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無敵”楊露禪的頓悟!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

"


"


“楊無敵”楊露禪的頓悟!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


輸拳

楊福魁,字露禪,河北廣平府永年縣人,世居縣之南關,以務農為生,空閒時為城內西大街雜糧攤幫工。

有一日,一惡霸至街鄰泰和堂藥鋪尋釁生事,仗勢欺負掌櫃是外地人,強予以低價買珍貴藥材,以致發生爭執動武,惡霸來勢凶狠,只見掌櫃略一舉手,其人已跌至對街。露禪目睹此景,甚為驚奇,心知掌櫃必精武功,心中十分羨慕。因露禪年少時曾習少林拳,自認為不能達到掌櫃的武藝境界,他日趁閒談中探問掌櫃所練是何種拳法,並表示願意拜師求學。

掌櫃開始推託,對自己所習拳法諱莫如深。後來感於露禪求學的誠意,告訴他自己所習為綿拳,又稱太極拳。並對露禪說:“我的功夫不足為你老師,我的家鄉河南陳家溝,習太極拳者甚眾,而陳長興的太極拳,是海內泰斗。陳平時立身中正,不倚不靠,氣勢偉岸,時人稱為牌位先生。我可介紹前往,倘許名列門牆,成為他的徒弟,將來必有成就。”露禪大喜,遂至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

當時,從陳長興習拳者,皆陳氏族人,異姓者只有露禪和其同鄉李伯魁二人而已。所以,陳姓族人都歧視他們。當時露禪年方壯年,朝夕苦練,寒暑無間,六年後回到永年縣,以為有所成就了。

永年縣本來也是武術之鄉,習武者頗多。鄉中精拳技者開玩笑說:“老露今天從遠方辦得好貨(意謂從陳家溝學太極拳)回來了,我們要見識見識。”比武中,露禪輸了,乃發憤再至陳家溝。

頓悟

一天晚上,露禪從睡夢中醒來,聽見隔院有哼哈之聲,遂起來越牆過去,見有幾間很寬敞的房子,哼哈之聲是從屋裡發出的。於是就在破牆縫中偷視。見其師陳長興正在教眾徒弟太極拳的發放之術,口講指授都是拳中的精義,大為驚奇。從此每夜都去偷看,然後與李伯魁互相結納,悉心研究,功夫大進。

六年後,露禪又回到永年縣。時值新年,鄉中人又想試其功夫,趁賀年相互作揖行禮的時候,突然攻擊露禪。但剛剛才一接觸,其人已經仰面後跌,起來大笑說:“老露今天果然辦了好貨回來了。

永年縣有一個有名望的人家武氏,是有功名的人。因與陳家溝有親戚關係,武藝造詣很深,聽見露禪從陳家溝又回來了,而且武功大進,於是相約一試。比武中二人功力悉敵,露禪拿出全部本事,始終無法獲勝。露禪因此悟出雖然從師十餘年,力求上進,但未能深入堂奧,得到太極的精髓。雖再度發憤三到陳家溝。

舊時代的武師教徒,往往要保留一手,陳長興也不例外。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陳長興鑑於露禪執禮之恭順,求進之誠懇,習拳之刻苦勤奮,當然也不能無動於衷。有一天,陳長興命露禪與眾師兄弟比手,楊露禪戰勝了所有的人。陳長興驚歎露禪為天才。於是集合陳氏的族人告訴他們:“露禪師我愈十年,去而復至者三次,其專心一志,勤學苦練之精神毅力,非你們所能及。我的功夫,本想傳給你們而你們不能得,不給露禪而露禪已經得到了。遂盡其所有授其密術。但陳長興猶恐露禪立志勿堅,常以倨傲無理的態度對待他、考驗他。但是露禪越久越恭敬。正是這種尊師重道的品格,才能盡得其師祕傳。

如此又過了兩年多,陳長興對露禪說:“你可以回去了,你現在的武藝,已經可以無敵於當世。”

開派

露禪拜別老師回來後,把太極拳傳給家鄉的人,從學者甚眾。當時稱楊拳為化拳,或稱綿拳,以其動作綿軟而又能化解對方來力。露禪後來到了北京,果然以“神拳楊無敵”之號,傾動一時,享譽武林。楊露蟬到北京後,清代王公貝勒等從其學拳者很多,被認命為旗營武術教師。楊性剛強,無論何門何派,都喜歡與人比試。他平時身負一小花槍及一小包裹,遍遊華北諸省,凡所到之處,聽到有藝高者,則去拜訪並與之較量。即使有人自認不敵,亦必強與之較,但並不傷人。因他武藝高超,所向無敵,世稱"楊無敵"。惟楊露蟬與八卦宗師董海川較藝不分勝負,結為好友。

