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不完美媽媽 敏感期 文章 何來 小C媽媽 2019-09-17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快把蛋糕分給妹妹。"劉女士對女兒嬌嬌吼道。嬌嬌是獨生女,平時總被嬌生慣養著,在劉女士的寵愛之下,嬌嬌顯得有些自私小氣。在家庭聚會上,明明是共同分享的蛋糕,嬌嬌卻總是獨佔,明明該分給妹妹的蛋糕,嬌嬌卻也總是霸佔著。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自私小氣呢?劉女士也曾問過自己。除了自己的過分溺愛以外,恐怕也和孩子內心深處的某些意識有一定的關係。究竟是哪種意識呢?劉女士也摸不清頭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劉女士一般的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自私小氣呢?自己和伴侶本沒有這種習慣,孩子又何來小氣一說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快把蛋糕分給妹妹。"劉女士對女兒嬌嬌吼道。嬌嬌是獨生女,平時總被嬌生慣養著,在劉女士的寵愛之下,嬌嬌顯得有些自私小氣。在家庭聚會上,明明是共同分享的蛋糕,嬌嬌卻總是獨佔,明明該分給妹妹的蛋糕,嬌嬌卻也總是霸佔著。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自私小氣呢?劉女士也曾問過自己。除了自己的過分溺愛以外,恐怕也和孩子內心深處的某些意識有一定的關係。究竟是哪種意識呢?劉女士也摸不清頭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劉女士一般的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自私小氣呢?自己和伴侶本沒有這種習慣,孩子又何來小氣一說呢?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為什麼孩子會不願意分享呢?

1.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

雖然有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自私小氣的壞毛病,但有的時候,父母的壞習慣正在悄無聲息的施展著,而這一切又被孩子無聲無息的學習著。有很多家長在平時總會有意無意的透露出一種"物權分明"概念。誠然,把事情分清楚固然是好,但有的時候,分享也是一種樂趣,如果家長總把這種口號掛在嘴邊上的話,孩子就會在一點一滴中變得自私小氣起來了。

2.孩子到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在這裡我們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物權意識。什麼是物權意識呢?其實是概念很簡單,那就是孩子總把自己的東西看到格外重要。一般來說,在兩歲左右,孩子便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要,不願意分享,不願意被別人佔有。自己不去碰別人東西,別人也最好不要來碰自己,所以在這種極端思維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有些自私。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快把蛋糕分給妹妹。"劉女士對女兒嬌嬌吼道。嬌嬌是獨生女,平時總被嬌生慣養著,在劉女士的寵愛之下,嬌嬌顯得有些自私小氣。在家庭聚會上,明明是共同分享的蛋糕,嬌嬌卻總是獨佔,明明該分給妹妹的蛋糕,嬌嬌卻也總是霸佔著。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自私小氣呢?劉女士也曾問過自己。除了自己的過分溺愛以外,恐怕也和孩子內心深處的某些意識有一定的關係。究竟是哪種意識呢?劉女士也摸不清頭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劉女士一般的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自私小氣呢?自己和伴侶本沒有這種習慣,孩子又何來小氣一說呢?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為什麼孩子會不願意分享呢?

1.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

雖然有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自私小氣的壞毛病,但有的時候,父母的壞習慣正在悄無聲息的施展著,而這一切又被孩子無聲無息的學習著。有很多家長在平時總會有意無意的透露出一種"物權分明"概念。誠然,把事情分清楚固然是好,但有的時候,分享也是一種樂趣,如果家長總把這種口號掛在嘴邊上的話,孩子就會在一點一滴中變得自私小氣起來了。

2.孩子到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在這裡我們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物權意識。什麼是物權意識呢?其實是概念很簡單,那就是孩子總把自己的東西看到格外重要。一般來說,在兩歲左右,孩子便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要,不願意分享,不願意被別人佔有。自己不去碰別人東西,別人也最好不要來碰自己,所以在這種極端思維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有些自私。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3.家長經常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當中

