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拯包青天這個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有太多的戲曲,小說,電影電視劇在表演者包青天的故事。基本上在所有的民間戲曲裡面,都有包公戲,而所有的包公戲裡面,其實都是自成一個序列的。包公在戲曲裡面的形象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他得是一個大黑臉,腦門上還有一個月牙。按照戲曲界的說法,包青天應該是有日月額,泰山眉。還有丹鳳眼,日月額代表著他明若晴天,泰山眉代表著他執法如山,丹鳳眼就代表著他是非分明。

"

包拯包青天這個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有太多的戲曲,小說,電影電視劇在表演者包青天的故事。基本上在所有的民間戲曲裡面,都有包公戲,而所有的包公戲裡面,其實都是自成一個序列的。包公在戲曲裡面的形象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他得是一個大黑臉,腦門上還有一個月牙。按照戲曲界的說法,包青天應該是有日月額,泰山眉。還有丹鳳眼,日月額代表著他明若晴天,泰山眉代表著他執法如山,丹鳳眼就代表著他是非分明。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青天的故事我們可以隨便舉出幾個例子。比如陳州放糧的故事,這說的是宋仁宗初期的時候,陳州這個地方大旱,本來家遭了天災,而那個地方又有一個有黃親背景的惡霸龐國舅。詞人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但是很多官員拿他沒有辦法。直到包公去陳州放糧,才把龐國舅給正法了,當地老百姓就大呼包青天。這是陳州放糧的故事,很多戲曲裡面都有。

和陳州放糧的故事相關聯的其實還有一個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靠譜的故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的是真宗朝的時候有一個劉妃,很得真宗的信任但是生不出兒子。同時還有一個李宸妃生了一個兒子。劉妃就勾結太監,就把李宸妃的這個兒子拿狸貓換掉了。然後就誣陷李宸妃生了“妖怪”。李宸妃就被趕出去了,流落民間,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而得到了新生兒的劉妃就仰仗著有這個兒子就做了皇后,後來還做了太后。就是包拯去陳州放糧的時候遇到了這個李宸妃,李宸妃找他告狀,然後包拯就幫助李宸妃洗雪了冤情,仁宗和李宸妃母子團聚。這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

包拯包青天這個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有太多的戲曲,小說,電影電視劇在表演者包青天的故事。基本上在所有的民間戲曲裡面,都有包公戲,而所有的包公戲裡面,其實都是自成一個序列的。包公在戲曲裡面的形象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他得是一個大黑臉,腦門上還有一個月牙。按照戲曲界的說法,包青天應該是有日月額,泰山眉。還有丹鳳眼,日月額代表著他明若晴天,泰山眉代表著他執法如山,丹鳳眼就代表著他是非分明。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青天的故事我們可以隨便舉出幾個例子。比如陳州放糧的故事,這說的是宋仁宗初期的時候,陳州這個地方大旱,本來家遭了天災,而那個地方又有一個有黃親背景的惡霸龐國舅。詞人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但是很多官員拿他沒有辦法。直到包公去陳州放糧,才把龐國舅給正法了,當地老百姓就大呼包青天。這是陳州放糧的故事,很多戲曲裡面都有。

和陳州放糧的故事相關聯的其實還有一個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靠譜的故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的是真宗朝的時候有一個劉妃,很得真宗的信任但是生不出兒子。同時還有一個李宸妃生了一個兒子。劉妃就勾結太監,就把李宸妃的這個兒子拿狸貓換掉了。然後就誣陷李宸妃生了“妖怪”。李宸妃就被趕出去了,流落民間,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而得到了新生兒的劉妃就仰仗著有這個兒子就做了皇后,後來還做了太后。就是包拯去陳州放糧的時候遇到了這個李宸妃,李宸妃找他告狀,然後包拯就幫助李宸妃洗雪了冤情,仁宗和李宸妃母子團聚。這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拯故事裡面還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在今天我們漢語的文化裡邊,陳世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負心漢的形象。他原本是一個書生,他有一個妻子秦香蓮和他一起辛苦度日。後來陳世美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考中了狀元,然後人又長的帥,就被仁宗皇帝選中做駙馬,把公主嫁給他。陳世美就和公主在一塊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秦香蓮在老家辛辛苦苦地把陳世美的父母都給服侍著一直到死去。然後就帶著兩個孩子去京城找陳世美。秦香蓮的到來對陳世美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如果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話就等於告訴全世界我欺騙了你們,這可是欺君的大罪。於是陳世美就決定不認秦香蓮和這一兒一女,而且派人去殺秦香蓮和兩個孩子。幸好陳世美派去的這個人良心發現自殺了,但是陳世美又誣陷秦香蓮殺人,要置秦香蓮於死地。幸好秦香蓮就告狀到了開封府,包拯明察秋毫,就為秦香蓮洗雪了冤情,而且不顧太后和公主的阻攔,把陳世美正法了。這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