楊露蟬在永年時,曾與人在城牆上相鬥,對手不敵,直退到城牆邊緣,站立不穩,身體隨勢後傾,即將墜落,在此千鈞一髮之際,楊忽於二三丈外,陡躍而前,攀握其足,挽救了對方,使其免於墜牆而亡。楊善用槍桿,面對輕小之物,用杆一沾便可沾起,毫無閃失。他救火則用杆頭撥牆,使火不致蔓延。他還能在馬上不用弓弦,只用手指投箭,百發百中,實乃絕技。

有一天正在下雨,楊坐在屋裡,看見一人捧銅盆從外面進來,走到臺階前門簾還沒揭,腳下踩著苔痕一滑,將要摔倒,楊一躍而出,一手揭門簾,一手扶那人手臂,竟然人未摔倒,水也一滴未撤。他功力之神異,由小見大,由此可見一斑。

又有一天,楊在河畔垂釣,有兩位外家名拳師碰巧路過此地,走在楊背後,因為平時懾於其名,不敢當面與楊較量。見楊正在垂釣,以為有機可乘,想從楊身後推其背,將他推入水中,損壞其名聲。於是兩人相約躡足而前,從楊身後左右側,同時快速上前偷襲,楊早已察覺有人暗算,當兩人手猛推擊時,突然含胸拔背,站成高探馬式,只見他背一隆,頭一叩,兩人竟同時被擲入河中,楊怒斥兩人:今日便宜了你們,要是在岸上將再加一手。兩人聞言愴惶泅水而逃。

比武

楊到京師北京時,有一位名拳師,嫉妒楊無敵之名,主動提出與楊交手,開始楊拒絕,來人以為楊害怕,更直意請戰,楊推辭不下,只好答應了。他聲言:君堅決要求交手較量,可請君先擊我三拳。拳師聽後大喜,於是起拳猛擊楊腹部。楊笑聲未落,來人已被髮出三丈以外。

當時,京師有一富豪張家,延請武術教師教其兒子。請代晚期的風氣,富豪人家多喜歡結交官場,又必定叫子弟習舉子業,走做官的路,或練武藝,以期抬高身價,光耀門楣。

"


“楊無敵”楊露禪的頓悟!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


輸拳

楊福魁,字露禪,河北廣平府永年縣人,世居縣之南關,以務農為生,空閒時為城內西大街雜糧攤幫工。

有一日,一惡霸至街鄰泰和堂藥鋪尋釁生事,仗勢欺負掌櫃是外地人,強予以低價買珍貴藥材,以致發生爭執動武,惡霸來勢凶狠,只見掌櫃略一舉手,其人已跌至對街。露禪目睹此景,甚為驚奇,心知掌櫃必精武功,心中十分羨慕。因露禪年少時曾習少林拳,自認為不能達到掌櫃的武藝境界,他日趁閒談中探問掌櫃所練是何種拳法,並表示願意拜師求學。

掌櫃開始推託,對自己所習拳法諱莫如深。後來感於露禪求學的誠意,告訴他自己所習為綿拳,又稱太極拳。並對露禪說:“我的功夫不足為你老師,我的家鄉河南陳家溝,習太極拳者甚眾,而陳長興的太極拳,是海內泰斗。陳平時立身中正,不倚不靠,氣勢偉岸,時人稱為牌位先生。我可介紹前往,倘許名列門牆,成為他的徒弟,將來必有成就。”露禪大喜,遂至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

當時,從陳長興習拳者,皆陳氏族人,異姓者只有露禪和其同鄉李伯魁二人而已。所以,陳姓族人都歧視他們。當時露禪年方壯年,朝夕苦練,寒暑無間,六年後回到永年縣,以為有所成就了。

永年縣本來也是武術之鄉,習武者頗多。鄉中精拳技者開玩笑說:“老露今天從遠方辦得好貨(意謂從陳家溝學太極拳)回來了,我們要見識見識。”比武中,露禪輸了,乃發憤再至陳家溝。

頓悟

一天晚上,露禪從睡夢中醒來,聽見隔院有哼哈之聲,遂起來越牆過去,見有幾間很寬敞的房子,哼哈之聲是從屋裡發出的。於是就在破牆縫中偷視。見其師陳長興正在教眾徒弟太極拳的發放之術,口講指授都是拳中的精義,大為驚奇。從此每夜都去偷看,然後與李伯魁互相結納,悉心研究,功夫大進。

