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學 三清山 教育 郭靜廣東記者 郭靜廣東記者 2017-09-09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新學期伊始,青少年千萬不要將學習成績變成壓力和債務,姐妹相約自殺背後的心理學思考。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田乃偉

新聞回放:

近日一則新聞刷爆朋友圈: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浙江姐妹相約到江西三清山跳崖自殺。姐妹倆叫黃某琦、黃某夢,浙江瑞安人,姐姐今年17歲,讀高一,妹妹13歲,讀初一。姐妹倆一個覺得期末考試考砸了,一個覺得成績不理想,越想越傷心,遂產生輕生念頭,於是便相約要到三清山來跳崖自殺。7月3日,姐妹倆瞞著家人來到三清山,當走到陽光海岸景區渡仙橋附近時,徘徊許久,決定從這裡跳崖。姐姐縱身跳下20米多高的山崖,妹妹看到山崖太高不敢跳,隨後報警求助。經風景消防官兵的奮力搜救,姐姐被成功救回沒有生命危險。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要多反思

新學期伊始,姐妹相約自殺個案“搶奪”了網友們的眼球,網友們的觀點大體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姐妹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矯情,閒的,對於這類“愛作”青年,要好好教育,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派認為姐妹倆之所以相約自殺,是被“萬惡”的現行教育制度害的,肯定是父母、學校給的壓力太大,考試的不是很理想怕被責罵才會做出如此選擇。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

對此,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主任王曉麗表示,網絡上,個人觀點層出不窮,但是更多客觀詳盡的信息還未完全披露,比如孩子的家庭情況是如何的?父母性格如何?學校氛圍如何?負責孩子的老師特點如何?自殺當事人的在實施自殺前的想法是怎樣的?如此等等我們都一無所知。也許首先在未能獲得足夠客觀信息時,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假設和反思,還有如何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青春期是個充滿矛盾和張力的時期

王曉麗表示,從年齡看,姐姐17,妹妹13,自殺者都是處於青春期階段,而青春期是自殺高風險期,需要引起社會和家長重視,關注孩子情緒、行為變化。自殺研究專家、在中國做了近20年研究的加拿大學者費立鵬曾經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中發表文章,根據他的研究指出,自殺是15~34歲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而青春期是個充滿矛盾和張力的時期。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

首先,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飛速發展,此時他們已經積累的一定的知識和社會經驗,在認知上有了一些獨立的觀點,他們內心渴望獨立,對於自己有很多理想化的想象。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

其次,他們內心又是敏感不自信的,初嘗翱翔天空滋味的翅膀還未曾經歷風雨的洗禮,不夠堅韌強壯,在遇到疾風驟雨時如果處理不當甚至會出現折斷翅膀的現象。翅膀只有同疾風驟雨進行正面的對抗時才會折斷自己,同樣,自殺從心理層面看不僅是挫敗後的放棄,也是一種最決絕的對抗。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

•千萬不要將學習成績變成壓力和債務

王曉麗介紹,個案中還有一個引人注目之處是,相約自殺的是親姐妹倆,一個期末考試考砸了,一個覺得成績不理想,越想越傷心,於是相約一起去自殺。就是這簡單的信息,不禁讓人好奇:“這是什麼程度的傷心,以至於要去自殺?”“為什麼會如此傷心?”“考試考得不好,如此傷心。那麼,考試成績對於這兩個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什麼讓這兩個孩子如此在乎學習成績,以至於考不好,要以命相償?”

想到這裡,也許我們腦海中會浮現出家長對於孩子成績好的殷切期盼,在這種期盼遊戲中,成績好具有很多特殊的“意義”,這些“意義”如此重要,以至於讓孩子覺得自己沒考好,只能選擇自殺。這種期盼變成了壓力,變成了負擔,變成了債務。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注他(她)們的心理健康

•家長和老師應重視孩子心理健康

個案中姐妹倆一個高一,一個初一,都是處於新的學習時期,根據常識,應該是處在新的學習環境。而人去到新的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適應壓力,在新環境下,原有的支持系統不在或者受到很大損傷,還有可能新的環境帶來新的人際壓力。在這種情形下更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困擾,學生自己無法調適,需要老師和家長主動發現和幫助解決。

王曉麗建議,為了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家長和老師應重視孩子心理健康,關於孩子情緒和行為變化,在孩子情緒、語言、行為、人際交往方面出現重大變化時應主動積極進行溝通,給予寬鬆表達空間,尊重孩子自主意願,努力理解和感受孩子內心世界,給予切實可行的支持和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