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麥收季,那年場景在眼前

小麥 不完美媽媽 農民 湖北 農村 河北 奎先達阪西 2019-06-03

端午節就要到了,麥子也成熟了,又到了麥收的季節。四十年前我還是個小青年,但那時我已在生產隊獨擋一面,那年隊上的麥收是我負責,帶領全隊社員頂烈日苦幹爭“黃金”,那段舊時光在我腦海裡印下深深的烙印。

又到麥收季,那年場景在眼前

四十年前,中國農村幾乎還沒有自動收割機,更沒有現在的聯合收割機,人們都是這樣用鐮刀割麥子的。割麥那活,那個叫累啊!勤勞的農民,淳樸的脾性,為了自給自足,不怕熱、苦和累,趁著酷日晴天爭分奪秒,趕割爭收。沒有一個不出工的,沒有一個不出力的,那時就怕社員們說你落後。為了集體,顆粒歸倉,人人心裡想著多打糧,為國家多交公糧,這就是當時善良的農民,我這個帶頭的,不用多說,先幹在前,大家自覺的跟上,都沒有怨言。

割完麥子,還得把它拉到場裡,這時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沒牲口就得用人力,後來才慢慢有了拖拉機。接下來就是揚場,趁有風的時候,用木掀把軋下來的麥粒迎風拋向空中,借用風力吹去麥糠等雜物。麥子入囤之前還得晒乾了,要不會生蟲。最後就是裝袋運回隊裡的倉庫。

又到麥收季,那年場景在眼前

那時的打麥場是大人的繁忙場,孩子的歡樂場。那時就沒有什麼玩樂場,現在的孩子有充氣蹦蹦床,那時的麥秸垛就是孩子們的蹦蹦床,無所顧忌藏老貓,也不怕磕著碰著。

脫粒後把沒有麥粒的麥秸稈堆成麥秸垛,需要有技術含量的農民,一層一層積成優美的形狀,堆出一個既穩定又漂亮的麥秸垛,便於以後喂牲口或做飯之用。好的麥秸垛,必須是有稜有角,規規矩矩,一看就很漂亮。曾經的麥秸垛,是鄉村的一道風景。閒時,老人喜歡在麥秸垛邊晒暖兒,沐浴陽光。

割過麥後,也代表著夏天正式來臨。交了公糧,分了口糧麥子後,鄉親們見面說的最多的還是麥子,那個生產隊好,交的公糧多,哪家勞力多,分的麥子多,直到說到快秋收才能結束。那年麥收前後的情景,有經歷,有故事,令我難以忘記。

又到麥收季,那年場景在眼前

作者甄書廣,河北衡水人,1976年12月入伍,1980年1月退伍,原工作單位湖北陽新百紡公司,曾任倉管負責人,中級批發員,調配主任等職,現已退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