六年後,露禪又回到永年縣。時值新年,鄉中人又想試其功夫,趁賀年相互作揖行禮的時候,突然攻擊露禪。但剛剛才一接觸,其人已經仰面後跌,起來大笑說:“老露今天果然辦了好貨回來了。

永年縣有一個有名望的人家武氏,是有功名的人。因與陳家溝有親戚關係,武藝造詣很深,聽見露禪從陳家溝又回來了,而且武功大進,於是相約一試。比武中二人功力悉敵,露禪拿出全部本事,始終無法獲勝。露禪因此悟出雖然從師十餘年,力求上進,但未能深入堂奧,得到太極的精髓。雖再度發憤三到陳家溝。

舊時代的武師教徒,往往要保留一手,陳長興也不例外。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陳長興鑑於露禪執禮之恭順,求進之誠懇,習拳之刻苦勤奮,當然也不能無動於衷。有一天,陳長興命露禪與眾師兄弟比手,楊露禪戰勝了所有的人。陳長興驚歎露禪為天才。於是集合陳氏的族人告訴他們:“露禪師我愈十年,去而復至者三次,其專心一志,勤學苦練之精神毅力,非你們所能及。我的功夫,本想傳給你們而你們不能得,不給露禪而露禪已經得到了。遂盡其所有授其密術。但陳長興猶恐露禪立志勿堅,常以倨傲無理的態度對待他、考驗他。但是露禪越久越恭敬。正是這種尊師重道的品格,才能盡得其師祕傳。

如此又過了兩年多,陳長興對露禪說:“你可以回去了,你現在的武藝,已經可以無敵於當世。”

開派

露禪拜別老師回來後,把太極拳傳給家鄉的人,從學者甚眾。當時稱楊拳為化拳,或稱綿拳,以其動作綿軟而又能化解對方來力。露禪後來到了北京,果然以“神拳楊無敵”之號,傾動一時,享譽武林。楊露蟬到北京後,清代王公貝勒等從其學拳者很多,被認命為旗營武術教師。楊性剛強,無論何門何派,都喜歡與人比試。他平時身負一小花槍及一小包裹,遍遊華北諸省,凡所到之處,聽到有藝高者,則去拜訪並與之較量。即使有人自認不敵,亦必強與之較,但並不傷人。因他武藝高超,所向無敵,世稱"楊無敵"。惟楊露蟬與八卦宗師董海川較藝不分勝負,結為好友。

楊露蟬在永年時,曾與人在城牆上相鬥,對手不敵,直退到城牆邊緣,站立不穩,身體隨勢後傾,即將墜落,在此千鈞一髮之際,楊忽於二三丈外,陡躍而前,攀握其足,挽救了對方,使其免於墜牆而亡。楊善用槍桿,面對輕小之物,用杆一沾便可沾起,毫無閃失。他救火則用杆頭撥牆,使火不致蔓延。他還能在馬上不用弓弦,只用手指投箭,百發百中,實乃絕技。

有一天正在下雨,楊坐在屋裡,看見一人捧銅盆從外面進來,走到臺階前門簾還沒揭,腳下踩著苔痕一滑,將要摔倒,楊一躍而出,一手揭門簾,一手扶那人手臂,竟然人未摔倒,水也一滴未撤。他功力之神異,由小見大,由此可見一斑。

又有一天,楊在河畔垂釣,有兩位外家名拳師碰巧路過此地,走在楊背後,因為平時懾於其名,不敢當面與楊較量。見楊正在垂釣,以為有機可乘,想從楊身後推其背,將他推入水中,損壞其名聲。於是兩人相約躡足而前,從楊身後左右側,同時快速上前偷襲,楊早已察覺有人暗算,當兩人手猛推擊時,突然含胸拔背,站成高探馬式,只見他背一隆,頭一叩,兩人竟同時被擲入河中,楊怒斥兩人:今日便宜了你們,要是在岸上將再加一手。兩人聞言愴惶泅水而逃。

比武

楊到京師北京時,有一位名拳師,嫉妒楊無敵之名,主動提出與楊交手,開始楊拒絕,來人以為楊害怕,更直意請戰,楊推辭不下,只好答應了。他聲言:君堅決要求交手較量,可請君先擊我三拳。拳師聽後大喜,於是起拳猛擊楊腹部。楊笑聲未落,來人已被髮出三丈以外。

