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抄也不願抄”,基層寫材料咋成了苦差事'

文章 跳槽那些事兒 人民日報 2019-08-22
""“連抄也不願抄”,基層寫材料咋成了苦差事

起草公文、制定文件、上報材料,是基層工作分內之事。然而,近年來文件材料搬抄拼湊現象屢有發生。經《半月談》記者梳理統計,近八成“文抄公”集中在基層。而一些基層幹部則反映,近年來,某些政府機關裡的年輕科員越來越不願寫材料了,甚至“連抄也不願抄”。問題出在哪裡?

曾經看到一篇批評年輕基層幹部狀態的文章,說“讓他寫個材料,感覺比登天還難,不樂意,不積極全都表現出來”,“年輕幹部習慣網上下載,東拼西湊,應付差事”。作者於是得到結論,不願寫材料“主要還是因為年輕幹部怕吃苦,不願費心思動腦筋”。相信這篇文章所說都是實情,“怕吃苦”三個字,某種程度上也回答了基層幹部不願寫文件材料的原因。問題是,寫材料,為什麼會成了苦差事?

基層的材料原本並不複雜。作為進行具體落實政策法規措施的基層,材料主要是向群眾傳達上級精神,向上級報告落實情況,實實在在,簡簡單單,並不涉及高深的理論昇華與精巧的寫作技巧。基層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並不反對“拿來主義”,相反,還要鼓勵基層借鑑參考好的經驗做法,如果切合本地實際,適當借鑑也沒有問題。落實同一政策,貫徹同一文件,複製、推廣其它地方的成熟經驗和有效做法,非但正常,有時還是很高效的。貫徹落實相關工作,講究的是實際工作效果,什麼辦法好用就用什麼辦法,在實際需要時“拷貝不走樣”,沒有什麼可多指責的——當然,如果西安的落實材料,卻落鄭州的款,那就是基本的工作態度問題了。這是另一個層面的話題。

而基層上報材料,主要是反映基層做了什麼,有什麼效果,存在什麼問題和困難,需要什麼支持……需要實實在在,做了什麼就寫什麼,效果怎樣就怎樣寫,有問題說問題,有困難談困難。這樣的材料,並不需要拔高和提升,不需要多少“理論深度”,只要做事務實,誰都能寫——如果要說難,那肯定是難在沒有做實事,找不到寫的。對上級來說,這種實實在在的材料,也才是最實用、最具決策參考價值的“第一手材料”。

都這樣寫材料,大約就不存在什麼“苦差事”了。可惜的是,現在對基層材料的要求,偏離了基層的實際,甚至某些上級對基層材料的某些要求,看似精益求精、要求嚴格,其實恰恰讓自己失去了真正的“乾貨”。

比如,一個簡單的工作簡報,結構上要求“無三不立(至少要有三個部分)”,內容上要求“有一定的理論深度”,方法措施上要求“可推廣借鑑”,整體要求“有分析有思考有價值”……參加會議發言,原本充滿泥土氣息的基層發言稿,以“保證會議效果”為由,反覆打回修改,甚至組成專班專門審改基層發言稿,把個性鮮明的發言稿改成了千篇一律四平八穩的“八股文”。還有時,一個簡簡單單的基層數據,非得設計成一份精密而細化的複雜表格,讓基層填得痛苦不堪。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一動筆就被五花大綁,束手束腳,寫材料自然成了苦差事。深究下去,這“材料難”,主要就難在上面的要求太多,以及部分基層領導好大喜功。基層領導好大喜功很好理解,有的領導到了基層,總想留下自己的施政痕跡,想方設法迎合“創新”,不願踏踏實實抓落實,卻寄望於手下“筆桿子”妙筆生花。這可謂是,上有所好,下必“苦”焉。對“筆桿子”們來說,除了絞盡腦汁,還能做什麼呢?長此以往,又有誰樂意寫材料呢?

“寫材料”之苦,是基層幹部的痛點,也是亟需“減負”的方面。與解決其他許多問題一樣,要讓基層幹部重拾寫材料的信心,還得“上改所好”——上級和領導幹部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和執政理念,從實際出發,從實事幹起。別片面苛責基層在實踐中“照搬照抄”,而應該多看“照搬照抄”的效果如何;別要求上報材料花團錦簇,而要多看內容實不實,數據準不準;別盲目設計一些基層無法做到的材料要求,而要多為基層鬆鬆綁,允許“筆桿子”們按照工作實際放開手腳。這樣寫出的材料,讀來是不會那麼“苦”的。

(來源:上觀新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