為什麼外國的小孩子會特別喜歡分享呢?他們會特別喜歡把自己做的東西給別人吃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外國人更強調於開放式教學,換句話說,就是鼓勵孩子走出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中國家長總是習慣的把孩子關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當中,以為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全孩子,但如此一來,往往會讓孩子封閉自己,不樂於交往。孩子不敢去邁出勇敢的一步,才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要,才會把自己看得更"珍貴"。

孩子小的時候,他自私小氣,自有父母為他擺平。但是等孩子長大以後,這一切的一切都會成為他人生的絆腳石,說白了,這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孩子總這樣自私小氣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1.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

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太重要了,把自己看得太珍貴了,所以無聲無息間就抹殺了一切。換到孩子身上,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如果孩子總是這般小氣,那麼他身邊的人就會離他遠去,總覺得這個人古怪的很,既然你不肯分享給別人,別人也自不自然不肯分享給你,如此一來,又何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說呢?

2.會使孩子越來越封閉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這樣一個概念:正是因為家長總是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當中,才會讓孩子不敢出去,孩子也會慢慢的變得自私小氣起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小氣,那麼他就越來越走不出這個空間當中,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閉合循環,孩子在這個死循環中將永遠也走不出來。可能他內心是渴望與別人交往的,是渴望能夠滲透到集體生活中來的,但現實的壓力卻使他無法抬頭。

3.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人是群體動物,只有融入群體,把自己的身心滲透到集體當中,他才能獲得一種獨有的快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不懂得分享,並總是自私小氣的話,在無形之中這就會抹殺了他嚮往集體的道路。那麼這樣一來,孩子因為得不到朋友,得不到集體的尊重和保護,他的內心就會沉浸在一種孤獨和寂寞當中。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一切,如果孩子的性格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迫了,那麼他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可不想讓我的孩子變成這樣,如果他真成了那副模樣,這可怎麼好?彆著急,你只要馬上採取行動,一切都還來得及!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快把蛋糕分給妹妹。"劉女士對女兒嬌嬌吼道。嬌嬌是獨生女,平時總被嬌生慣養著,在劉女士的寵愛之下,嬌嬌顯得有些自私小氣。在家庭聚會上,明明是共同分享的蛋糕,嬌嬌卻總是獨佔,明明該分給妹妹的蛋糕,嬌嬌卻也總是霸佔著。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自私小氣呢?劉女士也曾問過自己。除了自己的過分溺愛以外,恐怕也和孩子內心深處的某些意識有一定的關係。究竟是哪種意識呢?劉女士也摸不清頭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劉女士一般的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自私小氣呢?自己和伴侶本沒有這種習慣,孩子又何來小氣一說呢?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為什麼孩子會不願意分享呢?

1.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

雖然有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自私小氣的壞毛病,但有的時候,父母的壞習慣正在悄無聲息的施展著,而這一切又被孩子無聲無息的學習著。有很多家長在平時總會有意無意的透露出一種"物權分明"概念。誠然,把事情分清楚固然是好,但有的時候,分享也是一種樂趣,如果家長總把這種口號掛在嘴邊上的話,孩子就會在一點一滴中變得自私小氣起來了。

2.孩子到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在這裡我們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物權意識。什麼是物權意識呢?其實是概念很簡單,那就是孩子總把自己的東西看到格外重要。一般來說,在兩歲左右,孩子便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要,不願意分享,不願意被別人佔有。自己不去碰別人東西,別人也最好不要來碰自己,所以在這種極端思維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有些自私。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3.家長經常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當中

為什麼外國的小孩子會特別喜歡分享呢?他們會特別喜歡把自己做的東西給別人吃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外國人更強調於開放式教學,換句話說,就是鼓勵孩子走出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中國家長總是習慣的把孩子關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當中,以為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全孩子,但如此一來,往往會讓孩子封閉自己,不樂於交往。孩子不敢去邁出勇敢的一步,才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要,才會把自己看得更"珍貴"。

孩子小的時候,他自私小氣,自有父母為他擺平。但是等孩子長大以後,這一切的一切都會成為他人生的絆腳石,說白了,這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孩子總這樣自私小氣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1.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

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太重要了,把自己看得太珍貴了,所以無聲無息間就抹殺了一切。換到孩子身上,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如果孩子總是這般小氣,那麼他身邊的人就會離他遠去,總覺得這個人古怪的很,既然你不肯分享給別人,別人也自不自然不肯分享給你,如此一來,又何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說呢?

