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養陽,教你如何艾灸,附圖文講解,趕緊存起來!

穴位 艾灸 中醫 附子 劉幫天下 2017-06-26

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艾草為純陽性,在陽氣最旺盛之時施“三伏灸”,將雙重陽氣作用於體內滲入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所,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寒逐溼、鼓舞陽氣等。三伏灸既能祛病防病、又能健旺身心,是真實含義上的修身養性。

如何在家中自行艾灸?

一、艾炷灸

艾炷灸是將加工好的艾絨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圓錐形艾炷,將點燃的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進行治療,每燒完一個艾炷稱為一壯。

三伏養陽,教你如何艾灸,附圖文講解,趕緊存起來!

間接灸(隔物灸):間接灸是在艾炷和皮膚之間間隔某些物品(即使用介質)再進行施灸的方法。根據所隔物品的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三伏養陽,教你如何艾灸,附圖文講解,趕緊存起來!

①隔姜灸:將新鮮的生薑切成約0.3釐米的薄片,中間用針扎幾個孔,放在應灸的部位上,將點燃的艾炷放於薑片上施灸。當艾炷燒盡,再換艾炷施灸,以皮膚出現紅暈而不起皰為度。

本方法散寒止痛、溫胃止嘔,主要用於治療風寒痺痛、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等。

③隔鹽灸:將乾燥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在食鹽上再放一薄薑片以防止鹽粒遇熱爆炸),然後將大艾炷放置其上施灸即可。

本方法回陽救逆,昇陽固脫,主要用於治療急性吐瀉、腹痛、虛脫等

④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成硬幣大小的餅,中間用針扎幾個孔,置於施術部位上,再將點燃的艾炷置於其上施灸。

本方法溫腎補陽,主要用於治療命門火衰引起的陽痿、早洩、瘡瘍長久不愈等。

二、艾條灸

三伏養陽,教你如何艾灸,附圖文講解,趕緊存起來!

艾條灸是將艾絨製作成艾條施灸的方法。艾條是用棉紙或者桑皮紙將艾絨裹成長條狀而製成的,其中不添加藥粉的稱為清艾條,摻入某些中藥藥粉的稱為藥艾條。

(1)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或者部位進行燻烤,艾條距皮膚2~3釐米,以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一般每處灸10分鐘左右,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本方法溫經散寒,主要用於治療風寒痺痛等。

三伏養陽,教你如何艾灸,附圖文講解,趕緊存起來!

(2)迴旋灸:施灸時使艾條點燃的一端與穴位皮膚保持一定的距離,但艾條的位置不固定,而是反覆旋轉地移動著施灸。

本方法作用面積大,主要用於治療面積較大的風溼痛、軟組織損傷以及皮膚病等。

(3)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後以此距離為中心,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施灸。

本方法主要用於治療急性病。

如果您還是覺得家中艾灸操作不便,那可以試試三伏艾灸貼!

艾灸貼是基於艾灸的原理,專為現代人設計的,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艾灸貼通過對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藥物持續作用於機體。穴位是經絡之氣交會輸注的部位,三伏天人體腠理開,此時進行穴位敷貼有利於氣血流通,並促使藥物隨穴入經絡歸臟腑。這款艾熱灸貼就運用了中醫灸法結合現代熱敷技術,避免了使用火的不安全性和不方便操作性,可以直接貼在穴位處,直達痛點,白天晚上都可以用,不耽誤上班,非常方便。

艾灸貼通過對穴位的刺激,一方面經皮膚和。穴位的吸收,隨經脈的循行,導入臟腑,直達病所,發揮藥物的“歸經”作用;另一方面,輸佈於全身,激發周身之經氣,振奮人體相應的臟腑功能,達到疏通表裡、溝通經絡,促進氣血流暢,臟腑安和,陰平陽祕。三伏艾灸貼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驅散病人體內的陰寒之氣,將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從而達到治癒慢性虛寒性疾病或抑制其復發之目的。

溫馨提示:

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天天用葛根粉泡水喝,一個月後身體發生可喜變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