以上的三個故事都是民間故事,都是屬於民間記憶的一部分,是我們老百姓非常熟悉的故事。再加上不同藝術手法的演繹,包拯已經成為了那個無所不能的包大人,任何懸案在他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包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顯然已經到了神話的高度,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崇拜這個傳說中的包拯呢?

"

包拯包青天這個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有太多的戲曲,小說,電影電視劇在表演者包青天的故事。基本上在所有的民間戲曲裡面,都有包公戲,而所有的包公戲裡面,其實都是自成一個序列的。包公在戲曲裡面的形象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他得是一個大黑臉,腦門上還有一個月牙。按照戲曲界的說法,包青天應該是有日月額,泰山眉。還有丹鳳眼,日月額代表著他明若晴天,泰山眉代表著他執法如山,丹鳳眼就代表著他是非分明。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青天的故事我們可以隨便舉出幾個例子。比如陳州放糧的故事,這說的是宋仁宗初期的時候,陳州這個地方大旱,本來家遭了天災,而那個地方又有一個有黃親背景的惡霸龐國舅。詞人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但是很多官員拿他沒有辦法。直到包公去陳州放糧,才把龐國舅給正法了,當地老百姓就大呼包青天。這是陳州放糧的故事,很多戲曲裡面都有。

和陳州放糧的故事相關聯的其實還有一個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靠譜的故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的是真宗朝的時候有一個劉妃,很得真宗的信任但是生不出兒子。同時還有一個李宸妃生了一個兒子。劉妃就勾結太監,就把李宸妃的這個兒子拿狸貓換掉了。然後就誣陷李宸妃生了“妖怪”。李宸妃就被趕出去了,流落民間,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而得到了新生兒的劉妃就仰仗著有這個兒子就做了皇后,後來還做了太后。就是包拯去陳州放糧的時候遇到了這個李宸妃,李宸妃找他告狀,然後包拯就幫助李宸妃洗雪了冤情,仁宗和李宸妃母子團聚。這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拯故事裡面還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在今天我們漢語的文化裡邊,陳世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負心漢的形象。他原本是一個書生,他有一個妻子秦香蓮和他一起辛苦度日。後來陳世美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考中了狀元,然後人又長的帥,就被仁宗皇帝選中做駙馬,把公主嫁給他。陳世美就和公主在一塊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秦香蓮在老家辛辛苦苦地把陳世美的父母都給服侍著一直到死去。然後就帶著兩個孩子去京城找陳世美。秦香蓮的到來對陳世美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如果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話就等於告訴全世界我欺騙了你們,這可是欺君的大罪。於是陳世美就決定不認秦香蓮和這一兒一女,而且派人去殺秦香蓮和兩個孩子。幸好陳世美派去的這個人良心發現自殺了,但是陳世美又誣陷秦香蓮殺人,要置秦香蓮於死地。幸好秦香蓮就告狀到了開封府,包拯明察秋毫,就為秦香蓮洗雪了冤情,而且不顧太后和公主的阻攔,把陳世美正法了。這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

以上的三個故事都是民間故事,都是屬於民間記憶的一部分,是我們老百姓非常熟悉的故事。再加上不同藝術手法的演繹,包拯已經成為了那個無所不能的包大人,任何懸案在他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包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顯然已經到了神話的高度,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崇拜這個傳說中的包拯呢?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通過這些故事,老百姓知道宋朝有一個包拯包青天,他是一個大清官。在民間故事裡邊的這個包青天,除了有一個大黑臉,還有一個月牙之外還有什麼特徵呢?首先他是衣蛾明察秋毫的偵探,不僅僅能夠斷老百姓的案子,在一些傳說當中甚至還能斷鬼神的案子,是非常有智慧的。第二個形象是鐵面無私的大法官,他斷案子只根據案情,只根據是非,只根據法律來判斷。不管是太后,公主,駙馬爺還是國舅,只要她犯了罪,包拯都是敢於秉公辦理的,這是包拯的第二個形象。第三個形象就是他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官員。這是民間故事中包拯的形象。