2.會使孩子越來越封閉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這樣一個概念:正是因為家長總是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當中,才會讓孩子不敢出去,孩子也會慢慢的變得自私小氣起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小氣,那麼他就越來越走不出這個空間當中,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閉合循環,孩子在這個死循環中將永遠也走不出來。可能他內心是渴望與別人交往的,是渴望能夠滲透到集體生活中來的,但現實的壓力卻使他無法抬頭。

3.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人是群體動物,只有融入群體,把自己的身心滲透到集體當中,他才能獲得一種獨有的快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不懂得分享,並總是自私小氣的話,在無形之中這就會抹殺了他嚮往集體的道路。那麼這樣一來,孩子因為得不到朋友,得不到集體的尊重和保護,他的內心就會沉浸在一種孤獨和寂寞當中。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一切,如果孩子的性格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迫了,那麼他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可不想讓我的孩子變成這樣,如果他真成了那副模樣,這可怎麼好?彆著急,你只要馬上採取行動,一切都還來得及!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那就努力做出行動吧!

1.幫助孩子弄明白物質概念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格外重要,就是因為他不明白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也就是說,他對真正的物質意識的理解並不清晰。所以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就要耐心的給孩子講解,要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所謂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交換著來、分享著來,可能1+1會大於2。只有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他才會覺得,分享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可怕,因此這個壁壘就給打破了。

2.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的時候,正是因為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才會讓孩子變得如此自私小氣。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父母要以身作則,努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哪怕你拒不承認,那你也要及時的反思,是不是自己在無聲期間就把一些不良的壞話說出來呢?如果是的話,就去努力做出改變吧!你的改變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快把蛋糕分給妹妹。"劉女士對女兒嬌嬌吼道。嬌嬌是獨生女,平時總被嬌生慣養著,在劉女士的寵愛之下,嬌嬌顯得有些自私小氣。在家庭聚會上,明明是共同分享的蛋糕,嬌嬌卻總是獨佔,明明該分給妹妹的蛋糕,嬌嬌卻也總是霸佔著。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自私小氣呢?劉女士也曾問過自己。除了自己的過分溺愛以外,恐怕也和孩子內心深處的某些意識有一定的關係。究竟是哪種意識呢?劉女士也摸不清頭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劉女士一般的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自私小氣呢?自己和伴侶本沒有這種習慣,孩子又何來小氣一說呢?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為什麼孩子會不願意分享呢?

1.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

雖然有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自私小氣的壞毛病,但有的時候,父母的壞習慣正在悄無聲息的施展著,而這一切又被孩子無聲無息的學習著。有很多家長在平時總會有意無意的透露出一種"物權分明"概念。誠然,把事情分清楚固然是好,但有的時候,分享也是一種樂趣,如果家長總把這種口號掛在嘴邊上的話,孩子就會在一點一滴中變得自私小氣起來了。

2.孩子到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在這裡我們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物權意識。什麼是物權意識呢?其實是概念很簡單,那就是孩子總把自己的東西看到格外重要。一般來說,在兩歲左右,孩子便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要,不願意分享,不願意被別人佔有。自己不去碰別人東西,別人也最好不要來碰自己,所以在這種極端思維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有些自私。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3.家長經常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當中

為什麼外國的小孩子會特別喜歡分享呢?他們會特別喜歡把自己做的東西給別人吃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外國人更強調於開放式教學,換句話說,就是鼓勵孩子走出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中國家長總是習慣的把孩子關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當中,以為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全孩子,但如此一來,往往會讓孩子封閉自己,不樂於交往。孩子不敢去邁出勇敢的一步,才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要,才會把自己看得更"珍貴"。

孩子小的時候,他自私小氣,自有父母為他擺平。但是等孩子長大以後,這一切的一切都會成為他人生的絆腳石,說白了,這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孩子總這樣自私小氣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1.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

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太重要了,把自己看得太珍貴了,所以無聲無息間就抹殺了一切。換到孩子身上,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如果孩子總是這般小氣,那麼他身邊的人就會離他遠去,總覺得這個人古怪的很,既然你不肯分享給別人,別人也自不自然不肯分享給你,如此一來,又何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說呢?

