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武穴 建築 日本 讀書 山東 螞蟻 湖北 廣濟印象 2019-06-19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一》

我家住在梅川北門會元門上方,在那兒生在那兒長的老上方人,與上方有著割捨不下的情感,更有那難忘的童年……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廣濟縣自從清代出了個金會元,就有了北門會元門牌坊式的門樓,大街上也就有了青石板鋪路,仁壽橋上才可以設焚紙爐。可當年的門樓和青石板路及焚紙爐早己不復存在了,只是遺留個地域的名稱而己。聽老輩人講,過去廣濟縣附近的男婚女嫁坐花轎都喜歡從這會元門牌樓下經過,遠道的大戶人家,不顧轎伕的勞累,逛也逛到這牌樓下走走,指望生下一男半女,也沾沾會元的魁星之氣,說不定猴年馬月祖墳冒青煙,家族裡也出個讀書的文化人,博取個功名,光宗耀祖也未可知,同時也是寄託著對家族子孫後代的美好祝願和象徵寓意。

出了城門洞會元門,從右手第二個巷子裡進去,巷子很狹窄,只有二米寬的樣子。從巷子裡穿越出來,即是一口橢園形的水塘,塘形似鍋狀,深的很,傳說說這口塘經常出水猴兒,老北門人就叫它“猴塘”,實際上它是一種水獺,狀貌似猴兒,以訛傳訛延續下來就叫猴塘。猴塘與兩口魚池相鄰,與上方門口塘呈“7”字形,四口池塘相連,靠左邊就是上方垸,整個垸場不大,二十五、六戶人家,伴坡而建,東低西高。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上方堂屋大院就在垸中央,我家就住在大院裡。大院門前一坦平地,上方顧名思義應該姓方,可真正的方姓人只有一、二家,似乎都是雜姓,前前後後搬遷而來的住戶。解放前,方姓原來有個大戶叫方錫璜,民國早期在漢口學習西醫四年,後又到山東齊魯大學進修,畢業回我們廣濟梅川南門開設一家診所。民國中期遷到武穴開設私人醫院,擅長西醫內外婦科等,解放後進入武穴一醫院,他的後人據說在武漢從事金融工作。上方大院是不是他家祖人遺留下的老宅院,不得而知。

上方堂屋大院,佔地四畝多,一進三重,兩重天井,它既有南方徽式建築特點又有北方四合院的設計佈局,屋頂都有封火牆,那精緻磚雕具有南方民居的風格和特點。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聽我父親講:三八年日本東洋人進攻廣濟縣城梅川,日本人飛機飛的很低,彷彿就在屋脊頭上,只連飛機上的飛行員就看的很清楚,那東洋人的飛機把屋脊頭上的瓦拖得“嘩嘩”作響,當時的縣政府在正街上,不得己臨時把政府搬遷到我們上方堂屋大院做辦公場所,直到日本人攻破了廣濟縣城後,才又回到老址辦公。

整個上方堂屋大院,在我記憶裡住有六戶人家,整個大院的圍牆都是灰色線磚壘砌而成,二米多高,磚與磚之間都是石灰拌泥勾砌而成,相當結實。大門面東,朝向靈山主凹峰,遠遠的看去,靈山就象馬鞍和筆架一樣,樹木蔥茂,雲遮霧繞,景色幽雅清靜,彷彿就在眼前。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當年大院的兩扇大門木板非常厚實,約摸有二寸厚,一個人還搬不起,一扇門要兩個人才抬得動,門板外面還釘有一排排鐵皮乳釘,鐵皮都己上了鏽,靠近內門是上下兩排實木橫栓,門下是橫臥著一條磨的光滑的麻石條門檻。且說當年這兩扇木門是毀於1976年,那年7月28日唐山發地震,死亡24萬人,重傷16萬人,地震的驚恐,波及到我們湖北,家家戶戶人心惶惶,防震、抗震,且又每家每戶搭建簡易防震棚,上堂屋姨爹就把大門卸下來扛擋院牆,他家在大院外的左側搭建了一個尼龍塑料紙簡易防震棚。為防治大院牆倒了,把他家的防震棚壓垮,所以就把那扇大門撐擋住那面院牆,又用那笨重的木匠凳撐伴那扇門,另一扇他搬到他家防震棚裡做床鋪。自此以後,他家再也沒有拿出來,兩扇大門就此消失了。當年防震的時候,我家在玉龍屋的後面坡上搭建的簡易棚,當年玉龍屋還沒有遷到上方來,那邊一片都是桑棗樹和茅竹林。家家把大米炒熟儲藏起來,以作不測之需。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在大院以前有大門的吋候,每到了夜深人靜之吋,我們院子裡年紀大的人晚上栓門,都要扭轉頭衝院子裡喊幾聲“圈裡人都回來了嗎?我拴門了”反覆喊幾聲,然後才鎖上大門回屋睡覺,那個時候,大院的人相互過的和諧。