我們以上講的包公的故事雖然很有趣,熱熱鬧鬧的,但是不得不說這些故事虛構的成分太多了,大半都不是真的。但是這個不真的包青天的形象,這些脫離了大宋朝現實的包青天的故事當然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開始出現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些個故事的形成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的,大概從南宋就有一些包公的故事開始出現,等到了元朝的時候,這些故事就越講越離奇了。我們在講關於宋朝的官員包拯的真實故事的同時,也應當承認還有另外一重關於包拯包青天的真實,就是從元朝以來,民間記憶當中那個包青天的真實。這第二重有關包青天的真實雖然已經離宋朝那個真實的包拯很遠了,但是這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也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些需求,是一種民間記憶的真實。這種真實我們應當也是正視的,我們要了解宋朝真正存在的包拯是什麼樣子的,還有就是民間記憶當中的這個包拯包青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包青天的形象,這兩種形象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聯繫呢?

"

包拯包青天這個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有太多的戲曲,小說,電影電視劇在表演者包青天的故事。基本上在所有的民間戲曲裡面,都有包公戲,而所有的包公戲裡面,其實都是自成一個序列的。包公在戲曲裡面的形象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他得是一個大黑臉,腦門上還有一個月牙。按照戲曲界的說法,包青天應該是有日月額,泰山眉。還有丹鳳眼,日月額代表著他明若晴天,泰山眉代表著他執法如山,丹鳳眼就代表著他是非分明。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青天的故事我們可以隨便舉出幾個例子。比如陳州放糧的故事,這說的是宋仁宗初期的時候,陳州這個地方大旱,本來家遭了天災,而那個地方又有一個有黃親背景的惡霸龐國舅。詞人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但是很多官員拿他沒有辦法。直到包公去陳州放糧,才把龐國舅給正法了,當地老百姓就大呼包青天。這是陳州放糧的故事,很多戲曲裡面都有。

和陳州放糧的故事相關聯的其實還有一個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靠譜的故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的是真宗朝的時候有一個劉妃,很得真宗的信任但是生不出兒子。同時還有一個李宸妃生了一個兒子。劉妃就勾結太監,就把李宸妃的這個兒子拿狸貓換掉了。然後就誣陷李宸妃生了“妖怪”。李宸妃就被趕出去了,流落民間,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而得到了新生兒的劉妃就仰仗著有這個兒子就做了皇后,後來還做了太后。就是包拯去陳州放糧的時候遇到了這個李宸妃,李宸妃找他告狀,然後包拯就幫助李宸妃洗雪了冤情,仁宗和李宸妃母子團聚。這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拯故事裡面還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在今天我們漢語的文化裡邊,陳世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負心漢的形象。他原本是一個書生,他有一個妻子秦香蓮和他一起辛苦度日。後來陳世美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考中了狀元,然後人又長的帥,就被仁宗皇帝選中做駙馬,把公主嫁給他。陳世美就和公主在一塊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秦香蓮在老家辛辛苦苦地把陳世美的父母都給服侍著一直到死去。然後就帶著兩個孩子去京城找陳世美。秦香蓮的到來對陳世美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如果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話就等於告訴全世界我欺騙了你們,這可是欺君的大罪。於是陳世美就決定不認秦香蓮和這一兒一女,而且派人去殺秦香蓮和兩個孩子。幸好陳世美派去的這個人良心發現自殺了,但是陳世美又誣陷秦香蓮殺人,要置秦香蓮於死地。幸好秦香蓮就告狀到了開封府,包拯明察秋毫,就為秦香蓮洗雪了冤情,而且不顧太后和公主的阻攔,把陳世美正法了。這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

