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365》田樹兵 於境源 胡均星 發自湖北武穴

麵條起源於中國,據說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是由其生長之地的氣候、環境、物產及人文社會變遷綜合得來。中國是麵條的故鄉,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四千年前的半碗麵條,是為證明。

"

《中國新聞365》田樹兵 於境源 胡均星 發自湖北武穴

麵條起源於中國,據說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是由其生長之地的氣候、環境、物產及人文社會變遷綜合得來。中國是麵條的故鄉,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四千年前的半碗麵條,是為證明。

湖北武穴:黯然銷魂!梅川美食之康壽羊肉面

咱中國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歡吃麵,各地都有自己喜歡的特色麵食:如北京的炸醬麵、山西的刀削麵、陝西的bⅰαngbiαng(第二聲)面和岐山臊子面、甘肅的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麵、吉林延吉的冷麵......至於武漢的熱乾麵,更是暴得盛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城市到鄉鎮,都可以看到它那靚麗的身影。一碗最簡單的麵條,也包含各地方人的獨到匠心。像岐山臊子面講究“一紅(胡蘿蔔)二白(豆腐)三黃(蛋皮)四綠(蒜苗)五黑(木耳)",蘭州拉麵則以“一清(湯)二白(白蘿蔔片)三紅(紅油)四綠(蒜苗、香菜)五黃(麵條)"著稱於世。小小一碗麵,匯聚的是當地人的精、氣、神乃至生活習慣。

我生活在“魚米之鄉",工作在梅川古鎮,從小就是一個吃貨,吃遍了梅川寬街窄巷,對當地美食瞭如指掌,如數家珍。在我喜歡的美食當中,尤使我難忘的是康壽食府的羊肉面。

"

《中國新聞365》田樹兵 於境源 胡均星 發自湖北武穴

麵條起源於中國,據說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是由其生長之地的氣候、環境、物產及人文社會變遷綜合得來。中國是麵條的故鄉,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四千年前的半碗麵條,是為證明。

湖北武穴:黯然銷魂!梅川美食之康壽羊肉面

咱中國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歡吃麵,各地都有自己喜歡的特色麵食:如北京的炸醬麵、山西的刀削麵、陝西的bⅰαngbiαng(第二聲)面和岐山臊子面、甘肅的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麵、吉林延吉的冷麵......至於武漢的熱乾麵,更是暴得盛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城市到鄉鎮,都可以看到它那靚麗的身影。一碗最簡單的麵條,也包含各地方人的獨到匠心。像岐山臊子面講究“一紅(胡蘿蔔)二白(豆腐)三黃(蛋皮)四綠(蒜苗)五黑(木耳)",蘭州拉麵則以“一清(湯)二白(白蘿蔔片)三紅(紅油)四綠(蒜苗、香菜)五黃(麵條)"著稱於世。小小一碗麵,匯聚的是當地人的精、氣、神乃至生活習慣。

我生活在“魚米之鄉",工作在梅川古鎮,從小就是一個吃貨,吃遍了梅川寬街窄巷,對當地美食瞭如指掌,如數家珍。在我喜歡的美食當中,尤使我難忘的是康壽食府的羊肉面。

湖北武穴:黯然銷魂!梅川美食之康壽羊肉面

康壽食府位於金融路中段,店不大,兩間門面寬,上下四層,老闆向四(諢名)多年從事烹調行業,作得一手好菜,也愛琢磨創新菜品,羊肉面便是其中之一。據他說,其關鍵是處理好羊肉,去其羶味: 將買的羊肉泡去血水,然後入鍋加姜、料酒、香料氽燙,撈出,洗去血沫,再入鍋褒燉,加一節甘蔗,盡去其羶味。先大火燒開,再小火燜煨三四個小時,即成鮮香不羶的羊肉湯。另起鍋,熱鍋烈油爆香姜蒜,加入祕製醬料,炒出油香,舀入褒好的羊肉湯,湯開下面條,稍沸片刻,撒入蔥段或香菜即可上桌,看上去,顏色紅亮誘人,味道鮮而不羶、辣而不烈,麵條細膩滑韌。此面一出,眾餚拱手,此面成為康壽食府的名片。尤其是冬季寒風呼嘯深閉門的日子,一份羊肉面成為鎮桌之寶。狗肉性燥,羊肉溫補,人們進康壽往往棄狗肉而就羊肉。

