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橋鎮的古街、舊巷、老村莊是鎮民世代聚居的地方,其地名跡址的變更或消失,都是歷史興衰滄桑的印記。

白沙。原是東海岸邊白沙灘塗,歷經土著移民圍墾開荒、繁衍生息,終形成村落,稱之“白沙”。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永濟橋

大橋山寨。隋唐時始稱“村寨”,宋時稱“山寨”並改為“鎮”,明初時一度稱“市”(見清嘉慶《維揚志·公署志》)。

玉帶河與帶水。明永樂年間平江伯陳瑄開鑿白塔河水道,其時河流環繞大橋鎮周圍,經三江營出口至長江,形如帶狀,人稱“玉帶河”,又名“帶水”,稱大橋為“帶橋”。

大橋。清康熙年間地人賢士朱江獨資建永濟橋,橫跨玉帶河兩岸,貫通東西街,至此大橋才有名副其實的大橋,亦是大橋鎮的地標。民國初稱“大橋”市,民國十八年(1929)撤市稱鎮,區域劃分為“大橋”、“青龍”、“仁壽”三鎮,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解放。今為當地社區名。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白塔河

曲巷。大橋鎮東街一彎曲小巷。該巷狹窄多彎,其寬度僅容一人步行,對面來人須側身通過。小巷蜿蜒於民宅牆院之間,故名。

七姓莊(現為新塘村七姓組)。因姚、魏、李、張、顧、褚、徐七姓住戶居於此而名。

青龍橋。傳說古代曾有青龍遊至此,亦說此為青龍地(舊有“青龍”、“白虎”之說),故名。

花土地廟。位於大橋鎮南后街四岔路口(現為團結街中段)。該廟建築較為考究,廟外圍砌了花花牆,對街兩面牆上彩繪了《二十四孝圖》,每年七月大橋鎮盂蘭會在此舉行。該土地廟不同於一般土地廟,故冠之以“花”。解放後,街道拓寬,花土地廟被拆除。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水巷。大橋北后街通河邊之巷(現為菜市街)。該巷西端為大橋河碼頭,人們常年肩挑手提飲用水都經此巷,挑水向東者亦經此巷,巷內地面終日潮溼,遂名“水巷”。現今有了自來水,取水不必肩挑手提,該巷已不復往日水跡斑斑,然群眾仍習慣稱此為“水巷”。

烏龜洲。位於大橋鎮南郊(今童興村趙莊組土地),關於其來歷的傳說有二:

一、此處地形酷似烏龜,故名“烏龜洲”。

二、此地由江南田氏購買,造墓於此,並建墓道坊一座。每年該戶來此祭祖時,都裝運一船江南烏龜洲的烏土撒在該地,藉以懷念祖先,不忘故土。長年累月,烏土愈積愈多,該處土壤也因此得到較大的改良。由於是從烏龜洲運來的烏土,故此地取名“烏龜洲”,現已為村民住宅區。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南壩口。現為童興村趙莊組土地。相傳玉帶河流經此處,在這裡築壩一道,便利路人行走,故名“南壩口”。

塌扒街。在大橋鎮條石大街東盡頭,有一南北向橫街,與東西向的條石大街連成“T”字形,像農具塌扒,於是這“T”字形的一條橫街就名“塌扒街”。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條石街

鳳凰嘴。大橋鎮西郊,有一片荒冢,為“娃娃地”(系埋葬嬰兒及夭亡青少年之墳地,故名)和高姚墳(娃娃地北端的兩座高墳,葬有高、姚二姓死者,故名)。人立高姚墳遠望,只見娃娃地荒冢累累,猶如鳳凰兩翅的斑斑翎毛;在娃娃地南端有一道長溝直通大橋,鎮西街有一河塘,長溝象鳳凰的長頸,河塘似鳳凰嘴,因此這一帶以“鳳凰嘴”得名。

顧家墩。位於大橋鎮南郊,在全鎮地勢最高,像一丘土山。相傳是顧圖河的衣冠冢及顧氏族中人墳地,但並非人工所挑。顧圖河歿後,族中人葬其衣冠於顧家墩,事畢歸去時風雨大作,雷電交加,頃刻間顧之衣冠冢的封土漸漸增高。當族中人剛剛回首觀望,墳頭封土立刻停止了增高,成一土墩,故名“顧家墩”。解放後挖丘取土,顧家墩已整治為良田。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東洋。現為馬場村六、七組。傳說古代此地原系海濱,往東遠眺,一片海洋,因此後人將此處取名為“大東洋”。

卞家岔。以卞姓為主的村莊,因村內岔河較多,舊有“三岔九龍口”之說,於是“卞家岔”因之得名。

馬場。宋建炎四年(1130),岳飛任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是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岳飛親率所部與南犯之金兵激戰於大橋嘶馬、口岸一帶,金兵潰敗。後人將為了紀念岳飛的功績,將岳家軍泊船、繫馬、埋鍋造飯之地分別取名為“船窩”、“馬場”(今大橋鎮馬場村)、“煙囪口”(今已坍入江中)。另大橋鎮舊時還有“大洗馬溝”、“小洗馬溝”(今七姓村南),相傳即為岳家軍的飲馬地和烽火臺。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大刀溝。位於馬場、顧塘交界處。傳說三國時關羽曾策馬經過此地,風馳電掣之間,他的青龍偃月刀失手劃過地面,留下一道溝,鄉人稱之為“大刀溝”。

三義村。舊時總稱為“卞家岔”,是由孫義、卞義、戴義三個自然村組成。據傳,民國三十一年(1942)該三莊聯合在卞家岔做風土祭,三莊主祭人為卞林義、孫其義、戴德義,每人姓名最後一個字都是“義”,恰好象徵劉、關、張桃園結義,故後人即指三莊為“三義村”。

大橋鎮區地名跡址考略(揚州江都大橋鎮)

新建永濟橋

童興村。以童家巷、興隆莊各取首字取名。

蔡興村。以蔡家巷、興莊各取首字取名。

新莊。清朝時大橋有東新莊、西新莊,該莊為東新莊,後即稱為“新莊”。

(朱紹明 程自祥 朱 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