來出行可能要在30年後才能實現。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出行和交通大概會是這個樣子:

2年後(2021年):

  • L2級別智能輔助駕駛普及,配置率超過80%
  • L3級別自動駕駛出現,但使用場景極其有限,且僅限於少數頂配車型
  • C-V2X開始量產(福特),部分城市開始支持車路協同式的智慧交通

5年後(2024年):

  • L4自動駕駛在部分城市出現,robotaxi成為某些區域解決出行問題的關鍵
  • 5G逐漸在汽車中普及,V2X能成熟輔助自動駕駛工作

10年後(2029年):

  • 部分城市和區域開始大力推行共享出行,並且不允許私家車進入
  • 真正的無人駕駛出現,但由於大量的非自動駕駛車輛存在,交通系統仍然複雜

30年後(2049年)

  • 絕大多數車輛和主要城市依靠自動駕駛實現共享與高效利用,私家車大幅減少,路權的概念出現

汽車公司在出行行業依舊佔據主導地位

以上還算是比較樂觀的預測,實際情況可能更晚;在這逐步又漫長的變化中,汽車公司有充足的時間應對改變與挑戰。而眾多汽車公司其實已經察覺到了轉變,並在通過自身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經濟實力作出轉型——從傳統制造企業向以服務為導向的出行公司、科技公司演進。如下表所示,全球主要的汽車巨頭都已經採取了明確的行動。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所以,既然有錢、有資源的汽車公司又都主動做出了改變,那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們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前兩年那些動輒“顛覆”汽車的科技企業和新勢力,如今又在哪?面對未來出行,汽車行業應該有信心。

汽車行業從業者的機會

雖然未來出行30年後才會廣泛普及,但這漫長的30年卻伴隨了我們這一代全部的職業生涯,挑戰是當然存在的,但仔細想想其中難道就沒有機遇?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建議一:內部轉崗

汽車企業主動擁抱變化尋求轉變的時候,內部就會多出很多新的部門和崗位,眾多車企都成立了智能網聯、新能源等部門;但由於行業差異軟件、計算機和控制的新興崗位短時間難以在市場上得到補充,這就給企業內部的員工給了機會。

所以,汽車工程師完全可以在內部轉崗到新的領域。比如底盤領域的轉向智能駕駛的橫向、縱向控制,碰撞領域的從被動安全轉做主動安全,發動機領域的去做混動……我身邊已經有了不少這樣的例子,當然即便轉崗很多也是從基礎的崗位做起,有一個積累和學習的過程。

建議二:科技公司的機會

前幾年進軍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科技公司打出了“不要傳統汽車行業人”的口號。不過最近兩年可能是發現汽車行業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麼容易顛覆,這些公司紛紛又開始認慫。開始招募車企的人才,尤其是動整車控制、架構、試驗、底盤等等方面的工程師。

因為不管自動駕駛如何發展,車依然是車,其本質的行駛功能不會變,對汽車最本質的舒適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會變,所以如果有心去別的領域也可以多關注科技公司的機會。

建議三:按兵不動

就像提到的,無論汽車和未來出行如何改變,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本質不會變,自動駕駛只是改變了駕駛員、新能源只是改變了燃料。未來對舒適性、安全性、動力性等等與汽車行駛核心要素相關的要求或許反而更高。

那麼,造型、底盤、NVH、車身、內外飾、工藝等方面的職業需求會伴隨汽車的始終,變化的只有其表現形式;那麼這些領域的從業者完全可以選擇繼續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深耕,做到頂尖。

但還是要說,並不鼓勵盲目轉到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一是因為自動駕駛的浪潮前兩年起的過於凶猛,產生了很多泡沫;二是自動駕駛的產業化還在摸索中,盲目進入可能會有落差;三是如果沒有充分做好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準備,可能會因為在工作中面臨困難。

對相關專業學生的建議

對於目前在讀的機械、材料、車輛等傳統專業的同學們來說,當然是建議早日轉到新領域。製造、工藝等傳統的崗位在汽車市場總體趨於飽和的情況下將變為“存量”職業,這些崗位不會在大規模招收新員工,而且還將面臨老員工的競爭。去正在發展的新領域將會有更多的機會。

"

本期我們邀請了

資深汽車電子開發專家 史高拔

為各位分享:

不同的學科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改變汽車行業

我們簡單定義一下未來出行:依託新能源、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汽車的駕駛屬性逐漸弱化,變成移動的第三空間;結合智慧城市,逐步成為無縫、共享的交通工具,拓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出行業態。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未來出行”四個字始於Uber、滴滴熱鬧的共享出行,興於新能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熱潮;一時間互聯網科技行業下沉到汽車領域,汽車行業也開始了向新領域的探索,汽車突然變成科技行業,所需的人才也發生了變化;適逢汽車行業出現衰退,這一領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那面對這種變化相關從業者該如何面對轉變?應屆畢業生又何去何從?

