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小紀名士俞珏(揚州江都小紀鎮)

揚州 讀書 阮元 邵伯湖 文章 江都史話 2019-07-10

俞珏(1616-1652),字十瑴(珏),一字子大,江都人,後居小紀。

俞珏自幼體質纖弱,但喜讀書。9歲時即能作文,15歲學書,表箋工楷,雖久習者亦超不過他。24歲(明崇禎十二年,1639)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補郡博弟子員。其時,鄉邑間對其期望甚殷,但後來他在科舉上卻屢困棘闈。為了生計,自己只得於崇禎十三年(1640)設館教書,所得“脩脯”全部歸奉父母。俞珏甚為節儉,服飾不喜文錦,不侈新靡,一布袍可數歲不再製。雖家無儋石之儲,然生活晏如,到也安適。

崇禎十七年(1644)清兵南下揚州,俞珏只得挈全家逃到離邵伯湖40裡的陸家莊避難。在這凋敝流離之際,其岳父病逝。所幸的是,這時有小紀滕氏仰慕俞珏的文才為人,盛情邀請他到小紀做塾師。俞珏本想以服喪未滿百日為由婉辭,但考慮到“瓶罄囊空,不應此何以供朝夕”,便應允了。(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清初小紀名士俞珏(揚州江都小紀鎮)

​小紀本海陵沃土,地郭人稠,這裡的環境與風土人情很適合俞珏,他便蹴茅屋數椽,迎岳母等人居之。

俞珏尊德崇儒,有詩百篇,文若干,是小紀不可多得的文人名士,得到當地百姓的敬重。

俞珏著有《凝暉堂詩集》、《凝暉堂文集》各一卷。清初揚州著名詩人汪懋麟稱他“為人誠樸簡直,孝友,文章品詣與揚筱齊名”。焦循編的《揚州足徵錄》中收有他的《石孺人傳》。阮元編的《淮海英靈集》中亦收有他的兩首詩。

清初小紀名士俞珏(揚州江都小紀鎮)

其一為《題魏子兟讀書碧雲僧舍(即天寧寺杏園)》:“何以詠閒閒,攤書半掩關。雖屯未遠郭,多樹即成山。覓句疎林下,譚禪溼翠間。人來不知徑,數問杏花灣。”其二為《有懷》:“相逢日少別時多,千里瀟湘望碧波。我在花茵讀書處,知君等我更如何。”阮元還在自著的《廣陵詩事》中收有俞珏的《適閒園》詩。其時,陳實庵太史等雅士,均有和韻,可見俞珏文采裴然,在揚州文壇上也素有名氣。(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俞珏為人謙和,性喜淡泊,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遇事不動聲色,而中有主見。他與鄉鄰相處甚善,“無論野農牧笠,一以和藹接之,是以鄉人無賢愚大小,鹹敬如大賓”。鄰居蕭氏、卞氏諸先生與其廬舍相接,更是相交甚洽,經常是花晨月夕,不輟風雨,宴飲噱談,興至時則援筆賦詩,歡呼笑傲,竟夜不倦。

清初小紀名士俞珏(揚州江都小紀鎮)

鄰居蕭德懋被人誣訟,省裡要命人“索之”。當時正值清政權剛剛建立不久,“揚州十日”的慘痛還歷歷在目,所以一聽到這消息後,“他人皆屏跡裹足”,不敢與蕭交談接觸,只有俞珏一人前往安慰。

第二天省裡就要來人將蕭帶走了。俞珏在家中思想鬥爭十分激烈,“秉燭,諮嗟,或憑几,或倚榻,或周步室中者竟夜”,最終決定不管是凶是吉,自己還是隻身陪同前往。於是,“漏下五鼓,即馳至蕭所,大呼曰‘我蕭友也,願與偕往!’言畢,陽陽躍舟而上,了無飾色”。俞珏勇於為友,義氣之烈竟如此,使舟中之人無不感嘆,而俞的岳母與妻子還不知道他已隨船出發。

清初小紀名士俞珏(揚州江都小紀鎮)

“及抵南省面王時”,俞珏“為之慷慨披陳,盡道其抰私誣罔之故,證據明切,辭語愾爽”,王亦為之動容,“稱善者久之”。後來在交談中,王見俞乃一文士,便命題作文,其文采使王大加讚賞。臨行前,王贈衣一件,送其平安歸裡。(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俞珏回到小紀後,鄉人們眾說紛紜,都對他這種為友之心、急友之義異常敬佩。

俞珏後來連遭不幸:先是弟弟病故,再是岳母去世,以一歲之間既哭弟又哭母,以一人之身既勞心又勞力,終至自己也染腹疾而亡,年僅37歲。後人曾為俞珏集詩成冊。

朱毓麒(海 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