大院門口的前沿萊園緊靠門口塘,莿條圍成一塊菜園,那菜園是上堂屋羅嬤和姨媽她二家的菜地。每年六、七月份的時候那菜園莿蘺上開滿了打碗花和荊條花。那打碗花喇叭形狀一朵連一朵,爬滿整個莿蘺芭,牽的到處都是,紫蘭色的,非常好看,荊條花也漂亮,淡紅色的和白色的。初秋的早晨,露珠未乾,枝條上開滿鮮豔的花朵,花蕊間螞蟻進進出出的,偶爾經常有外人來摘荊條花,聽說把荊條花晒乾用豆乾燉肉吃,能治鼻孔出血,據說這個偏方非常靈驗,難怪好多人摘它,原來是有藥用價值的。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說起上方門口塘,不得不說那些童年的趣事。炎熱的夏天,學校放了假,我也只有八、九歲的樣子,我們相邀年齡相仿的夥伴,用稻草搓成草繩,然後在草繩的中間用繩索垂吊七、八塊磚頭,擼著褲腳,卷得高高的,一個從塘裡,一個從塘外幾個夥伴把繩索從塘這頭拉起,拖到那頭,反覆來回的拖,直到磚頭把塘裡的魚趕到驚惶失措像無頭的蒼蠅一樣,東躲西藏,到處亂竄。有時魚兒被趕急往岸上蹦,這時小夥伴就蜂湧而上,有時候偶爾也能捉到一、二條,基本都是花白鰱,打著赤腳送回家晚上改善伙食,打打牙祭,遇到大隊管水產的人員來了,我們又象魚兒一樣驚惶失措的逃得無影無蹤。

門口塘與魚池相連的塘堤,既是塘壩又是一條益路,是白石村人和王勝人進出上街的必經之路,也是垸場鄰居們休閒聚會乖涼拉家常的場所,又是兒時聽故事嬉戲的基地。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夏天,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提前用木桶從塘裡提水起來把塘壩澆溼降溫,那個吋候也沒有電視看的,吃完了晚飯,洗了澡,搬著竹床和凳子,陸陸續續的聚在塘壩上,由大人用麥穗和稻草等紮成草把薰蚊蟲,兩頭一邊一個燃薰著,雖說有點嗆人,卻也驅得蚊蟲。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大人們便張家長李家短的談著雜事,而我卻急切盼望同屋的志勇叔來講故事,志勇叔能說會道,特別善長講故事,比喻《武松》《薛仁貴徵東》《薛剛反唐》及《揚家將》和《岳飛傳》等。我那時七、八歲,即喜歡聽又怕聽,最喜歡他講武松打虎、大鬧飛雲浦及醉打蔣門神等,那些情節聽起來津津有味,至今還末忘。最怕他講《聊齋志異》裡面的鬼故事,每當他講到嚇人片段之時,我膽子小,坐在竹床上,總是把腳翹的高高的,生怕竹床底下有鬼把我腳拉去了,一個勁的往人堆裡鑽,講到平緩之處又尖著耳朵聽,生怕漏掉一字,至如今很多故事典故都從志勇叔那聽來的。等到夜深人靜過後,氣溫下降了,大人孩子又三三二二的搬著竹床和凳椅回家休息。


記憶中武穴梅川北門上方堂屋大院(上篇)

消息來源:廣濟文化 作者:胡紹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