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作者:優雅的鬍子(吳永剛-Max)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對面樹林中的白塔(白色尖頂)給我幼小的心靈灌注了無窮的神祕。

吉林市的江東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是一片神祕的區域,在長輩口中得知,那裡有各式各樣的山鳥,有酸甜適口的大李子,有水質清冽的聖泉水。由於童年時沒有機會親自去探看,就只能站在朝中下坎兒遍植柳樹的土質江堤上,向對岸遙望。這種遙望並不能看到嘟嚕兒的蘇雀,更看不到李子和泉水,卻能看到對面江岸樹木陰翳中神祕的療養院白塔,以及往來於江面不大的鐵皮渡船。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取自《吉林舊影》的炮手口渡口一帶舊照

吉林市守著蜿蜒的松花江,是松花江上重要的水運碼頭。在吉敦鐵路跨松花江大鐵橋修建之前,無論驛使往來、商旅往復,但凡涉江一直採用渡船的方式。自清代開始,在今天主城區江段上先後設有三道碼頭、改集街、炮手口子、口欽、東團山子、口前、尼什哈站、哈達灣等多處渡口(《吉林舊影》)。這些渡口亙古而來,至今,或隨時光化為灰煙,或升級為橋樑,大多無存。而我童年熟悉的炮手口子渡口,雖地名尚存,可碼頭、船隻業已難覓蹤跡。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注入松花江的永安河口,對岸是勞動大廈

炮手口子渡口位於今天吉林市江灣大橋北側,江左岸碼頭大致在勞動大廈門前江邊,江右岸碼頭在北華大學東校區永安河口,渡口得名源於永安河口一帶的炮手口子屯。《吉林市地名志》記載:“三百多年前的吉林境內,沿江兩岸眾水交錯,柳密草豐、獸多禽肥,魚鮮蚌大。”時有炮手(獵手)往返松花江兩岸行圍打獵,在炮手們渡江的地方,逐漸成屯。又因屯子所在江岸漫崗被小河下切成河口,遂取名炮手口子屯。

在期待多年之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天,我終於迎來了乘渡船去江東的機會。那次是陪來吉林的親屬遊玩,有親屬想去看看江東的白塔,而乘船過江距離最近。穿城而過的松花江在炮手口子處,江流由自西向東轉為自南向北,拐角幾近90°,加之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助力,故而越靠近江東,水流越湍急。當時是夏季水豐時節,江面呈現出幽幽的墨綠色,低頭看那小船激起的浪花飛濺,與在北山公園湖面划船的情形完全不同。乘坐帶有馬達的小鐵船在江面飛馳,便非常刺激。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解放前吉林松花江上的渡船,取自《吉林舊影》

解放前的渡船是靠人力行駛的狹長木船,數百米江面要行進好一陣。於是渡口的艄公時常會講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可我第一次乘船的那天,艄公竟一言不發,只凝神在船尾掌舵。想必是帶馬達的鐵船速度快,渡江時間縮短,艄公來不及講故事吧。

其實關於炮手口子流傳的故事我早就聽過,其中有一則“炮手張大膽打狐狸”印象最深。話說某年炮手張大膽渡江到江東打圍(狩獵),遠遠看見有一隻狐狸坐在樹下。這狐狸一身火紅的毛皮、黑嘴黑爪兒、白肚皮兒,煞是好看。可他的姿勢可有點邪門,只見這狐狸翹著二郎腿坐在樹下的石頭上,抱著膀兒,嘴裡叼著一根翠綠的眼袋。

張炮手也是吃驚不小——死在自己手裡的狐狸有不少,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狐狸。再說這個季節狐狸都是毛色雜亂的麻狐狸,怎麼出了這隻冬天才可見的火狐狸?莫非是遇到狐仙了?心裡這麼想,可眼睛卻一直盯著那漂亮的狐狸皮。前思後想沒忍住,抬手就是一槍。只見那狐狸一抖擻毛,沒打到。響過這一槍,狐狸沒有被驚走,卻還在原地坐著,盯著炮手不動。張大膽不服氣,又一槍!只聽轟的一聲,這漢陽造竟然後膛開花,活生生嘣瞎了張大膽的一隻眼睛!打那以後,大膽就變成了小膽,再也不敢冒犯狐仙了,也不敢打圍了。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2019年6月20日清晨的炮手口子,景緻與記憶中存在不小的差異

在炮手口子屯上岸後,我有些小失望。在我期待已久的江東,沒有看到鳥語花香的山景,也沒有看到碩果累累的李子園。炮手口子所在的永安,只是一個有些寧靜的近郊街市,除臨街零星平房略顯城市風貌外,大多是農田瓦舍的鄉間景緻,也難怪在對面江岸望過來,建築物只能看到療養院的白塔。同時,炮手口子一帶街道起伏坡度很大,在去療養院參觀聖母洞時,頗似翻山越嶺,這也加劇了此間的山野感覺。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聖母洞天主教堂近影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1940年聖母洞舊影,取自《吉林舊影》


今天的聖母洞和教堂在當時被吉林省職工療養院使用,教堂所在的院落大門緊鎖,聖母洞正在重建施工,現場十分雜亂。此前聽聞的雪花石膏神像也不見蹤跡,大名鼎鼎的泉眼也已乾涸。於是那次江東之行又多了一層失望。而此後多年,再未去過江東,至於聖母洞塑像、白塔、泉眼真正的美,都是新世紀時才認真領略到的。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吉林機器局遺址南門近影,取自百度

由炮手口子返回時,由於視角變化,突然發現對面十里江堤竟然是那麼美麗。由綠色構成的沿江玉帶逐漸向城市漸變,最終被東局子一帶的紅磚居民樓定格為城市風貌。東局子就是東北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吉林機器局。晚清時候,洋務運動的熱潮波及塞外邊城吉林,1881年6月26日,經欽差大臣吳大瀓督辦,在吉林城東萊門外八華里松花江左岸選址建設吉林機器局。並在松花江右岸的僻靜地帶,選定吉林機器局火藥局局址。

當時兩岸沒有架設橋樑,渡船是運送建材、機器的重要手段。作為機器局去往江東直線距離最短的路線的渡口航線,炮手口子渡口就被歷史賦以更大的作用。《吉林舊影》記載:“是能夠擺渡車、馬、行人的大渡口……江南、江東附近農村車輛進城多由此渡口過江,經過江灣路由東萊門入城。”直到後來吉林大橋的修建,過江有了更便捷高效的方式,炮手口子渡口才慢慢沉寂下來。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北華大學東校區即是當年的炮手口子屯


時光荏苒,進入新世紀後,隨著2004年江灣大橋竣工,建華、永安、裕民地區不再需要經過吉林大橋進入主市區,炮手口子渡口徹底退出歷史。而後,隨著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師範學院等高校合併組成北華大學,並在吉林市江南建華、永安之間建設了北華東校區,荒僻良久的炮手口子一帶因天時、地利的巧合,竟迎來鉅變更生的契機。過去狹窄的道路被拓寬,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樓代替了平房瓦舍,朗朗書聲柔和著山鳥的鳴叫,迴盪在江東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炮手口子這個古老的地字終於藏身在新地名“永安”的身後……

吉林老城:北華大學東校區附近的古渡——炮手口子

本文為優雅的鬍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