未來出行是一個逐步進化的過程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即便現在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異常火熱,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未來出行的滲透和汽車行業的轉變一定是緩慢的。畢竟面對十億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慣,考慮到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特性,真正全面大範圍的未來出行可能要在30年後才能實現。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出行和交通大概會是這個樣子:

2年後(2021年):

  • L2級別智能輔助駕駛普及,配置率超過80%
  • L3級別自動駕駛出現,但使用場景極其有限,且僅限於少數頂配車型
  • C-V2X開始量產(福特),部分城市開始支持車路協同式的智慧交通

5年後(2024年):

  • L4自動駕駛在部分城市出現,robotaxi成為某些區域解決出行問題的關鍵
  • 5G逐漸在汽車中普及,V2X能成熟輔助自動駕駛工作

10年後(2029年):

  • 部分城市和區域開始大力推行共享出行,並且不允許私家車進入
  • 真正的無人駕駛出現,但由於大量的非自動駕駛車輛存在,交通系統仍然複雜

30年後(2049年)

  • 絕大多數車輛和主要城市依靠自動駕駛實現共享與高效利用,私家車大幅減少,路權的概念出現

汽車公司在出行行業依舊佔據主導地位

以上還算是比較樂觀的預測,實際情況可能更晚;在這逐步又漫長的變化中,汽車公司有充足的時間應對改變與挑戰。而眾多汽車公司其實已經察覺到了轉變,並在通過自身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經濟實力作出轉型——從傳統制造企業向以服務為導向的出行公司、科技公司演進。如下表所示,全球主要的汽車巨頭都已經採取了明確的行動。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所以,既然有錢、有資源的汽車公司又都主動做出了改變,那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們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前兩年那些動輒“顛覆”汽車的科技企業和新勢力,如今又在哪?面對未來出行,汽車行業應該有信心。

汽車行業從業者的機會

雖然未來出行30年後才會廣泛普及,但這漫長的30年卻伴隨了我們這一代全部的職業生涯,挑戰是當然存在的,但仔細想想其中難道就沒有機遇?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建議一:內部轉崗

汽車企業主動擁抱變化尋求轉變的時候,內部就會多出很多新的部門和崗位,眾多車企都成立了智能網聯、新能源等部門;但由於行業差異軟件、計算機和控制的新興崗位短時間難以在市場上得到補充,這就給企業內部的員工給了機會。

所以,汽車工程師完全可以在內部轉崗到新的領域。比如底盤領域的轉向智能駕駛的橫向、縱向控制,碰撞領域的從被動安全轉做主動安全,發動機領域的去做混動……我身邊已經有了不少這樣的例子,當然即便轉崗很多也是從基礎的崗位做起,有一個積累和學習的過程。

建議二:科技公司的機會

前幾年進軍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科技公司打出了“不要傳統汽車行業人”的口號。不過最近兩年可能是發現汽車行業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麼容易顛覆,這些公司紛紛又開始認慫。開始招募車企的人才,尤其是動整車控制、架構、試驗、底盤等等方面的工程師。

因為不管自動駕駛如何發展,車依然是車,其本質的行駛功能不會變,對汽車最本質的舒適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會變,所以如果有心去別的領域也可以多關注科技公司的機會。

建議三:按兵不動

就像提到的,無論汽車和未來出行如何改變,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本質不會變,自動駕駛只是改變了駕駛員、新能源只是改變了燃料。未來對舒適性、安全性、動力性等等與汽車行駛核心要素相關的要求或許反而更高。

那麼,造型、底盤、NVH、車身、內外飾、工藝等方面的職業需求會伴隨汽車的始終,變化的只有其表現形式;那麼這些領域的從業者完全可以選擇繼續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深耕,做到頂尖。

但還是要說,並不鼓勵盲目轉到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一是因為自動駕駛的浪潮前兩年起的過於凶猛,產生了很多泡沫;二是自動駕駛的產業化還在摸索中,盲目進入可能會有落差;三是如果沒有充分做好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準備,可能會因為在工作中面臨困難。

對相關專業學生的建議

對於目前在讀的機械、材料、車輛等傳統專業的同學們來說,當然是建議早日轉到新領域。製造、工藝等傳統的崗位在汽車市場總體趨於飽和的情況下將變為“存量”職業,這些崗位不會在大規模招收新員工,而且還將面臨老員工的競爭。去正在發展的新領域將會有更多的機會。

準備好迎接未來出行帶來的改變了嗎?

建議一:緊貼電子+軟件

永遠不要因為自己的專業是機械、材料,就放棄對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學習;而除了某些少數不負責任的企業,大多數車企在校招時都會按照你的項目經歷來篩選,而並不是專業名稱一刀切。仔細想想大學的專業設置重點深入“自動化”相關領域,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參加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無人車大賽等比賽,沒條件的買單片機自己編程玩,在實戰中提升自己的相關能力。

建議二:自學編程

雖說機械專業學編程可能也比不上計算機專業的,但在現在這個時代編程已經逐漸成為一項基本能力。不論你以後是否從事相關的開發,會一些基礎的編程都會讓工作效率提升,爬個數據,做個統計,做點自動化測試小工具……在其中發現自己的興趣,說不定也能有新的機遇。

建議三:在交叉學科中發現價值

單一的學科在漫長的發展中往往已經相對成熟,新人的機會比較少。但如果處於交叉學科,結合一些新的領域便能發現很多創新點。比如機械+電子之於機器人,機械+半導體之於MEMS……以一個領域為基礎做深,再結合另一個領域拓展廣度,說不定能看到新的機會。

說到底,未來出行對汽車行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汽車從業者不去調整自己迎接挑戰,不僅不會為汽車行業帶來改變,反而只會被未來改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