當時,京師有一富豪張家,延請武術教師教其兒子。請代晚期的風氣,富豪人家多喜歡結交官場,又必定叫子弟習舉子業,走做官的路,或練武藝,以期抬高身價,光耀門楣。

“楊無敵”楊露禪的頓悟!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


露禪被同鄉武氏推薦給張家,主人見露禪體格不魁梧,文質彬彬類文士,心中很輕視他,但看在武氏推薦的份上,只好勉強為露禪洗塵,同時也把原來請的三位武士請來作陪。這三位都是虎背熊腰,赳赳昂昂的彪形大漢,尤其輕視露禪。席間主人敬酒問道:“敢問楊武師長於哪家拳法?”露禪答以“太極拳”。主人又問:“太極拳不知亦能擊人否?”露禪性格樸厚耿直,見其有怠慢輕視之意,正色道:“太極拳惟有鐵石人不擊,凡是血肉之軀,無不可當?”主人因請與三位教師一較身手。露禪欣然答應。然後一同來至庭前院中。

張家所請的三位教師,皆是京中有名的武師,當時都躍躍欲試。露禪先告訴他們說:“既然是比武,請不要給我留情,用盡你們的全力攻我要害,死傷都不怪你們,都是我甘願的。”一大漢首起直撲,勢若餓虎,疾如鷹隼。露禪俟其至而舉手揮之,其人遽跌出數丈,頭破血流;其餘二人一起上前,略一接觸,立即敗北。主人大驚,愧汗不勝,馬上重開盛宴,改容請罪,態度以下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但是,露禪見其前踞後恭之醜態,很鄙視張的為人,席終後,堅辭不就而去。

楊露禪事略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人。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幹,便派他到故鄉陳家溝家中做工。適逢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心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他雖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學藝心切,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後被陳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餘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經小說家的藝術加工,如民國初年有人所編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等,也由此衍化而來。

楊露撣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精髓。藝成時,他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為了生活,他先在家鄉永年教授太極拳,後被人推薦去北京授徒。因武藝高強,號稱“楊無敵”。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陳式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縮小動作,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時間長了,便形成了一種拳式,號稱“太極小架子”。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後來,楊露禪的次子楊班侯(1837--1892年)傳楊式小架太極拳於滿族人全佑(1834—1902年),全佑之子鑑泉後從漢姓吳,他將父親傳授的楊式太極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點是:重神靜,長柔化,馬弓步時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後時,寧靜而不忘動,架式大小適中,動作緊湊柔和,神志舒靜。在社會上流傳後,被世人稱為“吳式太極拳”。

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京城拳場舊數“楊”)

王培生老師在一次講手時,講到“海底針”的用法並引出楊露禪前輩的一段故事。話說當年楊露禪從陳家溝學成返鄉,不知何故與人結了“樑子”,便隻身來京城,在海淀蘭旗營張姓(小府醬張家)人家教私塾。一次,在院門口閒坐,被鄉里仇家的後生趕採尋釁。對方做“請安”狀以“指襠捶”手法偷襲——說時遲,那時快,楊露禪躬腰使了一記“海底針”,將對方挑出丈外,打到街對面的八字影壁上,這個人一拱手就走了。此功夫只是無意間的一露。再後來,楊露禪被恭王府請去教拳,太極拳得以流傳和推廣。

馬嶽良老師講的也很有意思。以下是馬嶽良老師的敘述。

那是清朝同治年間的事,河北永年縣楊露(祿)禪(1799~1872年),綽號“轉杆子三爺”,當時已然成名。楊露禪是在河南溫縣陳家溝從鏢師陳長興(字雲亭,1771~1853年)學拳,壯年後回故里教拳的,並結交了永年的武氏兄弟即武禹襄的族人武汝清(武氏是昆仲三人,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武汝清考中進士後任河南溫縣知縣,所以瞭解楊露禪的功夫和陳家溝的太極拳。

武汝清屢升,官至刑部侍郎(等於現在的副部級)。他與王公大臣們都來往,其中有一個石貝勒(六爺)患半身不遂,想讓他兒子學武,要請個名師來教。武汝清說我可以給你請來。石貝勒說:好就給請來吧。楊露禪到王府後,拉著石貝勒的手問他為什麼不下地,石貝勒說我已好久未下地了。楊露禪說,你們給貝勒爺穿上鞋。鞋穿上後,楊露禪一架石貝勒的手,就在屋裡走了一圈,然後上到坑上,石貝勒佩服極了(這也是楊露禪一進門就露了一手)。

