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魯迅說過,這世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武威的街道可以說是多到數不清

道道巷巷條條小路

但是大家知道這些街道的由來嗎?

小編給大家來普及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楊府街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楊府街,為明末甘肅西軍首領楊嘉謨府第。

明代楊嘉謨家族世代出武將,至楊嘉謨時葷赫之極,街上設有演武廳、下馬石、武牌坊等。楊氏在清代、民國行武兼經商,固有楊府街一名,今為楊府巷。

既能文武又能經商,厲害了我的街(gai)。

座標:鐘樓街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巷內有文化名勝大雲寺,鐘鼓樓,因鼓樓而得地名。

座標:倉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倉巷,是清代武營屯糧處,故名。

清代武威進士張兆衡、張澍,皆在此居住,可謂武威文脈都非常鍾愛這個地方。

名人住過的地方,多去沾沾文氣。武威各街道取名其實有諸多含義。


座標:天瑞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這條巷子叫法頗多,本地人九中巷也叫,後來改的天瑞巷

小編覺得應該是天就是上天的意思,瑞就是祥瑞的意思,應該是天上降下的福瑞吧!


座標:署東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署東巷,為清代甘涼道署所在地,故名。漢設,由大書法家張芝所刻“澄華井”石碣及井址。歷史名人左宗棠、林則徐皆在巷東官驛下塌。小小巷子文化深。

座標:鳳凰路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傳說武威十八中舊圖書館處有一高臺,唐朝時有一皇帝夢見一隻金鳳凰落於此處。令人查看,原來是一討飯女子坐在那,皇帝娶此女為皇妃,從此把此臺名為鳳凰臺,這條路為鳳凰路。

座標:天馬路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顧名思義應該是和咱們銅奔馬有關係,這是一條主幹道,經考證,武威雷臺出土的銅奔馬,就是以西漢時期“天馬”為原型鑄造的,天馬路也應該由此而來的吧!

座標:達府街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因明代“邊將之冠”達雲在此設府邸,駐中林軍一支,故名。

清代道光成豐年間,武威名人李銘漢購買舊址居住,光緒間李銘漢之子李於鍇考中進士,入翰林院,達府街一度易名翰林街。

乾隆版武威地圖上顯示,此街明清歷來是武威官宦富賈居住處。現在的武威一中是李於鍇舊址,原甘肅三監是達雲鎮林中軍營。

以後找土豪就去這條街唄。

座標:厚德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土城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慶餘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沙井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天健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海子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雨亭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縣府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寺巷子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聞達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姑臧路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座標:玉泉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這一條條巷子街道其實都有含義

小編為大家找了資料

1以老城大什字為中的方位命名法

涼州古城是一個“田”字型的結構,中心點為大什字城隍廟,既今文化廣場,區內軸線只有縱橫兩軸兩條大馬路,明清時期叫南大街、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建國後,古城主幹道遵從了明清以來武威老城的習慣性方位命名法。

南北縱軸線:老城內大什字至南門為南大街;老城外南門至312線為南關中路;老城內大什字至北關什字叫北大街;北關什字至雷臺二環路叫北關中路。

東西橫軸線:老城內大什字至東關叫東大街;老城外東關至二環路叫復興路。大什字向西至古城西門叫西大街(現改為步行一條街),依此順延,步行街西口至西郊公園叫西大街,西郊公園至二環西路因西郊公園而命名公園路。

田字一環路:南北以中軸線為分界,南叫南關東路、南關西路,北叫北關東路、北關西路,分別向外延伸與東西二環路相接。東西以橫軸線為分界,東叫市民路(俗名東關南路)、興勝路(俗名東關北路),西叫西關南路、西關北路(原西涼市場)。

新拓二環路:依城而繞,分別叫:二環東路,二環南路,二環西路,二環北路。其特點是:在道路的通用名上,縱橫軸線老城內叫“街”,出了老城叫“路”。而一環路與二環路通用名的區別是:一環路叫“關”,二環路叫“環”。在道路規模上,“街”應該比“路”窄,“路”應該比“街”寬,但實際上,出了老城後拓展的縱橫軸線,也與老城內馬路一樣寬窄。但在人文內涵上,留下了武威舊城改造困難,舊街道難以拓寬的窘境與文化信息。也留下了道路通用名命名不嚴格,街、路不分的現狀。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2以地域文化特色為主的傳統命名法

民國十七年大地震,使武威古城建築毀壞歿盡,但城區次幹道、支路、街巷等古老的街、巷名稱,仍然保留著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原始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信息。比如,以老城區縱橫劃分:

東南片區:區內有中國第三大孔廟—文廟、西夏博物館。路、街、巷有文昌路、文廟路(俗稱東小南街),崇文街,明清一條街、會館巷、學習巷、民建巷、民興巷、民富巷、勞動巷、模範巷、發展巷、致富巷、文廟廣場等,留下了“不夜書城”崇尚文化,勤勞致富,嚮往民興、民富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澱。

東北片區:是過去的縣衙、現在市政府、區政府辦公所在地,區內有文化名勝大雲寺,鐘鼓樓,有消失並正在規劃恢復的海子湖等。街巷有鐘樓路、和平路(俗稱東小北街),楊府街、署東巷、縣府巷、土城巷、光明巷、三道巷等,也留下了與歷史名勝、文化相符的街巷地名。

西北片區:內有名勝古蹟羅什寺,共和街,打井巷、沙井巷、踏碼巷(解放巷)、西巷子、自覺巷、糧食巷、雨亭巷等。

西南片區:有鳳凰臺遺址。街路巷有達府街、靶場路、靶場東路、勤儉巷、青年巷、前進巷、新青年巷等。這些道路皆非城市主幹道,而是次幹道、支路、街巷,但從命名上看,也存在道路通用名叫法混亂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說,路、街不分,街、巷不分。隨著城市改造升級,道路拓寬,沒有及時將巷上為“街”,將“街”提升為路。3伴隨舊城改造的經濟文化命名法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來,身為武威人的你知道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伴隨著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撤地設市,涼州古城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城市基礎設施、道路建設迅速發展。首先改建、擴建、硬化、亮化的第一條縱軸線,南始火車站,北至海藏寺北二環路。這也是武威古城最長的一條經線,建設初期有把它做為城市中軸線的想法。自南向北分別命名為建設路、鳳凰路、天馬路、海藏路。一條馬路,因先後建設的時間不同、思考不同,留下了經濟、文化、地域三種命名信息和一路多名的現狀。

從這條路建設與命名看,城市道路的命名是與城市發展同步的,從民族街改鳳凰路、勝利街改名天馬路、向北延續段新命名海藏路的實際看,政府對城市道路的命名雖然沒有統一規劃,沒有走先規劃、後命名的路子,建設一段,命名一段,但已經對城市道路的命名有了理性思考,說明武威人對城市道路命名的認識在逐步提升,最終向地域的、歷史的、文化的、民俗的特色迴歸。這是武威歷史文化的延續,也是對涼州古城路、街、巷命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撤地設市後,按照這個命名思路,新拓展命名的道路還有雷臺路、雷海路等。

來源:陸離 大話武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