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鎮搭臺唱戲始末(揚州江都)

大橋鎮搭臺唱戲,從清康熙年間顧圖河建成都天廟萬年臺開始,距今已有350年。

都天廟內萬年臺,坐北朝南,正對都天廟大門。舞臺用木頭搭成,檯面上鋪木板,臺頂用糧行火油布遮著,前臺唱戲,後臺化妝。舞臺西門“出將”,東門“入相”,樂隊坐東側,白天開演,沒有晚場。進入都天廟大門有一條東西過道,過道上有朝北小樓,與萬年臺臺面相對,寬2.5米左右,都是老夫人、少奶奶們坐在上面看戲,天井內觀眾需自帶長凳。

大橋鎮搭臺唱戲始末(揚州江都)

​當時,大橋鎮上士紳和商店老闆請來由一些業餘愛好者七拼八湊起來的戲班子(俗稱“草臺班子”),劇目中如果差什麼角色,班頭就去找“客串”。演出沒有劇本,全是摹表戲。如“梁祝”,班頭講出故事情節,提出場目和時間要求,至於需要唱什麼、說什麼,都由演員自己發揮,道具服裝也很簡單。唱腔都是“大開口”、“小開口”調,“五字”調,“七字”調,“大陸板”調等。演出不賣票,開演前通常是先敲一陣鑼鼓。班頭手捧“大元寶”,站在臺口高聲說出×××人包場或×××人和×××人合股包場,引得觀眾掌聲齊鳴。

到了清末民初,大橋鎮一些大戶在東街頭火星廟前廣場搭臺唱戲,舞臺坐東朝西。青壯年人都是站在臺口看戲,臺前放十幾排大板凳,大板凳後面是大方桌,桌上放兩張大凳。這些大長凳和大方桌都是四周群眾搬來的,看戲人坐長凳,給二、三分錢,坐桌子給五分錢,這種生意就是好,看戲人想有座位還要事先預約。

大橋鎮搭臺唱戲始末(揚州江都)

演出前鑼鼓開場,叫“打鬧臺”。鑼鼓聲剛停,即有一個頭戴官帽、身穿官服的人,走上臺前東跳西跳,這叫“跳加官”。跳了一陣子後,他手抓前面兩邊衣服角,做出招財手勢,站在旁邊的人便高喊包場者名字“×××官!",聽到喊聲,包場者便派人到臺前把30個銅板(用紅紙包好)放到跳加官的衣兜裡,接著喊“×××加官一次”。如此連續三次,包場者把完三次錢方可開演。

演出節目都是民眾喜聞樂見的,如《梁祝》,《孟姜女哭長城》、《賣油郎》、《三孃教子》、《武松殺嫂》、《六月雪》、《九更天滾釘板》、《秦香蓮》等,也是摹表戲。

大橋鎮搭臺唱戲始末(揚州江都)

場外四周擺滿了小攤子,賣荸薺、熟藕、小麻團、茶水,非常熱鬧。

民國二十七年(1938),在大橋鎮南后街徐家祠堂內(原大橋小學),以曹學滿為主接來民間藝人,開始唱文明戲。三間廳房做戲場,舞臺用木板搭成,檯面朝西,設有固定座位,客滿時群眾自帶板凳或站在場內看戲。分為日場和夜場,晚上點汽油燈照明。日場和夜場的劇本不同,可以演連續劇,如《十把穿金扇》、《武松殺嫂》、《二度梅》、《孟麗君脫靴》等。演出連續劇時根據觀眾人數,如果人數多、生意好,三天的戲能延演五、六天。

演出票價白天5分,晚上8分。演員先後有周小培、夏祝三、劉鶴童、戴月棠、筱金蘭、筱銀蘭、筱金鳳等名角10多人。服務人員用小茶壺泡茶送到觀眾手中,每隔半小時續茶一次,每位收3分錢。場外賣瓜子、花生的人,散場後由他們打掃衛生、排好座位。

徐氏祠堂演戲,時間不到二年,以後由地方辦起私立小學。

大橋鎮搭臺唱戲始末(揚州江都)

民國三十四年(1945)春,大橋鎮開始籌建“星新大舞臺”,以曹學滿為首,花家武、陳鍾林等人合股投資。星新大舞臺坐落在大橋鎮北后街、水巷東側,大門朝北,正對關帝廟廣場。劇場用茅竹搭成,人字架上面蓋蘆蓆、麥草,四周牆壁和窗戶也用雙層蘆蓆,外口用石灰披刷。臺口朝北,座位是固定長板凳,一根木頭一劈兩半,兩頭打上木樁,釘在泥土裡。對號入座,分單號和雙號,後面是普通票座位,中間是行人道,客滿可容納700人。樂隊在舞臺西側,東側放道具,後臺化妝。門口有票房,票價5-8分。每天兩場,晚上點汽油燈照明,內有小賣部,專人泡茶、打手巾把。門外廣場上的小攤子賣豆腐腦、油炸乾子、花生米、香乾臭幹、五香茶豆、茶葉蛋,晚上供應麵條、水餃、糯米粥等小吃。白天和晚上演出結束前10分鐘開大門,讓沒有錢買票的人進去看一點尾戲,飽一下眼福。

開業那天非常熱鬧,大橋鎮上一些鄉紳和大商戶都前來祝賀。劇場掛滿錦旗,門口張燈結綵、鑼鼓喧天,好一派節日氣象。晚上劇場負責人邀請送禮人和鎮上有名氣的人看戲,還送出一些票給家屬來看,首場演出《珍珠塔》。

星新大舞臺也只有三四年時間,解放初停辦。

解放初期的1952年,江都縣文教局在大橋鎮通泰街徐輔宜住宅內辦師資速成班,一年後學生畢業分配,學校搬遷江都。大橋鎮政府利用速成班大禮堂擴建成人民戲院,後面有小樓,樓上可坐100人。劇場常年演出,劇種也擴大到揚劇、京劇、越劇、淮劇、雜劇等。

大橋鎮搭臺唱戲始末(揚州江都)

為了適應新形勢,1958年大橋鎮政府又將大戲院擴建為大會堂,由大橋“四屬”主任張政、張子明為正副主任,安排鎮上4名退伍軍人為管理人員。先後經過兩次擴建,把原來的大長凳改為坐椅,有960個座位,分一區、二區、三區,票價分為三等。大會堂內部設施齊全,吃飯有伙食房,演員有固定床位,夫妻有單獨房間,後院有水井,可以洗衣服、晾晒。

擴建後的大會堂築巢引鳳,招來揚州市揚劇團,鎮江、六合揚劇團,江蘇省揚劇團,上海畢國雲京劇團,馬米娟京劇團,山東雜劇團,杭州、常州、無錫越劇團等輪番演出,在東鄉最為有名。

1965年改為大橋影劇院(程自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