石貝勒說:好,你的功夫很高明,我馬上就叫兒子給你磕頭拜你為老師,跟你學功夫。他兒子叫石少男。這是楊露禪進京後收的第一個徒弟。另外在宮室裡(皇宮)有一個叫嶽柱臣(諧音)的,是武狀元出身,官至將軍,傳說是岳飛後代,河南人,他知道楊露禪功夫好,也要拜楊露禪為師。但楊露禪不敢收,因為,第一他是武狀元出身,第二他又是將軍,是跟王爺平起平坐的人物。可是他堅持要拜楊露禪為老師。

除此二人外,以後王公大臣、貝勒爺們到府裡來學上一兩手的,那人數就多了,但都不是正式弟子。石貝勒後又介紹楊露禪到旗營(神機營)裡做教官。旗營是培養中級軍官的,都是八旗子弟,楊在那裡教的人就多了,其中三個人學的特別好,學的時間也長,這三人也要拜楊露禪為師。這三人就是萬春、凌山、全佑。

楊露禪說不行,你們要進門就拜我的兒子班侯(楊班侯,1837~1892年,楊露禪次子,20歲以後即進京助父教拳,後在旗營任職,是戴藍頂的“武德騎尉”,對弘揚太極拳貢獻很大。其弟子著名的有萬春、凌山、全佑、王僑宇等。後因故返里隱居,又收有弟子張信義、陳秀峰等人)為師吧。這三人就尊師命,拜楊班侯為師,但實際上還是跟楊露禪練拳。

這三個人功夫各有不同,萬春得剛勁,凌山善發人,而全佑公則是剛柔相濟,有剛有柔。那麼楊露禪為什麼不收三人做徒弟呢?因為楊露禪的兩個徒弟一個是貝勒的兒子,一個是將軍,這三個人怎麼能和他們稱兄弟?而拜他的兒子楊班侯為師是沒問題的。

"


“楊無敵”楊露禪的頓悟!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


輸拳

楊福魁,字露禪,河北廣平府永年縣人,世居縣之南關,以務農為生,空閒時為城內西大街雜糧攤幫工。

有一日,一惡霸至街鄰泰和堂藥鋪尋釁生事,仗勢欺負掌櫃是外地人,強予以低價買珍貴藥材,以致發生爭執動武,惡霸來勢凶狠,只見掌櫃略一舉手,其人已跌至對街。露禪目睹此景,甚為驚奇,心知掌櫃必精武功,心中十分羨慕。因露禪年少時曾習少林拳,自認為不能達到掌櫃的武藝境界,他日趁閒談中探問掌櫃所練是何種拳法,並表示願意拜師求學。

掌櫃開始推託,對自己所習拳法諱莫如深。後來感於露禪求學的誠意,告訴他自己所習為綿拳,又稱太極拳。並對露禪說:“我的功夫不足為你老師,我的家鄉河南陳家溝,習太極拳者甚眾,而陳長興的太極拳,是海內泰斗。陳平時立身中正,不倚不靠,氣勢偉岸,時人稱為牌位先生。我可介紹前往,倘許名列門牆,成為他的徒弟,將來必有成就。”露禪大喜,遂至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

當時,從陳長興習拳者,皆陳氏族人,異姓者只有露禪和其同鄉李伯魁二人而已。所以,陳姓族人都歧視他們。當時露禪年方壯年,朝夕苦練,寒暑無間,六年後回到永年縣,以為有所成就了。

永年縣本來也是武術之鄉,習武者頗多。鄉中精拳技者開玩笑說:“老露今天從遠方辦得好貨(意謂從陳家溝學太極拳)回來了,我們要見識見識。”比武中,露禪輸了,乃發憤再至陳家溝。

頓悟

一天晚上,露禪從睡夢中醒來,聽見隔院有哼哈之聲,遂起來越牆過去,見有幾間很寬敞的房子,哼哈之聲是從屋裡發出的。於是就在破牆縫中偷視。見其師陳長興正在教眾徒弟太極拳的發放之術,口講指授都是拳中的精義,大為驚奇。從此每夜都去偷看,然後與李伯魁互相結納,悉心研究,功夫大進。

六年後,露禪又回到永年縣。時值新年,鄉中人又想試其功夫,趁賀年相互作揖行禮的時候,突然攻擊露禪。但剛剛才一接觸,其人已經仰面後跌,起來大笑說:“老露今天果然辦了好貨回來了。

永年縣有一個有名望的人家武氏,是有功名的人。因與陳家溝有親戚關係,武藝造詣很深,聽見露禪從陳家溝又回來了,而且武功大進,於是相約一試。比武中二人功力悉敵,露禪拿出全部本事,始終無法獲勝。露禪因此悟出雖然從師十餘年,力求上進,但未能深入堂奧,得到太極的精髓。雖再度發憤三到陳家溝。

