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露禪臨別贈言:守住中路,往開裡打!

大江之上一根繩鎖橫江飛渡,藉著勢能,延著橫江索一路蕩向對岸,這叫蹓索。如果把人的二胯比作二岸的山峰,襠下就是萬丈大河,垂索即中軸,橫索即纖制中軸的左右之盤,人從此岸靠勢能蕩向彼岸的過程即中軸運動方式。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楊露禪臨別贈言:守住中路,往開裡打!

第一,中軸是垂緊的,越緊越有勢,故人在出發一瞬間有向下蕩力的動作,為的是提高勢能的加速度。

第二,橫江索必須繃緊,鬆了垂索,即中定無以為定。

第三,中軸的移動並非簡單的平移,而是由高向低,由低向高的運動,俗稱逢轉必沉,以開代轉。而且中軸的運動特性是蕩!

所以,太極拳運動其實質就是以中軸為核心,四肢百骸為繃緊橫索的勢能運動,即守往中路,往開裡打拳。

楊露禪臨別贈言:守住中路,往開裡打!

我們先說這根中軸。她是一根下巴垂向腳跟的無形線,當你打拳時確切感知這根線的存在,而且無處不在,動靜都在,招招都在,無時無刻,像蹓索的垂索一樣,從一個點蕩向另一個點,這是何等的難啊!

難得是中軸的產生並非靠意識想象出來的。外界有人說百會到會陰連線就是太極的中定線,故人要直,靠放鬆了想就有,笶話了。中軸靠四肢百骸的鬆開、抽緊、向心歸集而成的一個確實存在的中心軸。

楊露禪臨別贈言:守住中路,往開裡打!

好比雜技演員頂缸,無論頭與缸哪個點接觸,缸的垂軸對於雜技頂缸人來說一目瞭然,確實存在,這完全有別於虛擬的太極所謂的中定勁,是真實存在,而且要刻意守往的。最後要忘了她,只想著我渡江而去也!

我們回到幾百年前的一個場景。吳全佑依依不捨地送恩師楊露禪歸裡,長亭更短亭,夕陽西不,師說不能再送了,回吧!全佑請師臨別贈言。楊師只說了八個字:守住中路,往開裡打

可見全佑當時的拳藝當處在關鍵的中軸形成階段,露褝師一語點破夢中人,此八字何值千斤?全佑的拳架守中是一流的,往開裡打似乎在其後人身上略顯拘束,我是胡言亂語,不當真的。

楊露禪給吳全佑的這八字臨別贈言太重要了,揭示了太極拳的本質特徵,也是太極的最後一層窗糊紙。這八字決充滿了辨證的相生相剋的陰陽相濟關係,也包涵了實踐論的體悟哲學,不到火候,點了白點,火候一到,一語醒人,水火相濟,方能登堂入室,探索太極的祕密。

這裡有二層意思。往開裡打,即放開或鬆開手腳往四下裡蕩或貼出去,也即人的陽面往外往開裡朝外發散,包括命門和脖子也要往後貼靠。換而言之,陰面極力彭漲充氣。

第二層意思守中。往開裡打不是說陽面往四下裡無邊無際的不規則發散,它受制於中、中定軸!而中軸是一根無形的凖繩,她的形成又要靠四下發散的均衡向心力得以形成。

簡單地說以鼻尖為中心線把人一切二,那麼左面陰面向四下裡發散的張力要與右面相等,這樣二股張力的分解線自然體悟到一根中分軸,王普稱此為凖,而左右張力均衡即謂平!

顯然這根中分線由左右張力而得以形成,她是繃緊的,倒過來她又作為太極運動的凖繩,無論空體內彭漲是壓扁還是橄欖形,中軸都是繃緊,兩邊均等,這樣才會體悟到中軸的存在,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想這根軸,意守此線,心不傍騖,方有所得!

順便說一下。有朋友問太極意怎麼用?意守中軸,太極是動功,動中求靜,靜即意靜,守是也,楊澄甫給兒子起名楊守中,此靜守中軸何等重要!而班候兩手過膝,實際上是長期往開裡打,肩根脫開,手相對拉長的結果。氣功是靜中求動,體不動,意要動,和太極相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