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

《黃帝內經》中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人們的實踐活動。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相互聯繫、動態和諧的狀態,人的生老病死始終受到外界環境、氣候的直接影響。中醫養生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

順應天時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氣候相應有溫、熱、涼、寒之變。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究天人相應,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應當根據氣候的不同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護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須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順應自然的目的。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黃帝內經》中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人們的實踐活動。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相互聯繫、動態和諧的狀態,人的生老病死始終受到外界環境、氣候的直接影響。中醫養生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

順應天時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氣候相應有溫、熱、涼、寒之變。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究天人相應,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應當根據氣候的不同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護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須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順應自然的目的。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飲食調養

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為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會傷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衰弱,人體會出現營養失衡、臟腑功能減退,導致正氣虛衰,自然難以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中有許多飲食宜忌的論述。

唐代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他要求飲食不可過飽、溫度適中偏溫,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做了詳細的描寫,如要細嚼慢嚥、進食之時不可大聲講話、少食用不新鮮的食物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

《黃帝內經》中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人們的實踐活動。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相互聯繫、動態和諧的狀態,人的生老病死始終受到外界環境、氣候的直接影響。中醫養生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

順應天時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氣候相應有溫、熱、涼、寒之變。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究天人相應,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應當根據氣候的不同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護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須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順應自然的目的。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飲食調養

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為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會傷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衰弱,人體會出現營養失衡、臟腑功能減退,導致正氣虛衰,自然難以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中有許多飲食宜忌的論述。

唐代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他要求飲食不可過飽、溫度適中偏溫,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做了詳細的描寫,如要細嚼慢嚥、進食之時不可大聲講話、少食用不新鮮的食物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節制性慾

正常的性生活是成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縱慾過度,就會損傷腎精、腎氣。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生長髮育有賴於自身腎氣、腎精的充實,腎氣、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就會強盛。如何保護腎氣、腎精不發生過度流失呢?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節制性慾,以防太過,假如貪色好豔,縱慾無度,勢必會損精折壽,難以健康。

"

《黃帝內經》中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人們的實踐活動。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相互聯繫、動態和諧的狀態,人的生老病死始終受到外界環境、氣候的直接影響。中醫養生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

順應天時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氣候相應有溫、熱、涼、寒之變。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究天人相應,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應當根據氣候的不同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護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須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順應自然的目的。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飲食調養

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為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會傷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衰弱,人體會出現營養失衡、臟腑功能減退,導致正氣虛衰,自然難以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中有許多飲食宜忌的論述。

唐代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他要求飲食不可過飽、溫度適中偏溫,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做了詳細的描寫,如要細嚼慢嚥、進食之時不可大聲講話、少食用不新鮮的食物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節制性慾

正常的性生活是成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縱慾過度,就會損傷腎精、腎氣。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生長髮育有賴於自身腎氣、腎精的充實,腎氣、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就會強盛。如何保護腎氣、腎精不發生過度流失呢?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節制性慾,以防太過,假如貪色好豔,縱慾無度,勢必會損精折壽,難以健康。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調節情志

《黃帝內經》有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中醫養生實踐表明,情志舒暢平和是健康長壽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養生延壽錄》中雲:“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養性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養生的人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坎坷的人生,無論在什麼狀態下,都要能夠擺脫大喜、大悲、大憂、大怒的不良危害。

究竟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我們的主張是靜心。養生求靜,就是要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

中國養生文化強調動靜結合,“靜”的目的是使身心處於思慮平靜而且身心和諧的狀態;更為重要的是,要求自己必須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寬闊的胸懷。

正如孫思邈所說: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

《黃帝內經》中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人們的實踐活動。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相互聯繫、動態和諧的狀態,人的生老病死始終受到外界環境、氣候的直接影響。中醫養生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

順應天時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氣候相應有溫、熱、涼、寒之變。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究天人相應,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應當根據氣候的不同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護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須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順應自然的目的。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飲食調養

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為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會傷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衰弱,人體會出現營養失衡、臟腑功能減退,導致正氣虛衰,自然難以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中有許多飲食宜忌的論述。

唐代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他要求飲食不可過飽、溫度適中偏溫,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做了詳細的描寫,如要細嚼慢嚥、進食之時不可大聲講話、少食用不新鮮的食物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節制性慾

正常的性生活是成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縱慾過度,就會損傷腎精、腎氣。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生長髮育有賴於自身腎氣、腎精的充實,腎氣、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就會強盛。如何保護腎氣、腎精不發生過度流失呢?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節制性慾,以防太過,假如貪色好豔,縱慾無度,勢必會損精折壽,難以健康。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調節情志

《黃帝內經》有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中醫養生實踐表明,情志舒暢平和是健康長壽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養生延壽錄》中雲:“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養性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養生的人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坎坷的人生,無論在什麼狀態下,都要能夠擺脫大喜、大悲、大憂、大怒的不良危害。

究竟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我們的主張是靜心。養生求靜,就是要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

中國養生文化強調動靜結合,“靜”的目的是使身心處於思慮平靜而且身心和諧的狀態;更為重要的是,要求自己必須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寬闊的胸懷。