舊時代的武師教徒,往往要保留一手,陳長興也不例外。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陳長興鑑於露禪執禮之恭順,求進之誠懇,習拳之刻苦勤奮,當然也不能無動於衷。有一天,陳長興命露禪與眾師兄弟比手,楊露禪戰勝了所有的人。陳長興驚歎露禪為天才。於是集合陳氏的族人告訴他們:“露禪師我愈十年,去而復至者三次,其專心一志,勤學苦練之精神毅力,非你們所能及。我的功夫,本想傳給你們而你們不能得,不給露禪而露禪已經得到了。遂盡其所有授其密術。但陳長興猶恐露禪立志勿堅,常以倨傲無理的態度對待他、考驗他。但是露禪越久越恭敬。正是這種尊師重道的品格,才能盡得其師祕傳。

如此又過了兩年多,陳長興對露禪說:“你可以回去了,你現在的武藝,已經可以無敵於當世。”

開派

露禪拜別老師回來後,把太極拳傳給家鄉的人,從學者甚眾。當時稱楊拳為化拳,或稱綿拳,以其動作綿軟而又能化解對方來力。露禪後來到了北京,果然以“神拳楊無敵”之號,傾動一時,享譽武林。楊露蟬到北京後,清代王公貝勒等從其學拳者很多,被認命為旗營武術教師。楊性剛強,無論何門何派,都喜歡與人比試。他平時身負一小花槍及一小包裹,遍遊華北諸省,凡所到之處,聽到有藝高者,則去拜訪並與之較量。即使有人自認不敵,亦必強與之較,但並不傷人。因他武藝高超,所向無敵,世稱"楊無敵"。惟楊露蟬與八卦宗師董海川較藝不分勝負,結為好友。

楊露蟬在永年時,曾與人在城牆上相鬥,對手不敵,直退到城牆邊緣,站立不穩,身體隨勢後傾,即將墜落,在此千鈞一髮之際,楊忽於二三丈外,陡躍而前,攀握其足,挽救了對方,使其免於墜牆而亡。楊善用槍桿,面對輕小之物,用杆一沾便可沾起,毫無閃失。他救火則用杆頭撥牆,使火不致蔓延。他還能在馬上不用弓弦,只用手指投箭,百發百中,實乃絕技。

有一天正在下雨,楊坐在屋裡,看見一人捧銅盆從外面進來,走到臺階前門簾還沒揭,腳下踩著苔痕一滑,將要摔倒,楊一躍而出,一手揭門簾,一手扶那人手臂,竟然人未摔倒,水也一滴未撤。他功力之神異,由小見大,由此可見一斑。

又有一天,楊在河畔垂釣,有兩位外家名拳師碰巧路過此地,走在楊背後,因為平時懾於其名,不敢當面與楊較量。見楊正在垂釣,以為有機可乘,想從楊身後推其背,將他推入水中,損壞其名聲。於是兩人相約躡足而前,從楊身後左右側,同時快速上前偷襲,楊早已察覺有人暗算,當兩人手猛推擊時,突然含胸拔背,站成高探馬式,只見他背一隆,頭一叩,兩人竟同時被擲入河中,楊怒斥兩人:今日便宜了你們,要是在岸上將再加一手。兩人聞言愴惶泅水而逃。

比武

楊到京師北京時,有一位名拳師,嫉妒楊無敵之名,主動提出與楊交手,開始楊拒絕,來人以為楊害怕,更直意請戰,楊推辭不下,只好答應了。他聲言:君堅決要求交手較量,可請君先擊我三拳。拳師聽後大喜,於是起拳猛擊楊腹部。楊笑聲未落,來人已被髮出三丈以外。

當時,京師有一富豪張家,延請武術教師教其兒子。請代晚期的風氣,富豪人家多喜歡結交官場,又必定叫子弟習舉子業,走做官的路,或練武藝,以期抬高身價,光耀門楣。

“楊無敵”楊露禪的頓悟!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


露禪被同鄉武氏推薦給張家,主人見露禪體格不魁梧,文質彬彬類文士,心中很輕視他,但看在武氏推薦的份上,只好勉強為露禪洗塵,同時也把原來請的三位武士請來作陪。這三位都是虎背熊腰,赳赳昂昂的彪形大漢,尤其輕視露禪。席間主人敬酒問道:“敢問楊武師長於哪家拳法?”露禪答以“太極拳”。主人又問:“太極拳不知亦能擊人否?”露禪性格樸厚耿直,見其有怠慢輕視之意,正色道:“太極拳惟有鐵石人不擊,凡是血肉之軀,無不可當?”主人因請與三位教師一較身手。露禪欣然答應。然後一同來至庭前院中。