以上的三個故事都是民間故事,都是屬於民間記憶的一部分,是我們老百姓非常熟悉的故事。再加上不同藝術手法的演繹,包拯已經成為了那個無所不能的包大人,任何懸案在他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包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顯然已經到了神話的高度,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崇拜這個傳說中的包拯呢?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通過這些故事,老百姓知道宋朝有一個包拯包青天,他是一個大清官。在民間故事裡邊的這個包青天,除了有一個大黑臉,還有一個月牙之外還有什麼特徵呢?首先他是衣蛾明察秋毫的偵探,不僅僅能夠斷老百姓的案子,在一些傳說當中甚至還能斷鬼神的案子,是非常有智慧的。第二個形象是鐵面無私的大法官,他斷案子只根據案情,只根據是非,只根據法律來判斷。不管是太后,公主,駙馬爺還是國舅,只要她犯了罪,包拯都是敢於秉公辦理的,這是包拯的第二個形象。第三個形象就是他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官員。這是民間故事中包拯的形象。

我們以上講的包公的故事雖然很有趣,熱熱鬧鬧的,但是不得不說這些故事虛構的成分太多了,大半都不是真的。但是這個不真的包青天的形象,這些脫離了大宋朝現實的包青天的故事當然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開始出現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些個故事的形成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的,大概從南宋就有一些包公的故事開始出現,等到了元朝的時候,這些故事就越講越離奇了。我們在講關於宋朝的官員包拯的真實故事的同時,也應當承認還有另外一重關於包拯包青天的真實,就是從元朝以來,民間記憶當中那個包青天的真實。這第二重有關包青天的真實雖然已經離宋朝那個真實的包拯很遠了,但是這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也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些需求,是一種民間記憶的真實。這種真實我們應當也是正視的,我們要了解宋朝真正存在的包拯是什麼樣子的,還有就是民間記憶當中的這個包拯包青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包青天的形象,這兩種形象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聯繫呢?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首先我們要講的是真實的包拯的故事,在這兒還隱含著另一個故事,就是在宋朝其實像包拯這樣的官員不是個案,絕不是鳳毛麟角,偉大的人物基本上都想草原上的蘑菇一樣都是成片成片出現的。他們每個人拿出來在中華文化中都是瑰寶,比如說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這些人都是和包拯差不多前後時代的, 但是為什麼只有包拯成了那個包青天?

首先我們就來講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包拯做官的時間是在宋仁宗朝,這個時代也是一個群星輩出的時代。包拯二十九歲中進士,做過地方官,在中央他做過三司使,就是財政部長。他還做過御史中丞,就是專門負責彈劾的官。他還有一個職位就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開封知府,在開封知府上他做的時間非常之短。他最高做到樞密副使,這個職位已經進入了宋朝國家領導人的序列,已經是中央領導了,他最終也是死在了樞密副使的位置上。包拯生在合肥,實在開封,一共活了六十四歲。這就是包拯大概的履歷。

包拯在他的有生之年實際上已經是一個享譽天下的官員了。包拯活著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不會叫他的名字或者官職,都會稱包公。包公這個詞就是從宋朝在包拯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用了。到了南宋的時候,包拯已經成了一個明察秋毫的象徵,南宋有一個叫做華嶽的人,這個人是一個武學生。華嶽被人誣陷下獄,在獄中的華嶽就曾經寫詩“自恨不逢包孝肅,此身那許報平安。”這已經有了後世那個包青天,包龍圖的影子了。南宋過後就是元朝了,1292年的這一天,有一個叫做羅壽可的南方人有一個機會去開封旅行。他發現了一塊碑,這塊碑就是開封府尹的題名碑,這塊碑是從宋朝建國一直到北宋末年的一塊碑, 記錄了從永遠960年到公元1105年這146年間的所有曾經做過開封知府的人的名字,一共有183人。這183個人當中,可是不乏名人,包括范仲淹,歐陽修。這塊碑只有一塊地方很特別,就是有一個地方不斷地被人撫摸,然後就被磨平了,這個名字就是包拯。為什麼?人們愛包拯,老百姓愛包拯。這就是真實的包拯的力量。

"