2.會使孩子越來越封閉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這樣一個概念:正是因為家長總是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當中,才會讓孩子不敢出去,孩子也會慢慢的變得自私小氣起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小氣,那麼他就越來越走不出這個空間當中,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閉合循環,孩子在這個死循環中將永遠也走不出來。可能他內心是渴望與別人交往的,是渴望能夠滲透到集體生活中來的,但現實的壓力卻使他無法抬頭。

3.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人是群體動物,只有融入群體,把自己的身心滲透到集體當中,他才能獲得一種獨有的快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不懂得分享,並總是自私小氣的話,在無形之中這就會抹殺了他嚮往集體的道路。那麼這樣一來,孩子因為得不到朋友,得不到集體的尊重和保護,他的內心就會沉浸在一種孤獨和寂寞當中。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一切,如果孩子的性格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迫了,那麼他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可不想讓我的孩子變成這樣,如果他真成了那副模樣,這可怎麼好?彆著急,你只要馬上採取行動,一切都還來得及!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那就努力做出行動吧!

1.幫助孩子弄明白物質概念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格外重要,就是因為他不明白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也就是說,他對真正的物質意識的理解並不清晰。所以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就要耐心的給孩子講解,要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所謂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交換著來、分享著來,可能1+1會大於2。只有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他才會覺得,分享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可怕,因此這個壁壘就給打破了。

2.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的時候,正是因為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才會讓孩子變得如此自私小氣。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父母要以身作則,努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哪怕你拒不承認,那你也要及時的反思,是不是自己在無聲期間就把一些不良的壞話說出來呢?如果是的話,就去努力做出改變吧!你的改變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3.讓孩子積極融入集體之中

家長不想讓孩子因為自私小氣而被別人孤立?那就讓孩子融入集體吧!不管你是擔心他安全也好,不安全也好,那都要給他創造條件,讓他參與集體實踐。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也會從中刷新他的概念,讓他真正的明白分享的意義。其實孩子本沒有什麼大錯,只是他被放錯了地方罷了。

在孩子兩歲左右,他會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而在此時,孩子會對分享一事產生一些困擾。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只需要耐心的向孩子講解物質的真正概念,讓孩子懂得分享的樂趣,他也自然會逐漸明白這世間的美好究竟在哪裡。

那麼,你的孩子是自私小氣的人嗎?你平時又是如何勸解他的呢?歡迎在屏幕下方留言。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快把蛋糕分給妹妹。"劉女士對女兒嬌嬌吼道。嬌嬌是獨生女,平時總被嬌生慣養著,在劉女士的寵愛之下,嬌嬌顯得有些自私小氣。在家庭聚會上,明明是共同分享的蛋糕,嬌嬌卻總是獨佔,明明該分給妹妹的蛋糕,嬌嬌卻也總是霸佔著。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自私小氣呢?劉女士也曾問過自己。除了自己的過分溺愛以外,恐怕也和孩子內心深處的某些意識有一定的關係。究竟是哪種意識呢?劉女士也摸不清頭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劉女士一般的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如此自私小氣呢?自己和伴侶本沒有這種習慣,孩子又何來小氣一說呢?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為什麼孩子會不願意分享呢?