張家所請的三位教師,皆是京中有名的武師,當時都躍躍欲試。露禪先告訴他們說:“既然是比武,請不要給我留情,用盡你們的全力攻我要害,死傷都不怪你們,都是我甘願的。”一大漢首起直撲,勢若餓虎,疾如鷹隼。露禪俟其至而舉手揮之,其人遽跌出數丈,頭破血流;其餘二人一起上前,略一接觸,立即敗北。主人大驚,愧汗不勝,馬上重開盛宴,改容請罪,態度以下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但是,露禪見其前踞後恭之醜態,很鄙視張的為人,席終後,堅辭不就而去。

楊露禪事略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人。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幹,便派他到故鄉陳家溝家中做工。適逢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心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他雖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學藝心切,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後被陳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餘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經小說家的藝術加工,如民國初年有人所編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等,也由此衍化而來。

楊露撣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精髓。藝成時,他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為了生活,他先在家鄉永年教授太極拳,後被人推薦去北京授徒。因武藝高強,號稱“楊無敵”。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陳式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縮小動作,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時間長了,便形成了一種拳式,號稱“太極小架子”。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後來,楊露禪的次子楊班侯(1837--1892年)傳楊式小架太極拳於滿族人全佑(1834—1902年),全佑之子鑑泉後從漢姓吳,他將父親傳授的楊式太極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點是:重神靜,長柔化,馬弓步時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後時,寧靜而不忘動,架式大小適中,動作緊湊柔和,神志舒靜。在社會上流傳後,被世人稱為“吳式太極拳”。

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京城拳場舊數“楊”)

王培生老師在一次講手時,講到“海底針”的用法並引出楊露禪前輩的一段故事。話說當年楊露禪從陳家溝學成返鄉,不知何故與人結了“樑子”,便隻身來京城,在海淀蘭旗營張姓(小府醬張家)人家教私塾。一次,在院門口閒坐,被鄉里仇家的後生趕採尋釁。對方做“請安”狀以“指襠捶”手法偷襲——說時遲,那時快,楊露禪躬腰使了一記“海底針”,將對方挑出丈外,打到街對面的八字影壁上,這個人一拱手就走了。此功夫只是無意間的一露。再後來,楊露禪被恭王府請去教拳,太極拳得以流傳和推廣。

馬嶽良老師講的也很有意思。以下是馬嶽良老師的敘述。

那是清朝同治年間的事,河北永年縣楊露(祿)禪(1799~1872年),綽號“轉杆子三爺”,當時已然成名。楊露禪是在河南溫縣陳家溝從鏢師陳長興(字雲亭,1771~1853年)學拳,壯年後回故里教拳的,並結交了永年的武氏兄弟即武禹襄的族人武汝清(武氏是昆仲三人,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武汝清考中進士後任河南溫縣知縣,所以瞭解楊露禪的功夫和陳家溝的太極拳。

武汝清屢升,官至刑部侍郎(等於現在的副部級)。他與王公大臣們都來往,其中有一個石貝勒(六爺)患半身不遂,想讓他兒子學武,要請個名師來教。武汝清說我可以給你請來。石貝勒說:好就給請來吧。楊露禪到王府後,拉著石貝勒的手問他為什麼不下地,石貝勒說我已好久未下地了。楊露禪說,你們給貝勒爺穿上鞋。鞋穿上後,楊露禪一架石貝勒的手,就在屋裡走了一圈,然後上到坑上,石貝勒佩服極了(這也是楊露禪一進門就露了一手)。

石貝勒說:好,你的功夫很高明,我馬上就叫兒子給你磕頭拜你為老師,跟你學功夫。他兒子叫石少男。這是楊露禪進京後收的第一個徒弟。另外在宮室裡(皇宮)有一個叫嶽柱臣(諧音)的,是武狀元出身,官至將軍,傳說是岳飛後代,河南人,他知道楊露禪功夫好,也要拜楊露禪為師。但楊露禪不敢收,因為,第一他是武狀元出身,第二他又是將軍,是跟王爺平起平坐的人物。可是他堅持要拜楊露禪為老師。

除此二人外,以後王公大臣、貝勒爺們到府裡來學上一兩手的,那人數就多了,但都不是正式弟子。石貝勒後又介紹楊露禪到旗營(神機營)裡做教官。旗營是培養中級軍官的,都是八旗子弟,楊在那裡教的人就多了,其中三個人學的特別好,學的時間也長,這三人也要拜楊露禪為師。這三人就是萬春、凌山、全佑。

