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吳永剛 歷史 吉林烏拉永昌源 2018-12-04

作者:優雅的鬍子(吳永剛-Max)

自康熙年間安珠瑚帶領東海旗兵建設了吉林木城後,吉林城先後經歷了木城、土城、磚城三個階段,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商業的不斷髮展,城內街路沿著最早的北大街、河南街、西大街、通天街、糧米行街等幾條大街為主幹,向四周不斷拓展枝脈。

後來吉林有一種“三街四行”的說法,是指舊吉林城的主要街路。三街即西大街、北大街、通天街,四行即糧米行、牛馬行、前魚行、後魚行。也有人把前魚行、後魚行合併稱魚行,加上河南街、船營街、褲襠街等其他七條街稱作“十街三行”的。吉林的街路和街坊的佈局雖沒有南方城市那麼規整,但也沿襲了“大街小巷”的佈局方式:大街為衙署、商業街,小巷衚衕為住宅街。

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吉林舊影》中的北大街


說到街市的商業繁榮就不得不提提船廠牛家,這個家族在商業、文化、藝術等多方面都給這個吉林城留下了無數口碑。舊中國北方有“四大家”的名號:即船廠牛家、河北劉家、山西亢家(人稱亢百萬)、瀋陽郎家(清初封為鎮國公)。其中以牛化麟、牛子厚父子 “世傳”的“升”字號買賣為首。吉林是牛家的大本營,從1799年源升廣在河南街開張為起點,牛家在吉林城的鋪面買賣涉及多個行業,最繁盛時,幾十家買賣遍佈城裡各個著名的街道。

如吉林市最早的商業街北大街上的源升慶(百貨商店)、永升店、恆升店(貨棧和代理店)、慶升厚(金店),河南街上的恆升慶百貨店,糧米行街的東昇隆米鋪,西大街福升厚糧米店、日升恆號、集升客棧、天升慶藥店等等。



吉林的大街和衚衕相同,都有不同程度的彎曲,這一方面是因為吉林的街道多是沿河道河床形成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在舊社會建宅時,自家的院牆大門要比鄰家的院牆大門向前凸出一些,即所謂的“壓人一頭”。因此街道彎曲度就不斷加大。

吉林城裡的住宅喜歡坐北朝南開門,或者坐南朝北開門,因此街道衚衕多是東西向的,南北向的街道很少,宅院、街坊之間偶爾有通道,也是過街通行而已。

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吉林舊影》中的西大街,紅字部位就是吉林城

吉林城最初的街道為土路,後來將主要街路改為大型的紅松枕木路面,“大木橫鋪,無異地板,車行其上無泥濘沒轍之苦,天晴亦少風塵”。道路兩側的排水溝底、幫、蓋板也用木板製成,稱之為“陽溝”。此為全國罕有的景觀。

清同治元年(1862年)吉林擴建城牆時,著名的牛家出錢修建北大街,街面全用厚木板鋪成。2007年秋,現北大街南靠近解放路一段修供熱管線時,還從深溝中挖出許多曾為路面的腐朽的爛木頭。

吉林木城在歷史上飽受火災之害,特別是1890年和1911年兩次“火燒船廠”,使得民國時期的城市建設者痛定思痛,考慮到木路易燃的因素,遂改方木鋪路的修建方式為泥結碎石路。並於1924年在吉林東關商埠,修建了第一條瀝青路——商埠大馬路。

吉林老城:老城老街

《吉林舊影》中的河南街,與河南省沒一毛錢關係

據記載,偽滿前,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曾派遣日本調查員來吉林考察,這個調查員的彙報中是這樣形容吉林市的:“城市典雅美麗,可成為滿洲的京都”。事實上,在解放前,吉林市一直是省府所在地,加之水陸交通暢通,東到日本海,北達外興安嶺的本省物產在這裡與關內運輸來的商品集散交易。無數名流、巨宦也在這些街道上演出過驚心動魄的權謀、智鬥……

可以說,吉林城內條條老街用歲月之筆書寫了塞外邊城吉林市往昔的瑰麗歷史。可惜老街多已不再,新街固然整潔漂亮,但怎樣加工,也已不復從前老街那般驚豔東北的氣度了。


本文為優雅的鬍子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吉林烏拉永昌源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