正如孫思邈所說: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適量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呂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活動體,生命也在人體正常的運動和新陳代謝中得以延續。合理適量的運動包括傳統的體操、導引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東漢時代,華佗就倡導鍛鍊強身以防病,並創立了“五禽戲”,以模擬五種動物(“曰虎、曰鹿、曰熊、曰猿、曰鳥”)的舒緩運動來促進身體的健康,他明確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也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不可使之極耳。”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可以祛病延年。

人在進入老年期後,隨著一系列生理變化,體內的代謝功能下降,更應加強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利於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盡享天年。

"

《黃帝內經》中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人們的實踐活動。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相互聯繫、動態和諧的狀態,人的生老病死始終受到外界環境、氣候的直接影響。中醫養生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

順應天時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氣候相應有溫、熱、涼、寒之變。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究天人相應,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應當根據氣候的不同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護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須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順應自然的目的。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飲食調養

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為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會傷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衰弱,人體會出現營養失衡、臟腑功能減退,導致正氣虛衰,自然難以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中有許多飲食宜忌的論述。

唐代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他要求飲食不可過飽、溫度適中偏溫,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做了詳細的描寫,如要細嚼慢嚥、進食之時不可大聲講話、少食用不新鮮的食物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節制性慾

正常的性生活是成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縱慾過度,就會損傷腎精、腎氣。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生長髮育有賴於自身腎氣、腎精的充實,腎氣、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就會強盛。如何保護腎氣、腎精不發生過度流失呢?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節制性慾,以防太過,假如貪色好豔,縱慾無度,勢必會損精折壽,難以健康。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調節情志

《黃帝內經》有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中醫養生實踐表明,情志舒暢平和是健康長壽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養生延壽錄》中雲:“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養性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養生的人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坎坷的人生,無論在什麼狀態下,都要能夠擺脫大喜、大悲、大憂、大怒的不良危害。

究竟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我們的主張是靜心。養生求靜,就是要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

中國養生文化強調動靜結合,“靜”的目的是使身心處於思慮平靜而且身心和諧的狀態;更為重要的是,要求自己必須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寬闊的胸懷。

正如孫思邈所說: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適量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呂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活動體,生命也在人體正常的運動和新陳代謝中得以延續。合理適量的運動包括傳統的體操、導引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東漢時代,華佗就倡導鍛鍊強身以防病,並創立了“五禽戲”,以模擬五種動物(“曰虎、曰鹿、曰熊、曰猿、曰鳥”)的舒緩運動來促進身體的健康,他明確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也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不可使之極耳。”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可以祛病延年。

人在進入老年期後,隨著一系列生理變化,體內的代謝功能下降,更應加強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利於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盡享天年。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初病調理

人的一生,因為稟賦各異,體質不同,加之病魔無情,身體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受到傷害。因此,應當在發病之初就及時就診、及時治療,“既病防變”的理念是中醫治未病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

《黃帝內經》中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人們的實踐活動。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相互聯繫、動態和諧的狀態,人的生老病死始終受到外界環境、氣候的直接影響。中醫養生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

順應天時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氣候相應有溫、熱、涼、寒之變。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究天人相應,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應當根據氣候的不同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護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取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須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從而達到順應自然的目的。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飲食調養

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為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會傷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衰弱,人體會出現營養失衡、臟腑功能減退,導致正氣虛衰,自然難以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中有許多飲食宜忌的論述。

唐代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他要求飲食不可過飽、溫度適中偏溫,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做了詳細的描寫,如要細嚼慢嚥、進食之時不可大聲講話、少食用不新鮮的食物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節制性慾

正常的性生活是成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縱慾過度,就會損傷腎精、腎氣。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生長髮育有賴於自身腎氣、腎精的充實,腎氣、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就會強盛。如何保護腎氣、腎精不發生過度流失呢?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節制性慾,以防太過,假如貪色好豔,縱慾無度,勢必會損精折壽,難以健康。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調節情志

《黃帝內經》有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中醫養生實踐表明,情志舒暢平和是健康長壽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養生延壽錄》中雲:“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養性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養生的人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坎坷的人生,無論在什麼狀態下,都要能夠擺脫大喜、大悲、大憂、大怒的不良危害。

究竟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我們的主張是靜心。養生求靜,就是要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

中國養生文化強調動靜結合,“靜”的目的是使身心處於思慮平靜而且身心和諧的狀態;更為重要的是,要求自己必須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寬闊的胸懷。

正如孫思邈所說: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適量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呂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活動體,生命也在人體正常的運動和新陳代謝中得以延續。合理適量的運動包括傳統的體操、導引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東漢時代,華佗就倡導鍛鍊強身以防病,並創立了“五禽戲”,以模擬五種動物(“曰虎、曰鹿、曰熊、曰猿、曰鳥”)的舒緩運動來促進身體的健康,他明確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也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不可使之極耳。”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可以祛病延年。

人在進入老年期後,隨著一系列生理變化,體內的代謝功能下降,更應加強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利於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盡享天年。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初病調理

人的一生,因為稟賦各異,體質不同,加之病魔無情,身體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受到傷害。因此,應當在發病之初就及時就診、及時治療,“既病防變”的理念是中醫治未病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順應天時,調節情志-- 6個要點,讓您簡單快樂養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