楊露禪說不行,你們要進門就拜我的兒子班侯(楊班侯,1837~1892年,楊露禪次子,20歲以後即進京助父教拳,後在旗營任職,是戴藍頂的“武德騎尉”,對弘揚太極拳貢獻很大。其弟子著名的有萬春、凌山、全佑、王僑宇等。後因故返里隱居,又收有弟子張信義、陳秀峰等人)為師吧。這三人就尊師命,拜楊班侯為師,但實際上還是跟楊露禪練拳。

這三個人功夫各有不同,萬春得剛勁,凌山善發人,而全佑公則是剛柔相濟,有剛有柔。那麼楊露禪為什麼不收三人做徒弟呢?因為楊露禪的兩個徒弟一個是貝勒的兒子,一個是將軍,這三個人怎麼能和他們稱兄弟?而拜他的兒子楊班侯為師是沒問題的。

“楊無敵”楊露禪的頓悟!老拳師眼裡的楊露禪


後來,楊露禪回家休息了一年,楊班侯在京教拳。楊班侯功夫很好,但不能向他提問,你要問他就出手打人,脾氣很不好,他喜歡教就教,不喜歡教就不教。楊露禪返京後,他的兩個徒弟說:老師你走了一年,我們什麼也沒學到,班侯兄沒教我們什麼。楊露禪一聽,便說,我辜負了你們。後來,楊露禪又教了他們幾年。嶽柱臣學得很好,帶兵打倭寇,他一刀一馬衝入敵營殺了不少倭寇,是英雄,但沒有傳人。其他學過三手兩手的人更沒有傳人了。萬春和凌山也沒有傳人。

這段歷史我為什麼瞭解這樣清楚呢?因為我的祖父做九門督查御史,就是九門提督,等於現在的城防司令。全佑公一年要在我家住二百來天,因為我們原來就是親戚。

太極拳傳到北京,第一步是在清同治年間,傳到宮廷、王府和旗營,習練的人群是王公大臣、將軍貝勒、王子和八旗子弟;第二步,是把太極拳傳到社會上。

那是在民國二年(1912年),當時楊式門中的另一位弟子許禹生,在北平創立體育研究社,社址在西城劈柴胡同,那裡房子很大,有五個院子,開設好多項目,有田徑、足球、壘球、少林拳術等,太極拳也是其中一個項目。開始邀請楊少侯、楊澄甫、吳鑑泉三位教授太極拳。從那時起太極拳開始公諸於眾,傳於門外造福社會。在此之前,太極拳是關起門來練的。

體育研究社成立後,太極拳首次向社會公開招生,但報名的不完全是年輕人,有的是老人。可太極拳原有跳躍、發勁等高難度的動作。面對新的學習對象,有些高難動作顯然是不太合適了。於是有兩位教師把原有的跳躍、發勁等複雜動作都取消了,這兩人就是楊澄甫和鑑老(吳鑑泉)。他二人把太極拳改成慢架子,後來就叫楊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這以後太極拳就在北京社會上公開流傳了。

另外一位教師楊少侯,很固執,堅持不變。他說:“我就是這樣打,我就是這樣教,愛練不練。”他就是固執得很,脾氣很大,出手就打人。因此學員中能忍耐下來的只有一位。他的功夫好不好,好,但教學方法令人受不了,曲高和寡。

楊露禪是京派太極拳的創始人和傳播者。楊露禪在王府教拳,從學者眾:既有公子、王侯,也有些管家、將領(全佑)。雖然都是些有身份、有來頭的人,但也是有尊卑之分的。正是為了體現這種區分,楊露禪便讓全佑等拜其子楊班侯為師。然史料記載:能繼承楊露禪之真功夫者,“僅凌山、萬春、全佑三人耳。一人善拿、一人善發、一人善化。”

凌山和萬春,把拳傳給誰了?史料無記載,現實也未見繼承人,非常可惜。全佑則是把拳傳給了弟子王茂齋和兒子吳鑑泉。全佑是旗人,原無姓,到了鑑泉輩由皇家賜予漢姓“吳”。鑑泉為大內衛士,時與楊露禪之子楊班侯同期在王府教武術,拳大同而小異,由此而產生了“楊家拳”、“吳家拳”的叫法;再後來,才形成了“楊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的稱謂。可以說,是楊、吳兩家及其再傳弟子共同努力和傳播,才促進了京派太極拳的繁榮與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