包拯包青天這個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有太多的戲曲,小說,電影電視劇在表演者包青天的故事。基本上在所有的民間戲曲裡面,都有包公戲,而所有的包公戲裡面,其實都是自成一個序列的。包公在戲曲裡面的形象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他得是一個大黑臉,腦門上還有一個月牙。按照戲曲界的說法,包青天應該是有日月額,泰山眉。還有丹鳳眼,日月額代表著他明若晴天,泰山眉代表著他執法如山,丹鳳眼就代表著他是非分明。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青天的故事我們可以隨便舉出幾個例子。比如陳州放糧的故事,這說的是宋仁宗初期的時候,陳州這個地方大旱,本來家遭了天災,而那個地方又有一個有黃親背景的惡霸龐國舅。詞人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但是很多官員拿他沒有辦法。直到包公去陳州放糧,才把龐國舅給正法了,當地老百姓就大呼包青天。這是陳州放糧的故事,很多戲曲裡面都有。

和陳州放糧的故事相關聯的其實還有一個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靠譜的故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的是真宗朝的時候有一個劉妃,很得真宗的信任但是生不出兒子。同時還有一個李宸妃生了一個兒子。劉妃就勾結太監,就把李宸妃的這個兒子拿狸貓換掉了。然後就誣陷李宸妃生了“妖怪”。李宸妃就被趕出去了,流落民間,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而得到了新生兒的劉妃就仰仗著有這個兒子就做了皇后,後來還做了太后。就是包拯去陳州放糧的時候遇到了這個李宸妃,李宸妃找他告狀,然後包拯就幫助李宸妃洗雪了冤情,仁宗和李宸妃母子團聚。這個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包拯故事裡面還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在今天我們漢語的文化裡邊,陳世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負心漢的形象。他原本是一個書生,他有一個妻子秦香蓮和他一起辛苦度日。後來陳世美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考中了狀元,然後人又長的帥,就被仁宗皇帝選中做駙馬,把公主嫁給他。陳世美就和公主在一塊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秦香蓮在老家辛辛苦苦地把陳世美的父母都給服侍著一直到死去。然後就帶著兩個孩子去京城找陳世美。秦香蓮的到來對陳世美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如果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話就等於告訴全世界我欺騙了你們,這可是欺君的大罪。於是陳世美就決定不認秦香蓮和這一兒一女,而且派人去殺秦香蓮和兩個孩子。幸好陳世美派去的這個人良心發現自殺了,但是陳世美又誣陷秦香蓮殺人,要置秦香蓮於死地。幸好秦香蓮就告狀到了開封府,包拯明察秋毫,就為秦香蓮洗雪了冤情,而且不顧太后和公主的阻攔,把陳世美正法了。這就是包公怒斬陳世美的故事。

以上的三個故事都是民間故事,都是屬於民間記憶的一部分,是我們老百姓非常熟悉的故事。再加上不同藝術手法的演繹,包拯已經成為了那個無所不能的包大人,任何懸案在他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包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顯然已經到了神話的高度,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崇拜這個傳說中的包拯呢?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通過這些故事,老百姓知道宋朝有一個包拯包青天,他是一個大清官。在民間故事裡邊的這個包青天,除了有一個大黑臉,還有一個月牙之外還有什麼特徵呢?首先他是衣蛾明察秋毫的偵探,不僅僅能夠斷老百姓的案子,在一些傳說當中甚至還能斷鬼神的案子,是非常有智慧的。第二個形象是鐵面無私的大法官,他斷案子只根據案情,只根據是非,只根據法律來判斷。不管是太后,公主,駙馬爺還是國舅,只要她犯了罪,包拯都是敢於秉公辦理的,這是包拯的第二個形象。第三個形象就是他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官員。這是民間故事中包拯的形象。

