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歷史上的"涼州",不僅僅是今天的甘肅涼州區。自漢朝建郡以來,"涼州"的名字換了多次,有時叫"武威",有時叫"姑臧",有時叫"西涼",有時叫"前涼"……,其疆域,也時大時小。最大時,把大半個甘肅都佔了,還擴延到周圍幾省,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不過,涼州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盤的大小來衡量。要研究中國文化,你不可能繞過涼州。比如:佛教傳入中原時,涼州是最關鍵的一站,佛光西來,自此擴散,才有後來的格局;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就在涼州住過十多年,他對中國漢文化的瞭解,就是在涼州完成的。至今,他那個著名的焚不爛的舌頭還埋在涼州,接受著歷代過客的朝拜;要是你研究中國的建築,那就更繞不開涼州了,北京西安等舊都城的模式,最初的源頭,就是涼州。……總之,中國文化的許多方面,其發祥地就在涼州。陳寅恪的《隋唐制度淵源論稿》裡,有許多相應的證據。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吾聞昔日西涼州

最早的甘肅省一級行政區雛形奠定於西漢。

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將全國設為十三個刺史部(州),其中帝國版本的黃土高原西緣和河西走廊是涼州刺史部的轄區。當時的刺史還只是監察官員,到了漢成帝年間刺史改為州牧並逐漸成為地方軍政長官,而涼州也真正意義上成為了省級行政區。

涼州之於西漢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涼州刺史(州牧)治所最早在隴縣(今甘肅張家川),後遷至翼縣(今甘肅甘谷),曹魏時開始穩定在河西武威郡,直至隋初。此前,武威地區也被匈奴等多個少數民族選為地區首府,這並非沒有理由的選擇。

西漢涼州諸郡

(河西四郡+隴西三郡)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武威綠洲是河西走廊地區最大的綠洲,發源於祁連山脈冷龍嶺的諸河流在武威綠洲彙集成石羊河,為當地農牧業生產帶來了穩定的水源,天然就是適於人類聚居的地區。

養育武威的石羊河一路向北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1969年出土於武威雷臺漢墓的“馬踏飛燕”(銅奔馬),其昂首揚尾、尾打飄結、三足騰空的駿馳形象正是當時武威地區豐美水草環境的側面反映。

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

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地理位置上,武威也具有較好的通達優勢:武威南逾烏鞘嶺,便可抵金城、河州,能夠聯繫關中和河湟地區;向西穿越河西走廊可達西域;東沿騰格裡沙漠南緣可抵黃河,進而溝通寧夏平原。因此在絲綢之路開闢後,武威憑藉絲路重鎮的優勢,商業貿易也開始發展起來。

作為絲路重鎮的武威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在西晉滅亡後,在少數民族爭雄的北方,武威先後因其良好的水土和交通條件成為了前涼、後涼、南涼和北涼政權的都城。前涼張氏家族執政時期,河西相對安寧的穩定環境還吸引了不少中原儒士大族西遷,使十六國時期的北方文化中心逐漸一度遷移到西北邊陲的河西。

中原因戰亂而殘破

大批士族衣冠南渡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這才有了北魏滅北涼後,遷武威大量豪強至平城(山西大同)京畿一帶。這遷去的不僅是人口,更有五涼時期積累的姑臧城建築思路和“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的開鑿技術。

天梯山開鑿於北涼沮渠蒙遜時期,

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

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唐朝初年,李軌據有河西,在武威建立“大涼”政權。加上十六國時期的四涼建都,武威因此得名“五涼古都”。三百多年的涼州州治所在,讓“涼州”成為了這座城的別稱,也是現在武威市轄區的名稱。

武威南城門樓,城樓上有“涼州”二字

古代武威城如何潮起潮落,帶你瞭解歷史上武威的發展為何終結

但是涼州沒有能夠一直統攝甘肅。唐初因吐谷渾和吐蕃的邊患,出於整個戰略攻防格局的考量,貞觀年間設置隴右道時將道治選在了青海鄯州(樂都),自此,武威的省城生涯終結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