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情商低,叫“好為人師”

顏真卿 孔子 三島由紀夫 玫瑰 北大青鳥中博軟件學院 北大青鳥中博軟件學院 2017-11-06

世道變壞,是從人人都想做別人的老師開始的。

有一種情商低,叫“好為人師”

孔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孟夫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必有我師”是謙遜求知,“好為人師”是自大無知。

很多人熱衷於給別人做老師,更熱衷於給別人做學生。上一秒還在接受上司的耳提面命,下一秒就能板起面孔,向身邊的人傳授人生經驗。

我們的人生,被各類“教你做人”的條條框框規劃而成,萬幸的是,不同的教導有時相互矛盾,比如父母會勉勵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朋友則會安慰你“今朝有酒今朝醉”。我們大可以選擇其中喜歡的幾條照做,並且也變得滿嘴道理、振振有詞起來,如此才能安心生活。

而互聯網就像催化劑,讓中國跑步進入人生導師極度豐富的時代。情感,養生,信仰,武術,創業……網紅和大師們無所不會、無所不教,而每次都有大批擁躉端坐屏幕前,虔心聆聽教誨。似乎只有接受那些“道理”的滋養,他們才能從容地面對未來的。

有一種情商低,叫“好為人師”

01

宋朝有個叫鍾傅的官員,每到一個地方,就喜歡譏評匾額上的字,還想要撤掉原先的,自己重寫。

但他的字寫得並不怎麼樣,為此,周圍的人也很頭疼。

曾有一次他路過廬陵,見一山中寺廟,廟中矗立著一幢巍峨的閣樓,鍾傅與其部下官兵圍聚一堂,看著閣樓的匾額上,寫著“定惠之閣”四個字,但落款上的題名模糊不清。

於是鍾傅隨心所欲地加以批評指點,並讓寺中僧人用梯子取下匾額想要重新書寫。

寺僧取下匾額擦拭乾淨之後,發現被鍾傅批評指點的四個字竟是出自顏魯公顏真卿之手。

場面頓時有些尷尬了。鍾傅只得悻悻地嘀咕:“似此字畫,何不刻石?”

陽明先生說:人生大病,在於一“傲”字。

好為人師者,向來自傲。

他們自視過高,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也不會懂得敬畏他人。總會帶著批評的眼光看待一切,鼓吹自己的知識和見解。

他們說,“這事我懂,聽我的沒錯”

他們問,“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他們批評,“你這不對”

他們勸導,“我是過來人”

他們疑惑,“你怎麼就是不聽勸呢?”

……

誠然,在專業領域優秀拔尖的人值得我們敬畏和學習。

但好為人師者,多半卻只是井底之蛙,看到一點點的天空便以為是全部,甚至忍不住呱呱大叫,要全世界做他的觀眾。

在這個人人都能被稱為老師的時代,他們把自己當上帝了。

但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懂得彎腰。

如同巴甫洛夫所說:

“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

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麼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有一種情商低,叫“好為人師”

02

人生導師這個角色歷來都存在,但上下五千年,喜歡教別人做人的人,可能加起來都沒有今天多,不信去數一數,微信流傳的爆款文章裡,有多少把命令式的祈使句作為標題。

雖然孟老夫子坐在中國頂尖人生導師的第二把交椅上,被稱為“亞聖”,但他自己也說:“人之忌,在好為人師。”翻譯成現在流行的句式,就是世道變壞是從人人都想做別人的老師開始的。

外部的指引固然重要,沒有誰的生活方式是憑空而來的,但也沒有誰的人生是復刻自他人的。所謂成功是各類條件疊加的產物,大概連成功人士自己都不能完全說清為什麼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又怎麼能指望從他們那裡學到百試百靈的必勝法則?

有一種情商低,叫“好為人師”

03

民國思想家李宗吾原名“李宗儒”,意為尊崇孔孟,後來大徹大悟,更名為“宗吾”,只崇拜自己,並寫出了驚世駭俗的《厚黑學》一書,指導人們“臉要厚,心要黑”,才能做成大事。

生活的路終究是自己來走,與其聽再多的道理,不如甩開人生導師,邁出雙腳去走一走。《道德經》裡說:“上士聞道,勤能行之。”如果捫心自問辦不到,還不如不去“聞道”。更何況充斥在互聯網上的道理,怕是也並沒有多少是真道理。

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老師,但唯獨人生導師少一些才好。韓寒借電影《後會無期》說了一句話:“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此前的人生,我們接受了太多教誨,餘下的生命,不如就留給自己瞎過吧。

04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是要樂於助人,要贈人玫瑰;

但一旦跨過了幫助的“度”,變得好為人師,那贈人的就是帶刺的玫瑰,沾沾自喜以為手留餘香,卻不曾發現,對方手中扎滿了刺。

曾看過一期TED演講,主題為《如何成為更好的交談者》,在11分鐘的表演中,演說者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向觀眾闡述了10條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在這10條交往準則中,不要好為人師就放在首要位置。

那怎樣才能做到不好為人師呢?

1、確立為人師的及格點。

當我們想著為人師的時候,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需要考慮到。

那就是自己有沒有為人師的資格。自己的年齡、閱歷、學識、專業知識等方面有沒有高過對方的點,這個點,就是為人師的及格點。

2、擺正善意的出發點。

馬爾克斯在告別信中寫道:“一個人只有在幫助他人站起來的時候才有權利俯視他。”

好為人師者,出發點多是賣弄。

無論有沒有真才實學,也不管別人是否需要,會胡亂點評一通,強行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之上,妄圖以其昏昏使之昭昭。

而善為人師者,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給予合理的建議和善意的幫助。

3、可以指點,但不要指指點點。

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但也沒有誰可以接受得了其他人在自己的世界裡橫衝亂撞,指指點點。

三島由紀夫說:“人生的道路該如何走下去,這問題應該由自己去面對。這個問題必須透過閱讀、自我思考,才能想出答案。而這方面,老師幾乎沒傳授過我什麼。”

人生從來都是應該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的,不論關係親密與否,不要越界。

4、懂得謙遜,選擇相信。

巴爾扎克說,謙讓是身體的良心。為人謙遜者,從不好為人師。

因為他們更關注的是自我的不足,渴望求知,而不是去吹噓自己。畢竟吹噓自己的有知,就是在宣揚自己的無知。

不要好為人師,選擇相信他人。相信別人有處理好問題的能力,這世界不是沒了你的建議就會停止運轉。

哲學家約翰 · 洛克說: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輕慢。

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

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在人際交往中,別總急著要給人當老師。

把姿態放平一點,不輕視,不傲然。

畢竟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錯誤。

因此,也就沒有了為人師的立場。無非都是,探討和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