1.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

雖然有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自私小氣的壞毛病,但有的時候,父母的壞習慣正在悄無聲息的施展著,而這一切又被孩子無聲無息的學習著。有很多家長在平時總會有意無意的透露出一種"物權分明"概念。誠然,把事情分清楚固然是好,但有的時候,分享也是一種樂趣,如果家長總把這種口號掛在嘴邊上的話,孩子就會在一點一滴中變得自私小氣起來了。

2.孩子到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在這裡我們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物權意識。什麼是物權意識呢?其實是概念很簡單,那就是孩子總把自己的東西看到格外重要。一般來說,在兩歲左右,孩子便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要,不願意分享,不願意被別人佔有。自己不去碰別人東西,別人也最好不要來碰自己,所以在這種極端思維的影響下,孩子就會變得有些自私。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3.家長經常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當中

為什麼外國的小孩子會特別喜歡分享呢?他們會特別喜歡把自己做的東西給別人吃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外國人更強調於開放式教學,換句話說,就是鼓勵孩子走出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中國家長總是習慣的把孩子關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當中,以為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全孩子,但如此一來,往往會讓孩子封閉自己,不樂於交往。孩子不敢去邁出勇敢的一步,才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要,才會把自己看得更"珍貴"。

孩子小的時候,他自私小氣,自有父母為他擺平。但是等孩子長大以後,這一切的一切都會成為他人生的絆腳石,說白了,這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孩子總這樣自私小氣又會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1.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

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太重要了,把自己看得太珍貴了,所以無聲無息間就抹殺了一切。換到孩子身上,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如果孩子總是這般小氣,那麼他身邊的人就會離他遠去,總覺得這個人古怪的很,既然你不肯分享給別人,別人也自不自然不肯分享給你,如此一來,又何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說呢?

2.會使孩子越來越封閉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這樣一個概念:正是因為家長總是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當中,才會讓孩子不敢出去,孩子也會慢慢的變得自私小氣起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小氣,那麼他就越來越走不出這個空間當中,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閉合循環,孩子在這個死循環中將永遠也走不出來。可能他內心是渴望與別人交往的,是渴望能夠滲透到集體生活中來的,但現實的壓力卻使他無法抬頭。

3.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人是群體動物,只有融入群體,把自己的身心滲透到集體當中,他才能獲得一種獨有的快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當孩子不懂得分享,並總是自私小氣的話,在無形之中這就會抹殺了他嚮往集體的道路。那麼這樣一來,孩子因為得不到朋友,得不到集體的尊重和保護,他的內心就會沉浸在一種孤獨和寂寞當中。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一切,如果孩子的性格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迫了,那麼他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可不想讓我的孩子變成這樣,如果他真成了那副模樣,這可怎麼好?彆著急,你只要馬上採取行動,一切都還來得及!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那就努力做出行動吧!

1.幫助孩子弄明白物質概念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得格外重要,就是因為他不明白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也就是說,他對真正的物質意識的理解並不清晰。所以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就要耐心的給孩子講解,要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所謂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交換著來、分享著來,可能1+1會大於2。只有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他才會覺得,分享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可怕,因此這個壁壘就給打破了。

2.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的時候,正是因為父母在其中做了壞榜樣,才會讓孩子變得如此自私小氣。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父母要以身作則,努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哪怕你拒不承認,那你也要及時的反思,是不是自己在無聲期間就把一些不良的壞話說出來呢?如果是的話,就去努力做出改變吧!你的改變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3.讓孩子積極融入集體之中

家長不想讓孩子因為自私小氣而被別人孤立?那就讓孩子融入集體吧!不管你是擔心他安全也好,不安全也好,那都要給他創造條件,讓他參與集體實踐。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也會從中刷新他的概念,讓他真正的明白分享的意義。其實孩子本沒有什麼大錯,只是他被放錯了地方罷了。

在孩子兩歲左右,他會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而在此時,孩子會對分享一事產生一些困擾。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只需要耐心的向孩子講解物質的真正概念,讓孩子懂得分享的樂趣,他也自然會逐漸明白這世間的美好究竟在哪裡。

那麼,你的孩子是自私小氣的人嗎?你平時又是如何勸解他的呢?歡迎在屏幕下方留言。

不願分享是自私小氣?別誤解小孩!只是“物權意識”在作怪罷了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