我們以上講的包公的故事雖然很有趣,熱熱鬧鬧的,但是不得不說這些故事虛構的成分太多了,大半都不是真的。但是這個不真的包青天的形象,這些脫離了大宋朝現實的包青天的故事當然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開始出現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些個故事的形成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的,大概從南宋就有一些包公的故事開始出現,等到了元朝的時候,這些故事就越講越離奇了。我們在講關於宋朝的官員包拯的真實故事的同時,也應當承認還有另外一重關於包拯包青天的真實,就是從元朝以來,民間記憶當中那個包青天的真實。這第二重有關包青天的真實雖然已經離宋朝那個真實的包拯很遠了,但是這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也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些需求,是一種民間記憶的真實。這種真實我們應當也是正視的,我們要了解宋朝真正存在的包拯是什麼樣子的,還有就是民間記憶當中的這個包拯包青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包青天的形象,這兩種形象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聯繫呢?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首先我們要講的是真實的包拯的故事,在這兒還隱含著另一個故事,就是在宋朝其實像包拯這樣的官員不是個案,絕不是鳳毛麟角,偉大的人物基本上都想草原上的蘑菇一樣都是成片成片出現的。他們每個人拿出來在中華文化中都是瑰寶,比如說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這些人都是和包拯差不多前後時代的, 但是為什麼只有包拯成了那個包青天?

首先我們就來講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包拯做官的時間是在宋仁宗朝,這個時代也是一個群星輩出的時代。包拯二十九歲中進士,做過地方官,在中央他做過三司使,就是財政部長。他還做過御史中丞,就是專門負責彈劾的官。他還有一個職位就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開封知府,在開封知府上他做的時間非常之短。他最高做到樞密副使,這個職位已經進入了宋朝國家領導人的序列,已經是中央領導了,他最終也是死在了樞密副使的位置上。包拯生在合肥,實在開封,一共活了六十四歲。這就是包拯大概的履歷。

包拯在他的有生之年實際上已經是一個享譽天下的官員了。包拯活著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不會叫他的名字或者官職,都會稱包公。包公這個詞就是從宋朝在包拯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用了。到了南宋的時候,包拯已經成了一個明察秋毫的象徵,南宋有一個叫做華嶽的人,這個人是一個武學生。華嶽被人誣陷下獄,在獄中的華嶽就曾經寫詩“自恨不逢包孝肅,此身那許報平安。”這已經有了後世那個包青天,包龍圖的影子了。南宋過後就是元朝了,1292年的這一天,有一個叫做羅壽可的南方人有一個機會去開封旅行。他發現了一塊碑,這塊碑就是開封府尹的題名碑,這塊碑是從宋朝建國一直到北宋末年的一塊碑, 記錄了從永遠960年到公元1105年這146年間的所有曾經做過開封知府的人的名字,一共有183人。這183個人當中,可是不乏名人,包括范仲淹,歐陽修。這塊碑只有一塊地方很特別,就是有一個地方不斷地被人撫摸,然後就被磨平了,這個名字就是包拯。為什麼?人們愛包拯,老百姓愛包拯。這就是真實的包拯的力量。

帶你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人們為什麼這樣熱愛包拯?真是的包拯為什麼會有這樣強大的歷久彌新的魅力?真實的包拯是有五種德行的,我總結為“五德”,分別是忠孝家風,大忠之勇,廉者之威,智者之明,仁者大愛。

什麼叫忠孝家風?我們知道包拯最終的諡號就是孝肅。朝廷給他的諡號當中特別強調他是一個孝子,古人相信忠臣出孝子之家。他能夠把這種對於家的孝轉移擴大成對於國家的忠誠。這種忠孝的作風不僅僅包拯個人有,而且傳給了他的子孫。大忠之勇,小說裡面說包拯是鐵面無私辨忠奸,在真實歷史當中的包拯也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的勇敢體現在當然做一個監察官員的時候,他真的是鐵面無私,從皇帝到皇帝身邊的那些皇親貴戚沒有他不敢彈劾的。包拯還有廉者之威,他的態度是極其嚴肅的,是一個非常有威嚴的人,在哪裡都是令行禁止的,到皇帝那裡都是有威嚴的。第四德,包拯有智者之明,這就是他有明察秋毫的本事了,但是包拯的這種智慧,這種聰明絕不止於斷案,是一種更大的智慧。他會改革訴訟制度,會讓老百姓能夠更加直接,更容易的去接觸到法官。最重要的是包拯有仁者之愛的,愛民,既然老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所以才要老百姓得到安寧,這就是包拯的民本思想,所以包拯才會由仁者之大愛。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包拯,他有忠孝家風,大忠之勇,廉者之威,智者之明,仁者大愛。這“五德”讓他在有生之年成為一個偉大的官員,在他去世之後仍然被人們所記憶,所愛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