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之治療口腔疾病經驗

口腔疾病包括鵝口瘡(口腔內覆蓋如雪白的鵝毛般的片狀斑塊)、口腔潰瘍(口舌上的潰爛,形成圓形的創面)、口瘡(口角及口舌上的皰疹)、口臭、牙齦腫痛等。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之治療口腔疾病經驗

小郎中官微

目前的教科書都詳細區分這些疾病,分別辨證治之。

但治療的方法卻大同小異。

個人認為,口腔疾病有共性。把握住了共性,就能更好的處理和治療它們。

認識和治療口腔疾病不能脫離口腔的環境。

口腔內的溫度是攝氏37度左右。

口腔內有充足的水分和液體。溼度可宜。

口腔內有食物殘渣,有各種維生素,有充足的營養。

口腔內有牙縫、有隱窩、有大大小小黑暗的凹槽。

口腔內還富含有氧氣。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之治療口腔疾病經驗

所有這一切都是誕生並存活生命的條件啊!!

因此,口腔中的微生物是很多的。據現代觀察和檢測,正常人口腔中的微生物的種類達到了上千種。其中對人體有益的細菌約300多種,致病菌更多,約600多種。

600多種致病菌!這是什麼概念?意味著我們的口腔天天處在疾病與危險之中。

但是,我們沒有病。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口腔看起來是光潔健康的。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兩大機制。

一、人體自然的免疫能力與防禦機制。

1.口腔中有各種腺體,能分泌多種免疫因子,它們能有效的殺毒滅菌。

2.腺體與唾液的不斷分泌,清洗著口腔各處,使病菌無法長期生根(流水不腐啊!)

3.小兒的流涎、吐痰、流鼻涕等生理現象,將口腔中存在的微生物排出體外。小兒吞嚥動作與生俱來,將其吞入胃中,同樣被排出。

4.口腔內的各種運動,如舌、咽、牙齒等的運動,機械性破壞微生物生存的狀態。

二、群落間的相互制約。

上千種病菌各有各的特性,各有各的領地,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和防禦手段。你防備我,我限制你。結果大家在矛盾中共存!都不能一方獨大。

因此,口腔疾病,一定是上述兩大機制出了問題。

一、免疫機制的問題包括

1.先天缺陷。如腦癱、發育障礙、吞嚥無能等。以及愛滋病、肝病等母親生產過程中對小兒的影響導致小兒免疫缺陷。都將會長期發生口腔疾病。

2.一過性缺陷。人體因感冒、發燒、腹瀉、嘔吐等損傷免疫機制,一過性免疫功能降低。一遇此種情況就發生口腔疾病。

3.外傷。不要小看了它。尤其是小兒粘膜很嫩,經常因吸吮、咀嚼、食物梗,或食物過冷,過熱而損傷。損傷後局部破損,抵抗力低下。

4.過度勞累。小兒因貪玩、過度運動和興奮致免疫因子耗竭。偶發口腔疾病。

5.心理因素影響。神經與免疫息息相關,構成神經免疫網絡。所以,小兒如果生氣、憂鬱、狂躁等也可損傷免疫功能引發口腔疾病。

二、群落制衡失調。

1.偏食、厭食,導致某種微生物的營養過剩,某種微生物的營養不足。或者食物刺激性太強,殺滅了某種群落。

2.濫用抗生素。將某種微生物滅活。導致另一些微生物失去制約。這與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破壞是一回事。

3.嚴重的感染。其毒素殺滅另一些微生物。

明白了以上機制。在治療上就應該考慮到:

初期發病時總有誘因(能導致人體致病的病因就是邪氣!),總有某種病原微生物堆積。這應該是實證,是熱毒,是痰濁之物。因此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因為部位是口腔,口腔為消化之始端,消化系統屬六腑,腑氣以通為用,故要考慮化濁和通腑。後期則要考慮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即扶助正氣,宜採用溫補一類的方法。

為此,我們設立基本方如下:

一、初期:

1.補脾與清脾(順時針旋推1分鐘,逆時針旋推3分鐘)。補脾以健運,清脾清腐濁。清腎經,以去胎毒。

2.雙清腸(清大腸、清小腸),退六腑,掐揉小橫紋,揉板門,推下七節骨與揉腹。以通腑瀉熱,引熱下行。

3.清天河水。能清熱,還能透邪達表。清天柱骨。能清熱,還能降濁。

4.推上三關。發表祛邪。

5.抱肚法,從口腔排濁氣,減壓力。

6.承漿、廉泉和下關。推拿以手操作,具有明顯的局部治療優勢。此為局部操作。亦可用棉籤沾生理鹽水於局部擦洗。

二、後期

1.補脾、補腎以固根本。

2.推上三關與退下六腑(6 :3)攻補兼施。

3.點湧泉。引火歸元。

4.捏脊療法,強脾胃,化積滯。

5.拿肩井,升提氣機,發散餘邪。

6.局部治療同初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