我對康壽羊肉面的嗜愛難忘,不惟它味美,更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時拙荊惡疾罹身,放療化療讓她痛不欲生,吃什麼都味同嚼蠟,我看在眼裡、淚流心裡。有次化療出院,她說想吃康壽羊肉面。一回到梅川,我就帶她直奔康壽食府。當時飯點已過,羊肉面售罄。向老闆心善人好,連忙重啟爐灶,燉羊肉,下面條,忙得不亦樂乎。拙荊吃了一小碗熱氣騰騰的羊肉面,額上沁出了微微汗珠,忘了多日疼痛的折磨,幸福而滿足的綻開了笑容。我好久沒見到她的笑意,這印象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裡。近10年了,拙荊已去世了整整八年,每當我路過原康壽食府(已轉行)門前,總忘不了那飄香的羊肉面,總忘不了拙荊那憔悴臉上的一抹笑意,更忘不了向老闆的深情厚意。

"

《中國新聞365》田樹兵 於境源 胡均星 發自湖北武穴

麵條起源於中國,據說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是由其生長之地的氣候、環境、物產及人文社會變遷綜合得來。中國是麵條的故鄉,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四千年前的半碗麵條,是為證明。

湖北武穴:黯然銷魂!梅川美食之康壽羊肉面

咱中國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歡吃麵,各地都有自己喜歡的特色麵食:如北京的炸醬麵、山西的刀削麵、陝西的bⅰαngbiαng(第二聲)面和岐山臊子面、甘肅的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麵、吉林延吉的冷麵......至於武漢的熱乾麵,更是暴得盛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城市到鄉鎮,都可以看到它那靚麗的身影。一碗最簡單的麵條,也包含各地方人的獨到匠心。像岐山臊子面講究“一紅(胡蘿蔔)二白(豆腐)三黃(蛋皮)四綠(蒜苗)五黑(木耳)",蘭州拉麵則以“一清(湯)二白(白蘿蔔片)三紅(紅油)四綠(蒜苗、香菜)五黃(麵條)"著稱於世。小小一碗麵,匯聚的是當地人的精、氣、神乃至生活習慣。

我生活在“魚米之鄉",工作在梅川古鎮,從小就是一個吃貨,吃遍了梅川寬街窄巷,對當地美食瞭如指掌,如數家珍。在我喜歡的美食當中,尤使我難忘的是康壽食府的羊肉面。

湖北武穴:黯然銷魂!梅川美食之康壽羊肉面

康壽食府位於金融路中段,店不大,兩間門面寬,上下四層,老闆向四(諢名)多年從事烹調行業,作得一手好菜,也愛琢磨創新菜品,羊肉面便是其中之一。據他說,其關鍵是處理好羊肉,去其羶味: 將買的羊肉泡去血水,然後入鍋加姜、料酒、香料氽燙,撈出,洗去血沫,再入鍋褒燉,加一節甘蔗,盡去其羶味。先大火燒開,再小火燜煨三四個小時,即成鮮香不羶的羊肉湯。另起鍋,熱鍋烈油爆香姜蒜,加入祕製醬料,炒出油香,舀入褒好的羊肉湯,湯開下面條,稍沸片刻,撒入蔥段或香菜即可上桌,看上去,顏色紅亮誘人,味道鮮而不羶、辣而不烈,麵條細膩滑韌。此面一出,眾餚拱手,此面成為康壽食府的名片。尤其是冬季寒風呼嘯深閉門的日子,一份羊肉面成為鎮桌之寶。狗肉性燥,羊肉溫補,人們進康壽往往棄狗肉而就羊肉。

我對康壽羊肉面的嗜愛難忘,不惟它味美,更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時拙荊惡疾罹身,放療化療讓她痛不欲生,吃什麼都味同嚼蠟,我看在眼裡、淚流心裡。有次化療出院,她說想吃康壽羊肉面。一回到梅川,我就帶她直奔康壽食府。當時飯點已過,羊肉面售罄。向老闆心善人好,連忙重啟爐灶,燉羊肉,下面條,忙得不亦樂乎。拙荊吃了一小碗熱氣騰騰的羊肉面,額上沁出了微微汗珠,忘了多日疼痛的折磨,幸福而滿足的綻開了笑容。我好久沒見到她的笑意,這印象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裡。近10年了,拙荊已去世了整整八年,每當我路過原康壽食府(已轉行)門前,總忘不了那飄香的羊肉面,總忘不了拙荊那憔悴臉上的一抹笑意,更忘不了向老闆的深情厚意。

湖北武穴:黯然銷魂!梅川美食之康壽羊肉面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吃麵條?也許麵條這尋常物事裡面,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歷史信息。在國人心目中,吃麵條象徵長壽,吃麵條象徵和諧,吃麵條象徵有福……吃麵條可以吃出對親人的牽掛,吃麵條可以吃出對故鄉故國的永難割捨的思戀!四千多年的吃麵歷史,依舊在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昨晚,我做了一個夢: 我又到康壽食府吃了一碗口角留香的羊肉面!

黯然銷魂者,唯康壽羊肉面乎?

(作者:武穴市梅川鎮中心學校 張烈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